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走兵役,垣墙密泥封。
合肥有老桧,得名自何公。何公何代人,名迹了莫穷。
高枝偃羽盖,低枝卧苍龙。盘根彻厚地,疏影落寒空。
荏苒九天碧,仍为烟雾濛。相传魏武帝,解甲休铁骢。
尝坐此桧下,吞吴未成功。至今晦暝夕,往往扬英风。
我公心好古,清标耸千峰。鉴赏挥巨笔,丹青孰为工。
璨璨发明玉,琤琤叩丝桐。谈笑走兵役,垣墙密泥封。
拂拭枯折干,一助春风融。愿回拔山力,移植明光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谈笑(談笑)tán xiào
(1).说笑;又说又笑。《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 越 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茅盾 《子夜》十四:“前边大餐间里还是热闹着谈笑和牌声。”
(2).形容态度从容。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宋 陆游 《书事》诗:“北征谈笑取关河,盟府何人策战多。”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态度从容。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宋 陆游 《书事》诗:“北征谈笑取关河,盟府何人策战多。” ——《漢語大詞典》
走 zǒu《國語辭典》
走 [ zǒu ]
动- 疾行、奔跑。如:「奔走」。汉·刘熙《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步行。如:「走路」。《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 逃跑。如:「逃走」、「败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离开。如:「走开」、「我明天就要走了。」
- 泄漏。如:「走漏」、「走光」、「走电」。《水浒传·第一八回》:「三人大惊:『莫不走漏了消息,这件事发了?』」
- 接触、交往。如:「他们两家走得很勤。」
- 失去原来的形态。如:「走味」、「走样」、「走调」。
- 移动、挪动。如:「拿走」、「我的表走得很准。」、「这步棋走错了。」
- 到处游荡。参见「走江湖 」条。
- 往、去。如:「走往」、「走访」。
- 供行走的。如:「走道」。
- 供驱使的、供使役的。如:「贩夫走卒」。
- 在陆地上行动的。如:「飞禽走兽」。
- 兽类的总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穷飞走之栖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兵役 bīng yì
(1).当兵服役;当兵的义务。《尉缭子·战威》:“乡里相劝,死丧相救,兵役相从,此之所励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凡遣兵役,握手送离。”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后世兵出召募,而兵役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的光荣义务。”
(2).指战事。《后汉书·质帝纪》:“兵役连年,死亡流离。” 宋 叶适 《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其在 袁州 , 开禧 兵役猝起。” ——《漢語大詞典》
(2).指战事。《后汉书·质帝纪》:“兵役连年,死亡流离。” 宋 叶适 《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其在 袁州 , 开禧 兵役猝起。” ——《漢語大詞典》
垣墙(垣牆)yuán qiáng
亦作“ 垣墻 ”。 院墙;围墙。《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诱臣妾。” 唐 韩愈 《守戒》:“宅于都者,知穿窬之为盗,则必峻其垣墙,而内固扃鐍以防之。”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中建厅事,周以垣墻。” 巴金 《雪》第二章:“他们走过矿局的右边垣墙,那里站着几个窑工在低声谈话。” ——《漢語大詞典》
密 mì《國語辭典》
密 [ mì ]
形- 不稀疏的。如:「稠密」、「綿密」、「濃密」。
- 不宣露的。如:「隱密」、「密函」、「密令」。《易經·繫辭上》:「幾事不密則害成。」
- 暱近的、親近的。如:「親密」、「密友」。
- 細微周到。如:「細密」、「周密」、「嚴密」。
- 隱藏不公開的事。如:「保密」、「祕密」、「機密」。
- 姓。如漢代有密忠。
- 暗中。如:「密報」、「密告」、「密訪」。
泥封 ní fēng
古人封缄书函多用封泥封住绳端打结处,盖上印章称“泥封”。又书简用青泥,诏书用紫泥,登封玉检用金泥。亦借指书函。《东观汉记·邓训传》:“又知 训 好以青泥封书,从 黎阳 步推鹿车于 洛阳 市药……并载青泥一襆,至 上谷 遗 训 。” 唐 罗隐 《秋晓寄友人》诗:“手中綵笔夸题凤,天上泥封奬狎鸥。” 明 唐顺之 《赠南都莫工部子良夏至斋宿署中》诗:“灵光正想泥封上,清梦遥依輦路通。”参见“ 封泥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