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鲰生持论少同调,赖有孙楚堪我师。

陈鸿墀清代〕《独坐馆中校阅全唐文制诰类迟平叔不至

杏花已过桑叶稀,禁中清昼双掩扉。官人不来吏卒散,我独兀坐蟠孤罴。

榻尘小拂试方麴,砚垢细涤研隃麋。唐贤著作稿盈屋,制诰一体尤乖离。

王言首辑冠众集,治水先冀余梁岐。编排鳞次苦芜秽,乱发未斩犹棼丝。

割裂苦碎百衲锦,合并强集千羊皮。缺文颇疑石鼓古,误字恐受金根嗤。

参以众书见同异,覈以正史无纷岐。删除肯使禾莠杂,选择要辨熊蛙肥。

当时承旨况专职,燕许手笔何淋漓。翰苑诸集幸可考,奚必掩取臣工为。

麻沙百过目生眩,铁擿三绝手尽胝。胡为宋五惯坦率,张目不见千珠玑。

有时强作解事语,武断若判公堂词。古人饮泣后人笑,餐钱月给真虚麋。

鲰生持论少同调,赖有孙楚堪我师。纠谬时时恕吴缜,列衔往往容臣祁。

晨趋共听禁钟细,暮归每趁归鸦迟。穷通岂恃三寸管,秘文校理臣所司。

谢安捉鼻恐不免,读书要及投间时。上方笔札敢轻费,好趁官烛㸐双枝。

诗成火速付急递,新月已照黄琉璃。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鲰生持论同调我师

鲰生
1.浅薄愚陋的人;小人。古代骂人之词。《史记·项羽本纪》:“鯫生説我曰:‘距 关 ,毋内诸侯, 秦 地可尽王也。’”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鯫音浅。鯫,小人貌也。” 唐 李邕 《叶有道碑》:“粤惟博物君子,岂伊小説鯫生乎?”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附录》:“虽属鯫生之好事,足资风月之雅谈。”
2.犹小生。多作自称的谦词。 唐 刘禹锡 《谢中书张相公启》:“岂唯鯫生,独受其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叹鯫生不才,谢多娇错爱。”《二刻拍案惊奇》卷七:“ 史生 见説,欢喜非常,谢道:‘鯫生何幸,有此奇缘,得此恩遇?虽粉骨碎身,难以称报。’”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沧江岁晚君能卧,算比鯫生胜一筹。”  ——《漢語大詞典》
持论(持論)chí lùn
立论,提出主张。《汉书·儒林传·瑕丘江公》:“ 武帝 时, 江公 与 董仲舒 并。 仲舒 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韩魏公 妻弟 崔公孺 ,持论甚正,公喜与之语。”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六》:“ 荆公 持论,多不犹人。”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我们坚持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持论和当时 香港 以及西南某些时论不同。”  ——《漢語大詞典》
少 shǎo/shào《國語辭典》

少 [ shǎo ]

  1. 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话好像少了一点。」
  1. 短缺、不够。如:「米面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个人,不知有没有候补的?」
  2. 二数相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
  3. 丢失、遗失。如:「我屋里少了几件东西,你们知不知道?」
  4. 轻视、不满。《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1. 不久、短时间。《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2. 不经常的。如:「这是少有的事。」
  3. 略微、稍微。《庄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史记·卷 一一○·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少 [ shào ]

  1. 年幼的、年轻的。如:「少男」、「少女」、「少爷」。
  1. 幼年或年轻的时候。《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
  2. 年轻的人。《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王氏诸少并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
  3. 姓。如汉代有少年唯。
同调(同調)tóng diào
(1).音调相同,比喻有相同的志趣或主张。《文选·谢灵运〈七里濑〉诗》:“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 李善 注:“调,犹运也。谓音声之和也。” 唐 杜甫 《徒步归行》:“人生交契无老少,论心何必先同调。” 宋 秦观 《寄陈季常》诗:“揭竿趣灌瀆,与尔不同调。”
(2).喻指志趣或主张一致的人。 清 顾炎武 《寄张文学弨时淮上有筑堤之役》诗:“愁絶无同调,蓬飘久索居。” 吴组缃 《山洪》五:“但是谈起道理,发起议论来, 三官 在村上还是只能找到 四狗子 作他的同调。”
(3).音韵学术语。谓声调相同。 王力 《〈同源字典〉凡例》:“同音不同调(如‘买、卖’),也称为‘迭韵’。”  ——《漢語大詞典》
赖 ( 賴 ) lài
赖 [ lài ]
  1. 倚靠,仗恃:依~。仰~。百无聊~(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2. 留在某处不肯走开:~着不走。
  3. 不承认:抵~。~账。~婚。
  4. 刁钻泼辣,不讲道理;游手好闲,行为不端的人:~子。无~。
  5. 诬,怪罪:诬~。
  6. 不好,劣:好~。
  7. 姓。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孙 ( 孫 ) sūn/xùn
孙 [ sūn ]
  1. 儿子的儿子:~子。~女。
  2. 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侄~(侄儿的子女)。
  3. 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 )~(孙子的子女)。玄~(曾孙的子女)。子~(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贵族的子孙后代)。
  4. 植物再生成孳生的:~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
  5. 姓。
孙 [ xùn ]
     ◎ 古同“”。
楚 chǔ《國語辭典》

楚 [ chǔ ]

  1. 痛苦。如:「苦楚」。《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
  2. 清晰、整齐。如:「清楚」。《诗经·小雅·宾之初筵》:「边豆有楚,殽核维旅。」
  3. 鲜明、华丽。《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诗〉:「腰肢既软弱,衣服亦华楚。」
  1. 古时教师用以责罚学生的小杖。《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汉·郑玄·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
  2. 国名:➊ ​ 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大陆地区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➋ ​ 五代时马殷所建,为五代十国之一。有今大陆地区湖南及广西东部等地,后为南唐所灭。
  3. 大陆地区湖南、湖北的通称。或专指大陆地区湖北而言。
  4. 植物名。马鞭草科蔓荆属,落叶灌木。叶为掌状复叶,边缘有细锯齿。七八月间开淡黄紫色花。也称为「牡荆」。
  5. 姓。如宋代有楚公辅。
  1. 拷打。《聊斋志异·卷一·三生》:「鬼力楚之,痛甚而蹶。」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1.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我师(我師)wǒ shī
(1).对道人、法师的亲切称呼。《红楼梦》第一回:“石头笑曰:‘我师何太痴耶!’”
(2).鸟名。详“ 我师禽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