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香案氤氲垂朵朵,绛衣舞蹈唱喁喁。

弘历清代〕《上元行幄赐宴观灯即事联句

青郊行庆共民娱,上苑观灯景略殊。玉䨲团圞临广幕,银花璀璨散平芜。

遥山横雪光添炯,上日占年瑞表符。大地阳和回北极,中宵景庆映南弧。

琉璃河畔冰犹合,涿鹿城边草未苏。载道人欢瞻䍐罼,初筵宾序列氍毹。

御营酬节鳌山设,春酒称觞凤辇扶。继照曦光成不夜,先春林采竞交柎。

玻瓈挂定欹还整,绯佩飘来缀复纡。响入长天回雁阵,烟留遗穗滴莲壶。

千枝艳欲欺张令,几曲词应失石湖。宝界光明皆佛国,蕊宫离蔚自仙都。

为添佳话传燕赵,便阅亨衢达越吴。真是携来三学士,惊看捧出百骊珠。

七襄锦烂天孙织,万道金流列缺驱。飞卷紫澜腾墨海,点成银汞出丹炉。

盘旋群鹤自来去,曼衍鯈鱼乍有无。状喷玑璇题趵突,助欢罴虎召都卢。

偨池火树还翔燕,靃靡冰荷欲隐凫。尚忆贫家一盏对,合教天上六么输。

云和凤琯吹阳律,法部鸾音叶野歈。冰宇雷轰喧枥马,㡢城风静立竿乌。

行联万岁宜春字,巧绘群真献寿图。眩目纷披凭斗捷,摩肩攒耸任招呼。

旌门不禁来苍叟,蚕事相迎祀紫姑。讵必广陵誇独盛,须知于蔿赏宁孤。

空中论斗倾红豆,瓶里骈枝绽绿芙。色莹寒芒连五纬,粒翻新样杂三铢。

金绳斜曳催弦矢,綵驾高悬转辘轳。香案氤氲垂朵朵,绛衣舞蹈唱喁喁。

风云龙变真神也,顷刻花开有是乎。到处长安太平节,胜邀蓬岛列仙儒。

闾阎喜气覃三辅,巷陌欢声接九衢。道协赓飏时正泰,爻占宴衎义为需。

要祈南亩书丰谷,不数东都赐大酺。屑饤琅霜凝粔籹,香浮琼液得醍醐。

华裀坐侍衣冠会,嘉夜歌传昭旷途。漫拟鸿文扬豫大,相期鱼直进吁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香案氤氲绛衣舞蹈唱喁

香案 xiāng àn
放置香炉烛台的条桌。 唐 元稹 《连昌宫词》:“蛇出燕巢盘鬭拱,菌生香案正当衙。”《新唐书·仪卫志上》:“朝日,殿上设黼扆、躡席、熏炉、香案。”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勅书已来近,看街市上人乱纷纷。咱每只得忙前奔,备香案,接皇恩。” 鲁迅 《花边文学·正是时候》:“主张者倘无特操,无灼见,则说古董应该供在香案上,或掷在茅厕里,其实,都不过在尽一时的自欺欺人的任务,要寻前例,是随处皆是的。”  ——《漢語大詞典》
氤氲 yīn yūn
(1).古代指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白虎通·嫁娶》《易》:“天地氤氲,万物化淳。”按,今本《易·繫辞下》作“絪緼”。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自氤氲混沌之世, 驪连 、 栗陆 之君,卦起龙图,文因鸟迹。”《旧唐书·李义府传》:“邃初冥昧,元气氤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贾相寿词》:“听万物氤氲,从来形色,每向静中覷。”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仙者乃非 松乔 伦,亦无英魄与烈魂;彼但堕落鬼与神,太乙主宰先氤氲。”
(2).迷茫貌;弥漫貌。 三国 魏 曹植 《九华扇赋》:“效虬龙之蜿蝉,法虹霓之氤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 汉武帝 获寳鼎於 汾 阴,将荐之 甘泉 。鼎至 中山 ,氤氲有黄云盖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又不是轻云薄雾,都只是香烟人气,两般儿氤氲得不分明。”《孽海花》第一回:“但觉春光澹宕,香气氤氲,一阵阵从帘缝里透出来。” 朱自清 《冬天》:“﹝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3).指弥漫的烟气。 曹禺 《日出》第一幕:“﹝ 陈白露 ﹞自己很熟练地燃上香烟,悠悠然吐出淡蓝色的氤氲。”
(4).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 南朝 梁 沈约 《芳树》诗:“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椅杌》:“焚此香也,自下而升者,能使氤氲透骨。” 郭沫若 《孟夫子出妻》:“因为她所留下的氤氲在她走了之后却专门在他的嗅觉上作用起来。”  ——《漢語大詞典》
垂 chuí《國語辭典》

垂 [ chuí ]

  1. 由上往下掉落。如:「垂泪」、「垂涎」、「垂缨」。
  2. 留传后世。如:「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1. 及、将要。如:「垂危」、「功败垂成」。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垂死病中惊坐起。」
  2. 晚辈受长辈关爱的敬语。如:「垂爱」、「垂询」、「垂念」。
  1. 边疆。《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史记·卷五·秦本 纪》:「在西戎,保西垂。」通「陲」。
  2. 旁边。《文选·王粲·咏史诗》:「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朵 duǒ《國語辭典》

朵 [ duǒ ]

  1. 植物的花或苞。如:「花朵」。唐·白居易〈新春江次〉诗:「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
  2. 量词。计算花或云彩等团状物的单位。如:「一朵花」、「几朵白云」、「浪花一朵朵」。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 参见「朵颐 」条。
绛衣(絳衣)jiàng yī
深红色衣服。古代军服常用绛色。《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成帝 绥和 二年八月庚申, 郑通里 男子 王褒 衣絳衣小冠,带剑入北司马门殿东门。”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摄絳衣以奏言,忝黄散於官谤。” 王利器 曰:“絳衣谓戎服……摄絳衣,盖指释褐以军功加镇西墨曹参军而言。”《隋书·李德林传》:“ 孝徵 曰:‘ 德林 久滞絳衣,我常恨 彦深 待贤未足。’”  ——《漢語大詞典》
舞蹈 wǔ dǎo
(1).手舞足蹈。表示欣庆或颂扬。 汉 焦赣 《易林·讼之中孚》:“谢恩拜德,舞蹈欣跃,欢乐受福。” 唐 柳宗元 《骂尸虫文》:“下民舞蹈,荷帝之力。”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公既至,以二十骑自卫,入见 蜀 主,諭以祸福,示以恩信。 蜀 之君臣舞蹈感悦。”
(2).臣下朝见君上时的礼节。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谀佞》:“初, 煬帝 之被戮也, 隋 官贺 化及 , 善心 独不至, 化及 以其人望而释之。 善心 又不舞蹈,由是见害。”《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及 玫 还,返譖於 重诲 曰:‘ 昭遇 见 鏐 ,舞蹈称臣,而以朝廷事私告 鏐 。’”《再生缘》第七回:“众官舞蹈朝参毕,拜倒当权极品人。”
(3).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亦指表演舞蹈。  ——《漢語大詞典》
唱喁 chàng yú
应和声。《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 成玄英 疏:“于、喁,皆是风吹树动前后相随之声也。”参见“ 唱于 ”。  ——《漢語大詞典》
喁 yóng《國語辭典》

喁 [ yóng ]

  1. 鱼露出水面呼吸。《韩诗外传·卷一》:「水浊则鱼喁,令苛则民乱。」

喁 [ yú ]

  1. (一)​之又音。
  1. 相应和的声音。《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