古诗词网

玄冥深远不可度,志士何曾肯强图。

陈楠宋代〕《大道歌

真阴真阳是真道,只在眼前何远讨。凡流岁岁烧还丹,或见青黄自云好。

志士应愿承法则,莫损心神须见道。但知求得真黄芽,人得食之寿无老。

黄芽不与世铅同,徒以劳身不见功。虚度光阴空白首,何处悠悠访赤松。

神水华池世所希,流传不与俗人知。还将世上凡铅汞,相似令人迷不知。

青龙逐虎虎随龙,赤禽交会声嗈嗈。调气运火逐禽宫,丹砂人腹身冲冲。

五行深妙义难知,龙虎隐藏在坎离。还丹之术过数百,最妙须得真华池。

丹砂其位元非赤,四季排来在南宅。流珠本性无定居,若识其原如秋石。

日魂月华二气真,含胎育子自堪神。变转欲终君自见,分明化作明窗尘。

铅汞一门不可依,金丹秘诀圣无知。莫将世人凡铅汞,论年运火共相持。

天生二物应虚无,为妻为子复为夫。三五之门为日月,能分卯酉别终初。

全养天然禀至神,冲和之气结成身。富贵只缘怀五彩,心知铅汞共成亲。

乾坤不互相为避,采取元和在天地。十月养成子母分,贤者何曾更运气。

玄黄溟溟不可辨,铅汞之门义难显。世人不晓定其源,细视五行定听见。

婴儿漠漠不可悟,徒以劳神虚自苦。但知会得圣人言,即是分明天上路。

三四同居共一室,一二夫妻为偶匹。要假良媒方得亲,遂使交游情意密。

浮沉恍惚往难辨,悟取迷途年月远。欲知灵药何日成,阳数终须归九转。

阴阳冥寞不可知,青龙白虎自相持。年终变转自相啖,白虎制龙龙渐稀。

乾天为父坤为母,南方朱雀北玄武。年终岁久俱成土,时人何处寻龙虎。

三人义合同为宗,常移日月照其中。已遇三花金玉液,九转须终十月功。

青龙本质在东宫,配合乾坤震位中。白虎自兹相见后,流珠那肯不相从。

龙虎修来五转强,炉中渐觉菊花香。如今修鍊正当节,莫使悠悠岁月长。

欲识丹砂是木精,移来西位与金并。凡人休处寻踪迹,恍惚中间互窅冥。

悟者犹如返故武,迷途不易寻路苦。三人运合同一源,本姓何曾离宗祖。

一人本有一人无,金公为妇木为夫。玄冥深远不可度,志士何曾肯强图。

立天汪汪配地黄,男精和合并同房。白液炉户随分化,时人服者莹心凉。

金木伤相谁定原,五行相返自相连。世上黄龙阴火白,谁能识得黄芽铅。

世上铅汞不相依,志士元知在坎离。贤者共藏人不见,淮南修秘在华池。

九转丹成岁欲终,开炉欲见药花红。水火变来俱作土,时人何处觅金翁。

铅汞相传世所希,丹砂为质雪为衣。朦胧只在君家舍,日日君看君不知。

还丹入口身自轻,能消久病去妖精。贪爱自兹无所染,能改愚人世与情。

谁悟灵丹出世尘,三花会合与龙亲。君看前后鍊丹者,误杀千人与万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玄冥深远不可志士何曾

