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上陵近纪诹秋吉,狩漠观风乐岁丰。

弘历清代〕《谒陵礼毕车驾入盛京仍叠癸亥岁旧作七言排律十四韵

周甲遵涂又向东,吉林佳气郁葱葱。故乡遗俗今犹在,创业开基古鲜同。

走马率西时相宅,如龙逴海每劳躬。皇威远鬯先攘外,圣泽深孚早建中。

名正底须惭德抱,气雄真使敌群空。既申频价鱼书议,垂得还旋玉辔珑。

帷幄运筹宣众力,风云缔构赞天功。王师本是征无战,胜国徒称守且攻。

爰藉驱除膺大宝,遂迁都邑设酆宫。上陵近纪诹秋吉,狩漠观风乐岁丰。

累洽重熙蒙祖德,月将日就愓予衷。留京莅止当年宛,父老瞻依喜气融。

沧海车书虔辐辏,九关闾阖洞开通。推恩行庆遵常制,何必酺筵醉颊红。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上陵观风乐岁

上陵 shàng líng
汉 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属《鼓吹曲辞》。以其首句“上陵何美美”得名。
帝王到祖先陵墓进行祭祀。《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 清 恽敬 《先塋记》:“今朝廷有上陵之礼,始谓可损,今见威仪,乃知至孝惻隐不可废也。”  ——《漢語大詞典》
近 jìn《國語辭典》

近 [ jìn ]

  1.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2.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1.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2.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4.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纪 ( 紀 ) jì/jǐ
纪 [ jì ]
  1. 记载:~年。~元。~行(xíng)。~实。~念。~传(zhuàn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是其他人物的列传)。~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
  2. 记年代的方式:一~(古代指十二年)。世~(一百年)。
  3.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纪以下为“”,纪以上为“”。
  4. 法度:~律。违法乱~。
  5. 散丝的头绪:丝缕有~。
纪 [ jǐ ]
  1. 姓。
诹 ( 諏 ) zōu
诹 [ zōu ]
     ◎ 在一起商量事情,询问:~吉(商订好日子)。咨~。~访。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姓。如清代有秋瑾。
  1.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吉 jí《國語辭典》

吉 [ jí ]

  1. 好的、善的。与「凶」相对。如:「吉祥」、「吉人天相」、「大吉大利」。唐·白居易〈新乐府·草茫茫〉:「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1. 有利的事。如:「凶多吉少」、「趋吉避凶」。
  2. 姓。如汉代有吉恪。
狩 shòu《國語辭典》

狩 [ shòu ]

  1. 打猎。《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列子·黄帝》:「赵 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
  2. 参见「[[巡狩]]」条。
漠 mò《國語辭典》

漠 [ mò ]

  1. 廣大而無水草、無人定居的積沙地帶。如:「大漠」、「沙漠」。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三:「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1. 不關心或不相關的樣子。如:「漠視」、「漠不關心」。宋·王安石〈論陶冶人才〉: 「學者亦漠然自以禮樂刑政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當知也。」
  1. 參見「漠漠 」條。
观风(觀風)guān fēng
(1).察看时机。《易·观》“观我生进退” 唐 孔颖达 疏:“故时可则进,时不可则退,观风相几,未失其道,故曰观我生进退也。”
(2).指望风。《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我这里与你两箇观风。”
(3).谓观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语出《礼记·王制》:“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观风久有作,陈诗愧未妍。”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问俗兆人阜,观风五教宣。”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本院奉旨出巡,正要观风问俗。” 朱自清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戏曲和小说不但可以观民风,还可以观士风,而观风就是写实,就是反映社会,反映时代。”
(4).观看风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铭德慕行,文采允集。观风似面,听辞如泣。”
(5).观赏风光。 宋 王安石 《见远亭》诗:“观风南国最,应宿紫宸班。”《西游记》第二八回:“那林里是个清雅的去处,决然没有妖精。想是老和尚坐不住,往那里观风去了。”  ——《漢語大詞典》
乐岁(樂歲)lè suì
丰年。《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 汉 桓宽 《盐铁论·未通》:“乐岁粒米狼戾而寡取之,凶年饥饉而必求足。” 宋 叶适 《绩溪县新开塘记》:“若夫计田而掘,量亩而浚,必使水无不足,而不以雨暘之节听於天,时有水旱而田无高下,皆欲为乐岁。” 太平天囯 黄期升 《贬妖穴为罪隶论》:“乐岁有资,仍肆行无忌;凶年无赖,愈效恣为非。”  ——《漢語大詞典》
丰 ( 豐 ) fēng《國語辭典》

丰 [ fēng ]

  1. 草木茂盛的樣子。《說文解字·生部》:「丰,艸盛丰丰也。」
  2. 容貌美好或豐滿的樣子。《詩經·鄭風·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
  1. 神態、風韻。如:「丰姿」、「丰采」、「丰儀」。通「風」。
  2. 《詩經·鄭風》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丰〉,刺亂也。」或亦指女子初不欲嫁其人,既乃悔而從之之詩。首章三句為:「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指其未婚夫。丰,儀態豐滿也,指面貌言。巷,門外。 →「豐」的異體字(01735)​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