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向来杖屦孰游历,猿鸟近人鸥不惊。

陈造宋代〕《次韵高殿撰题东山

庐山佳处云英英,鹤归谁识丁佐卿。
东林遗址倏兴废,未害诸老传清名。
向来杖屦孰游历,猿鸟近人鸥不惊。
乐天本原只兜率,思邈不忘听化城。
一从棘位复帅阃,晋酌白兽悬旄旌。
先生本自远公辈,梦系莲社松竹行。
即今上品已补处,妙句留并山峥嵘。
未下饮光领一笑,曾是贺泽论三生。
何人著语嗣绝响,浪许伯起新有声。
尚忆诗翁运椽笔,坐排九派咸东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向来杖屦游历猿鸟近人

向来(嚮來)xiàng lái
(1).刚才;方才。《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佗 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蓱齏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 沛国 刘璡 ,尝与兄 瓛 连栋隔壁, 瓛 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 瓛 怪问之,乃曰:‘向来未著衣帽故也。’” 唐 张鷟 《游仙窟》:“五嫂向来献语,少府何须漫怕!” 宋 陆游 《夏雨》诗:“向来秧底乾欲裂,白水漫漫俄盈陂。”
(2).立时;即刻。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緡;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宋 辛弃疾 《浣溪沙》词:“歌串如珠箇箇匀,被花勾引笑和顰,向来惊动画梁尘。”
(3).后来;以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鬼手中出一铁凿,可尺餘,安著都督头,便举椎打之。都督云:‘头觉微痛。’向来转剧,食顷便亡。”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候向来城寨修完了毕,别奏取旨。” 明 李东阳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从此略施经国手,向来閒却著书年。”
(4).从来;一向。 唐 唐彦谦 《玉蕊》诗:“向来尘不杂,此夜月仍光。” 元 张养浩 《登泰山》诗:“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这几年以来,所收米穀布帛,分毫不敢妄用,尽数开载在那册籍上。今日交付二弟,表为兄的向来心迹,也教众乡尊得知。”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有些人,谁也不和谁说话,谁也不看谁,仿佛向来就不认识。”
(5).从前;过去;原来。 宋 杨万里 《晚过常州》诗:“人民城廓依然是,只有向来鬚鬢非。” 明 高启 《登西城门》诗:“向来禾黍地,雨露长榛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我向来封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得行。”
(1).从前;一向。 唐 元稹 《竞渡》诗:“草木霑我润,豚鱼望我蕃。嚮来同竞辈,岂料由我存。”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梅花身份絶高,嚮来未经人道。”
(2).犹近来。 宋 万俟咏 《木兰花慢》词:“梅花嚮来始别,又怱怱、结子满枝头。”  ——《漢語大詞典》
杖屦(杖屨)zhàng jù
(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礼记·曲礼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郑玄 注:“撰犹持也。” 孔颖达 疏:“撰杖屨者,则君子自执杖,在坐著屨。”《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詔 復恭 致仕,赐杖屨。”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二:“南为 祝融 客,勉强亲杖屨,结託老人星, 罗浮 展衰步。” 仇兆鳌 注:“ 卢 注: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师 在焉,故思一亲其杖屨。” 宋 司马光 《祭颖公文》:“承乏諫垣,造请有禁,不亲杖屨,殆将再期,岂意一朝忽为永诀。”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屨,目断更云沙。”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盟鸥》词:“先生杖屨无事,一日走千回。” 明 许时泉 《同甲会》:“杖屨问从何处,苍山赤叶林丘。”  ——《漢語大詞典》
孰 shú《國語辭典》

孰 [ shú ]

  1. 成熟。熟的本字。《說文解字·丮部》:「孰,食飪也。」清·段玉裁·注:「後人乃分別熟為生熟,孰為誰孰矣。」
  1. 誰。《論語·公冶長》:「孰謂微生高直?」唐·杜甫〈夏日李公見訪〉詩:「苦遭此物聒,孰謂吾廬幽?」
  2. 何、什麼。《論語·八佾》:「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游历(遊歷)yóu lì
游览;漫游。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发 卞口 而游歷,迄 西山 而弭轡。” 宋 史达祖 《喜迁莺·元宵》词:“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歷。” 清 顾炎武 《赠钱行人邦寅》诗:“ 南徐 游歷地,儻有和歌辰。” 马南村 《燕山夜话·从慧深的国籍说起》:“在他游历 美洲 的时候,那个大陆上的人们才有机会接触佛教。”
(1).到远地游览;周游考察。《晋书·王献之传》:“闻 顾辟疆 有名园,先不相识,乘平肩舆逕入,时 辟疆 方集宾友,而 献之 游歷既毕,傍若无人。” 唐 白居易 《游石门涧》诗:“自从 东晋 后,无復人游歷。” 明 高启 《锺山云霁图》诗:“昔年游歷处,今向画中看。”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利权四》:“盖自各国通商,而洋货之贩运,洋人之游歷,日益繁多。”
(2).犹交游。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维》:“游歷诸贵之间,尤为 岐王 之所眷重。”  ——《漢語大詞典》
猿鸟(猿鸟)
唐 卢照邻 赤谷安禅师塔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
唐 张九龄 巡按自漓水南行 猿鸟声自呼,风泉气相激。
唐 杜甫 奉寄李十五秘书二首 其一 猿鸟千崖窄,江湖万里开。
唐 杜甫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石根青枫林,猿鸟聚俦侣。
唐 吴筠 游庐山五老峰 云外听猿鸟,烟中见杉松。
唐 李端 游终南山因寄苏奉礼士尊师苗员外 猿鸟知归路,松萝见会时。
唐 韩愈 次同冠峡 无心思岭北,猿鸟莫相撩。
唐 刘禹锡 九华山歌 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唐 朱放 新安所居答相访人所居萧使君为制 君若欲来看猿鸟,不须争把桂枝攀。
唐 马戴 送僧二首 其二 来往白云知岁久,满山猿鸟会经声。
唐 李商隐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唐 张乔 题郑侍御蓝田别业 云霞朝入镜,猿鸟夜窥灯。
唐 杜荀鹤 送友人宰浔阳 有时猿鸟来公署,到处烟霞是道乡。  ——《骈字类编》
近人 jìn rén
(1).才识短浅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於是驰逐之庸民,偶俗之近人,慕之者犹宵虫之赴明烛,学之者犹轻毛之应飇风。”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絶,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
(2).接触较多、关系密切的人。如臣下、婢仆、亲友等。《前汉书平话》卷上:“ 随何 使近人报知城上人,道与 陈豨 。” 刘澍德 《归家》五:“这两年来,不要说对待群众,连对自己的近人,态度都很不好。”
(3).距今不远的人;近代人。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古诗有离合体,近人多不解。” 章炳麟 《文学说例》:“策士飞箝之辩,宜与 宋 儒语録、近人演説同编一秩,见其与文学殊涂,而工拙亦异趣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起稿已完,才看见《青光》上的一段文章,说近人用‘先生’和‘君’,含有尊敬和小觑的差别意见。”  ——《漢語大詞典》
鸥 ( 鷗 ) ōu
鸥 [ ōu ]
     ◎ 鸟类的一科,羽毛多为白色,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生活在湖海上,捕食鱼、螺等:海~。~盟(与鸥鸟为友,借指退隐)。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惊 ( 驚 ) jīng
惊 [ jīng ]
  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4. 出人意料的:~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