玄冥 xuán míng
(1).神名。水神。《左传·昭公十八年》:“禳火于 玄冥 、 回禄 。” 杜预 注:“ 玄冥 ,水神。” 汉 张衡 《思玄赋》:“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 玄冥 。”一说为雨师。见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雨师》
(2).神名。冬神。《礼记·月令》:“﹝孟冬、仲冬、季冬之月﹞其帝 顓頊 ,其神 玄冥 。”《楚辞·刘向〈九叹·远游〉》:“就 顓頊 而敶词兮,考 玄冥 於 空桑 。” 王逸 注:“ 玄冥 ,太阴之神。” 唐 李白 《大猎赋》:“若乃严冬惨切,寒气凛冽, 不周 来风, 玄冥 掌雪。” 元 张可久 《一枝花·冬景》套曲:“ 玄冥 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
(3).神名。北方之神。《汉书·扬雄传上》:“帝将惟田于灵之囿,开北垠,受不周之制,以终始 顓頊 、 玄冥 之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顓頊 、 玄冥 ,皆北方之神,主杀戮也。” 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 玄冥 操斗柄,制此天北戒。”
(4).深远幽寂,道家用以形容“道”。亦以指“道”。《庄子·大宗师》:“於謳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 郭象 注:“玄冥,所以名无而非无也。” 成玄英 疏:“玄者,深远之名也;冥者,幽寂之称。”《庄子·秋水》:“始於玄冥,反於大通。” 成玄英 疏:“玄冥,妙本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含光内观,凝神復朴,栖心于玄冥之崖,含气于莫大之涘。” 魏 晋 南北朝 时或以道释佛,故亦指佛教的义理。 晋 谢敷 《安般守意经序》:“故开士行禪,非为守寂,在游心於玄冥矣。”
(5).旧时指阴间,九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吾復入,恐不再还,与子长诀,相求于玄冥之下。”《太平广记》卷三二○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阮瑜之》:“父死归玄冥,何为久哭泣?” 唐 鲍溶 《苦哉远征人》诗:“ 李陵 死别处,杳杳玄冥乡。”
(6).指北方。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三:“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明 常岫 《渡浑河》诗:“万里 桑乾 水,玄冥生浊源。”
(7).指冬季。 前蜀 韦庄 《咏梅》诗:“不随妖艷开,独媚玄冥节。” 元 马祖常 《移梅》诗:“冽冽玄冥候,众植各浮脆。”
(8). 汉 代郊祀歌名。歌词为:“玄冥陵阴,蛰虫盖臧……”取首二字为歌名。《史记·乐书》:“ 汉家 常以正月上辛祠 太一甘泉 ……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玄冥》。”
(9).道教称肾之神。《黄庭内景经·心神》:“肾神 玄冥 ,字 育婴 。” 梁丘子 注:“肾属水,故曰玄冥。”  ——《漢語大詞典》
深远(深遠)shēn yuǎn
(1).指思虑、计谋等深刻而长远。《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唐 李德裕 《条疏边上事宜状》:“缘 回鶻 犹在 云州 ,颇扰边境,据二州踪跡,必无深远之谋。”
(2).指意义深长。《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论》:“余读《司马兵法》,閎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 宋 苏辙 《春秋论》:“求之太过,是以圣人之言更为深远而不可晓。”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这场战争对于东方人民和世界人民来说,意义是多么伟大、多么深远啊!”
(3).指时间的久长或空间的深广。 汉 枚乘 《七发》:“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元典章·吏部六·吏制》:“书吏有闕,於月日深远书吏内精选亷干才能,有功无过者充补。” 夏曾佑 《小说原理》:“此种小説,流布深远,无乎不至。”  ——《漢語大詞典》
不可 bù kě
(1).不可以;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 前蜀 韦庄 《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迴。”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度 dù/duó《國語辭典》

度 [ dù ]

  1. 表示物质的相关性质所达到的状况。如:「长度」、「硬度」、「湿度」、「密度」、「酸度」。
  2. 法制、规范。如:「制度」、「法度」。《文选·扬雄·长杨赋》:「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
  3. 标准。如:「尺度」、「限度」。《国语·周语下》:「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4. 人的器量、胸怀。如:「器度」。《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5. 外表、仪态。如:「风度」、「态度」。《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生因窃往。扣其关,果有女道士三四人,谦喜承迎,仪度皆洁。」
  6. 量词:➊ ​ 计算依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耗电三百度」、「今天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六度。」➋ ​ 计算次数的单位。如:「再度光临」。《北史·卷四○·李彪传》:「彪前后六度衔命。」
  7. 数学上指:➊ ​ 计算圆弧及角的单位。圆周的三百六十分之一为弧的一度;一度的弧所对的中心角,为角度的一度。➋ ​ 物体的长、宽、高。如:「三度空间」。
  8. 姓。如汉代有度尚。
  1. 过、经历。如:「度日如年」、「光阴虚度」。
  2. 由此岸到彼岸。《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同「渡 」。
  3. 通过、跨越。《史记·卷九四·田儋传》:「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全唐诗·卷二五三·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同「渡 」。

度 [ duò ]

  1. 考虑、推测。如:「审度」、「揣度」。《诗经·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2. 测量。如:「量度」。汉·文帝〈议佐百姓诏〉:「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
志士 zhì shì
有远大志向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閒。” 唐 雍裕之 《早蝉》诗:“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元 刘诜 《送范主一宪郎》诗:“庸夫老邱里,志士轻山川。” 丁西林 《妙峰山》第四幕:“他是一个爱国的志士,他是一个抗战的英雄。”  ——《漢語大詞典》
何曾 hé zēng
(1).为何,何故。《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於 管仲 ?” 赵岐 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 《九辩》:“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颺?”《诗·大雅·云汉》“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汉 郑玄 笺:“天何曾病我以旱?曾不知为政所失,而致此害。”
(2).何尝;几曾。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王昌龄 《九日登高》诗:“谩説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  ——《漢語大詞典》
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1.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2.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1.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1. (一)​之又音。
强 ( 強 ) qiáng/qiǎng/jiàng《國語辭典》
  1. 「強 」的異體字。
图 ( 圖 ) tú
图 [ tú ]
  1.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案。~谱。~鉴。
  2. 指地图:《亚洲略~》。~穷匕见。
  3. 画:画影~形。
  4. 计谋,计划:宏~(亦作“弘图”、“鸿图”)。良~。
  5. 谋取,希望得到:~谋。~利。企~。妄~。励精~治。唯利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