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驷车(駟車)sì chē
驾四马之高车。 明 李东阳 《题屠司寇元勋小像》诗之三:“ 汉 法持三尺, 于 门拥駟车。”参见“ 駟马高门 ”。 ——《漢語大詞典》
于 ( 於 ) yú《國語辭典》
于 [ yú ]
動-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 在。《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同「於 」。
-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同「乎 」。
- 姓。如明代有于謙。
于 [ xū ]
歎- 表示感嘆的意思。《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通「吁」。
门高(门高)
柳玭家训门高则自骄族盛则人窥嫉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 ——《骈字类编》
五桂 wǔ guì
旧称进士登第为折桂。五桂,对亲族五人相继登科的美称。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五桂》:“ 范致君 、 致明 、 致虚 、 致祥 、 致厚 ,相继登第,有 五桂堂 。” 宋 窦禹钧 之子 仪 俨 侃 偁 僖 ,皆相继登科, 冯道 尝赠诗美之云:“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见《宋史·窦仪传》。 元 曹之谦 《赵吉甫种德园》诗:“从今不羡 燕山 竇 ,五桂联芳老一椿。” ——《漢語大詞典》
窦 ( 竇 ) dòu
窦 [ dòu ]
- 孔、洞:狗~。
- 人体某些器官或组织的内部凹入的部分:鼻~。~房结。
- 端倪:疑~。弊~。
- 姓。
氏 shì/zhī《國語辭典》
氏 [ shì ]
名- 古代巴蜀一帶稱突出而將要崩頹的山崖。《說文解字·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
- 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別子孫的支派,漢以後姓氏則互用不分。
- 古代傳說的人物或國名、朝代等,均繫以氏。如:「伏羲氏」、「神農氏」、「葛天氏」、「有扈氏」。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 古代少數民族支系的稱號。如鮮卑族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
- 稱學有專長或有聲望的人。如:「春秋左氏傳」、「段氏說文解字注」。
- 古代稱呼已婚婦女,常於父姓或夫姓與父姓之後繫氏。如:「張氏」、「王氏」、「陳林氏」、「孫李氏」。
- 古代於官爵名後繫氏以稱呼。如:「師氏」、「太史氏」。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 對親屬的尊稱。於親屬稱謂後繫氏。如:「母氏」、「舅氏」、「仲氏」。
- 學術派別。如:「老氏」、「釋氏」。《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妙思六經,逍遙百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氏 [ zhī ]
- 參見「月氏 」條。
昌 chāng《國語辭典》
昌 [ chāng ]
形- 光明。如:「昌明」。《玉篇·日部》:「昌,明也。」《诗经·齐风·鸡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 恰当、美好。《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图累承彼洪族兮,又览累之昌辞。」唐·杨烱〈老人星赋〉:「献仙寿兮祝尧,奏昌言兮拜禹。」
- 存活。《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 姓。如明代有昌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