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玉 yù《國語辭典》
玉 [ yù ]
名- 质地温润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呈半透明状,一般用作装饰品或雕刻材料。如:「青玉」、「宝玉」、「碧玉」。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用玉做成的。如:「玉玺」、「玉簪」、「玉环」。《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洁白、美好。如:「玉手」、「玉容」。《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灵妃顾我美,粲然启玉齿。」《南史·卷一九·谢晦传》:「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 珍贵的、精美的。如:「锦衣玉食」、「玉液琼浆」。《文选·左思·吴都赋》:「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
- 尊称他人的身体或言行。如:「玉体」、「玉照」。《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 培养、锻练。《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睷 jiān
睷 [ jiān ]
- ◎ 用眼睛点数(shù )。
西去
唐 贾岛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 仙都山水谁能忆,西去风涛书满船。
唐 赵嘏 山阳韦中丞罢郡因献 尽将魂梦随西去,犹望旌旗暂一过。
唐 许棠 过湍沟谷 西去穷胡处,嵓崖境不常。
唐 刘驾 送李殷游边 行装不及备,西去偶然诀。
唐 沈彬 题苏仙山 千古是非无处问,夕阳西去水东流。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八十五 频着金鞭打龙角,为嗔西去上天迟。
唐 吕岩 七言 其四十五 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去气绵绵。
唐 冯道 句 视草北来唐学士,拥旄西去汉将军。
唐 徐铉 和江州江中丞见寄 北来空见雁,西去不如潮。
元 宋无 南峰归云庵 杖藜西去云东去,日暮僧归云亦归。 ——《骈字类编》
唐 赵嘏 山阳韦中丞罢郡因献 尽将魂梦随西去,犹望旌旗暂一过。
唐 许棠 过湍沟谷 西去穷胡处,嵓崖境不常。
唐 刘驾 送李殷游边 行装不及备,西去偶然诀。
唐 沈彬 题苏仙山 千古是非无处问,夕阳西去水东流。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八十五 频着金鞭打龙角,为嗔西去上天迟。
唐 吕岩 七言 其四十五 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去气绵绵。
唐 冯道 句 视草北来唐学士,拥旄西去汉将军。
唐 徐铉 和江州江中丞见寄 北来空见雁,西去不如潮。
元 宋无 南峰归云庵 杖藜西去云东去,日暮僧归云亦归。 ——《骈字类编》
金碧 jīn bì
(1).金和玉。《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沉浮之殊,僕以为亦合其美并善而已。”
(2).金黄和碧绿的颜色。 唐 罗邺 《上阳宫》诗:“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宋 苏轼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鬼蝶》诗:“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壮丽殊。”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又有琼瑶的轩馆同金碧的台榭。”
(3).金马、碧鸡。《文选·陆机〈演连珠〉》:“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 刘孝标 注引《汉书》:“或言 益州 有 金马 碧鸡 之神,可醮而致。” 唐 陈子昂 《送殷大入蜀》诗:“ 蜀 山金碧地,此地饶英灵。”参见“ 金马碧鸡 ”。
(4).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 ——《漢語大詞典》
(2).金黄和碧绿的颜色。 唐 罗邺 《上阳宫》诗:“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宋 苏轼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鬼蝶》诗:“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壮丽殊。”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又有琼瑶的轩馆同金碧的台榭。”
(3).金马、碧鸡。《文选·陆机〈演连珠〉》:“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 刘孝标 注引《汉书》:“或言 益州 有 金马 碧鸡 之神,可醮而致。” 唐 陈子昂 《送殷大入蜀》诗:“ 蜀 山金碧地,此地饶英灵。”参见“ 金马碧鸡 ”。
(4).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 ——《漢語大詞典》
觚棱(觚稜)gū léng
亦作“ 觚棱 ”。
(1).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宫阙。《文选·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闕,上觚稜而栖金爵。” 吕向 注:“觚稜,闕角也。”《后汉书·班固传上》作“柧棱”。 宋 王观国 《学林·觚角》:“所谓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谓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迁 岐 説果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华。” 郁达夫 《偶成》诗:“不羡神仙况一官,觚棱那復梦 长安 。”参见“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观 《赴杭倅至汴上作》诗:“俯仰觚棱十载间,扁舟江海得身闲。”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无端又作觚棱梦,醒视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国。 梁启超 《游箱根浴温泉作》诗:“忽起觚棱思,乡心到 玉关 。”
(4).棱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时河冰方结,觚稜如锋刃。”
(5).比喻言行方正刚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见访即送其归里》诗之一:“时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见“ 觚稜 ”。 ——《漢語大詞典》
(1).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宫阙。《文选·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闕,上觚稜而栖金爵。” 吕向 注:“觚稜,闕角也。”《后汉书·班固传上》作“柧棱”。 宋 王观国 《学林·觚角》:“所谓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谓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迁 岐 説果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华。” 郁达夫 《偶成》诗:“不羡神仙况一官,觚棱那復梦 长安 。”参见“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观 《赴杭倅至汴上作》诗:“俯仰觚棱十载间,扁舟江海得身闲。”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无端又作觚棱梦,醒视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国。 梁启超 《游箱根浴温泉作》诗:“忽起觚棱思,乡心到 玉关 。”
(4).棱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时河冰方结,觚稜如锋刃。”
(5).比喻言行方正刚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见访即送其归里》诗之一:“时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见“ 觚稜 ”。 ——《漢語大詞典》
耸 ( 聳 ) sǒng
耸 [ sǒng ]
- 高起,直立:高~入云。~立。~拔。~峙。
- 惊动:~动。~人听闻。
- 聋:~昧(又聋又瞎,引申为昏聩)。
云表(雲表)yún biǎo
(1).云外。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牟 吹笛天下第一,日夜泛江,维舟吹之,寥亮逸发,上彻云表。” 元 倪瓒 《七月十四日对雨》诗:“稍开云表月,还掩篋中书。” 鲁迅 《华盖集·牺牲谟》:“我保你将来铜像巍巍,高入云表。”
(2).借指上天,上苍。 清 厉鹗 《小雪初晴访敬身于城南同游梵天讲寺》诗:“愿服埽塔衣,顶礼向云表。”
(3).奏疏,表章。《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中:“吾今用上等剑客担住云表,申东海龙王请五百条毒龙,今晚来到,共你大战。” 明 夏完淳 《五子诗·邵景说》:“寡欲弃尘物,幽栖抗云表。” ——《漢語大詞典》
(2).借指上天,上苍。 清 厉鹗 《小雪初晴访敬身于城南同游梵天讲寺》诗:“愿服埽塔衣,顶礼向云表。”
(3).奏疏,表章。《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中:“吾今用上等剑客担住云表,申东海龙王请五百条毒龙,今晚来到,共你大战。” 明 夏完淳 《五子诗·邵景说》:“寡欲弃尘物,幽栖抗云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