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银钩铁画更妩媚,行间自带英雄气。

余怀清代〕《褚河南书枯树赋歌为孝升作

凉飙飒飒山鸟呼,丹青满堂招酒徒。烟黄露白木叶下,芙蓉昼泣三千珠。

主人好客思芳草,金镫玉案供潦倒。湖海风尘浊酒杯,江南杨柳新亭道。

昨夜枫林叫凤凰,朱帘宛转明月光。庭梧欲作潇湘雨,岩桂先催建业霜。

床头鲛胎泻秋水,寸丝尺绢云霞起。就中一卷索题诗,六朝词赋初唐字。

平生萧瑟庾子山,婆娑《枯树》动江关。树犹如此嗟何及,繁弦急管天应泣。

临池者谁褚潭州,诘倔瘦健拔老湫。银钩铁画更妩媚,行间自带英雄气。

当时欧虞八法工,文皇睿赏君臣同。岂知牝晨乱天纪,须眉竟向蛮烟徙。

好书此赋十本余,汉南摇落增欷歔。古人气韵今人得,咨嗟坐卧忘头白。

今宵沈醉太常斋,飞笺擘轴皆奇才。嗟余坎壈填沟壑,十年梦到屏风脚。

哀歌夜半风雨来,凄怆江潭泪双落。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银钩铁画妩媚行间英雄

银钩铁画(銀鉤鐵畫)yín gōu tiě huà
同“ 铁画银鉤 ”。 明 黄景仁 《赠白下周幔亭》诗:“雄词艳句萃尺幅,银鉤铁画穷毫纤。”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妩媚(嫵媚)wǔ mèi
亦作“娬媚”。
(1).姿容美好;可爱。《三国志·魏志·锺繇传》“策罢就第”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至于 荀公 之清谈, 孙权 之娬媚,执书嗢噱,不能离手。”《新唐书·魏徵传》:“帝大笑曰:‘人言 徵 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嫵媚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一日,见幼妇立簷下,态殊嫵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她服饰甚华美,而态度甚端重。风流妩媚,却自能令人敬爱。”
(2).指柔媚的风格。 明 宋濂 《题魏受禅表后》:“笔法劲拔,如铸铁所成,盖得 蔡中郎 之遗意,至 唐 人效之,则流於娬媚矣。”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每一著笔,輒能乱真。今嫵媚而失苍劲者,皆 云友 作也。”
(3).爱悦;取悦。 唐 韩愈 《永贞行》:“狐鸣梟躁争署置,睗睒跳踉相嫵媚。” 金 段克己 《与隐之会午芹精舍酒间雨作》诗:“底是山灵相嫵媚,故驱风雨过江来。”
(4).谄媚。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 孙 甘言以娬媚, 曹 屈诈以羈縻。” 清 方文 《初度书怀》诗之三:“人情竞趋时,嫵媚者为贤。”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沤寄生五古》:“我性不嫵媚,与君合沦謫。”  ——《漢語大詞典》
行间(行間)háng jiān
进行离间。《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声》:“ 荆南 高季昌 闻 殷 将 高郁 素教 殷 以计策而 楚 以彊,患之,尝使谍者行间於 殷 , 殷 不听。”
(1).行伍之间,指军中。《商君书·画策》:“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无所处,罢无所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青 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明史·姚张朱丘等传赞》:“ 张玉 、 朱能 辈戮力行间,转战无前,陨身不顾。” 清 赵翼 《六哀诗·阿文成公》:“自此每战伐,无不在行间。”参见“ 行伍 ”。
(2).行与行之间。指成行的物体之间。 宋 范成大 《插秧诗》:“种密移疎緑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3).行与行之间。指文章的字句之间。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新渝侯和诗书》:“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 清 沈维鐈 《〈国朝学案小识〉序》:“指示周详,声情激越,婆心热血,涌现行间。”
(4).行与行之间。指书法的分行布白。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九:“ 钟元常 行间茂密,如云鵠游天,群鳧戏海。”
行辈之间。 冰心 《寄小读者》一:“倘若你们在风晨雨夕,在父亲母亲的膝下怀前,姊妹弟兄的行间队里,快乐甜柔的时光之中;能联想到海外万里有一个热情忠实的朋友……已遥遥的付与我以极大无量的快乐与慰安。”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带 ( 帶 ) dài
带 [ dài ]
  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
  2.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
  3. 车轮胎:车~。外~。
  4. 区域:地~。温~。
  5. 佩戴,披挂:~孝。~剑。
  6.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
  7.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
  8. 含有,呈现:~电。~伤。
  9.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
  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英雄 yīng xióng
(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汉书·刑法志》:“﹝ 高祖 ﹞总擥英雄,以诛 秦 项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唐 杜甫 《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毛泽东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 唐 高适 《辟阳城》诗:“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刘知远 见 史弘肇 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为牙将。”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忠勇》诗:“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 天京 最英雄。”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毛泽东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董必武 《邯郸烈士塔》诗:“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 袁静 《伏虎记》第三一回:“伟大的祖国关怀着,惦记着抗 美 援 朝 前线的英雄。”  ——《漢語大詞典》
气 ( 氣 ) qì《國語辭典》

气 [ qì ]

  1. 云气。《说文解字·气部》:「气,云气也。」清·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