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忠义倏奋发,伊吕起渭莘。

方宗诚清代〕《得彭宫保书见示六旬有作赋呈

衡岳高巍峨,气象千年新。蜿蟺而磅礴,郁极斯降神。

贤豪不世出,天命康时屯。翊赞中兴业,度越甫与申。

忆昔文皇初,治极乱萌䟴。中原咸震慑,束手嗟朝绅。

南山豹隐雾,洞庭龙潜鳞。忠义倏奋发,伊吕起渭莘。

脱却方山冠,改服振振袀。纵横江海上,飞驶万千䑳。

救民殷拯溺,逐贼如驱磷。刚大塞天地,奇气一朝伸。

荩劳十六载,日月净无尘。尘净谢时去,浩浩心如奫。

当其济物时,高情故绝人。万钟禄不受,在官类隐沦。

先忧忘后乐,仲淹犹非伦。东山欣再起,位列要路津。

辞荣受艰钜,义进利则逡。长江万里险,终岁勤周巡。

思枯夜不寐,虑远眉常颦。人谓已治安,忧患独切身。

竹柏耐冬寒,桂老性愈辛。贱子侍公久,见灼知尤真。

疾恶如秋肃,嗜善温若春。世皆颂公义,而未悉公仁。

与公十年别,迹疏情胥亲。爱我忘分位,书来何频频。

贻我以诗句,语语肝膈陈。盛德若无有,休休一个臣。

我愧非令器,苦窳空陶甄。谬膺贤相举,无术隆斯民。

何当罢官去,随公山水濒。名篇歌反复,腹中如车轮。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忠义奋发伊吕

忠义(忠義)zhōng yì
(1).忠贞义烈。《后汉书·桓典传》:“ 献帝 即位,三公奏 典 前与 何进 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 唐 崔融 《西征军行遇风》诗:“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老残游记》第二回:“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士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凡人存着好心的,有天良的,老实的,讲究忠义的,都是傻子吧?”
(2).指忠臣义士。《后汉书·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 舟山 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 明 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  ——《漢語大詞典》
倏 shū《國語辭典》

倏 [ shù ]

  1. 急速。《说文解字·犬部》「倏」字·清·段玉裁·注:「倏,引伸为凡忽然之词。」唐·李白〈大鹏赋〉:「左回右旋,倏阴忽明。」《红楼梦·第一二回》:「倏忽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
奋发(奮發)fèn fā
(1).大发。形容气或风之发生猛迅而不可遏阻。《楚辞·大招》:“春气奋发,万物遽只。”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跋禄迦国》:“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2).振作,振奋。《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 董卓 悖逆,为天下所讐,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旧唐书·忠义传下·颜杲卿》:“愤羣凶而慷慨,临大节而奋发。” 清 顾炎武 《与人书十三》:“诚得此论而用之,未必无一二才杰之士自兹而奋发也。”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我希望,所有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地委书记以及中央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奋发努力。”  ——《漢語大詞典》
伊吕 yī lǚ
商 伊尹 辅 商汤 , 西周 吕尚 佐 周武王 ,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汉书·刑法志》:“故 伊 吕 之将,子孙有国,与 商 周 并。”《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羕 於狱中与 诸葛亮 书曰:‘……足下,当世 伊 吕 也,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 伊 吕 ,世似 唐 虞 。” 明 沈采 《千金记·遇仙》:“自愧才兼文武,惭非 伊 吕 之儔;胸有甲兵,颇让 孙 吴 之术。” 清 方文 《田居杂咏》:“幸而遇明主, 伊 吕 伯仲间。”  ——《漢語大詞典》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1.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3.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4.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5.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6.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7.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8.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9.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10.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1.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2. 量词:➊ ​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1.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2.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渭 wèi《國語辭典》

渭 [ wèi ]

  1. 参见「渭河 」条。
莘 shēn/xīn《國語辭典》

莘 [ shēn ]

  1. 長的樣子。《詩經·小雅·魚藻》:「魚在在藻,有莘其尾。」
  2. 眾多。如:「莘莘學子」。
  1. 姓。如宋代有莘融。

莘 [ ​xīn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