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阅人冰鉴净,遇事玉衡平。

吴泳宋代〕《寿丞相庆七十五首

几代贞元会,重逢上相生。
阅人冰鉴净,遇事玉衡平。
日月黄扉永,风尘紫罗清。
勋名兼寿考,何必会耆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阅人冰鉴遇事玉衡

阅人(閲人)yuè rén
(1).观看人;观察人。 宋 陆游 《醉中浩歌罢戏书》诗:“老眼閲人真烂熟,壮心得酒旋消磨。”
(2).引申指检查;审察。《红楼梦》第七七回:“遂带领众人,又往别处去閲人。”
(3).指给人看相。语本《汉书·王吉贡禹等传序》:“ 君平 ( 严君平 )卜筮於 成都 市……裁日閲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二刻拍案惊奇》卷八:“相士看见大惊道:‘先辈气色极高。吾在此閲人多矣,无出君右者。’”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会有善相人者,过之曰:‘吾閲人多矣,公耳累累然,面狭而长,类 诸葛瑾 ,后当极人臣,必富贵,无相忘也。’”
(4).与人交往,结识。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执中 好閲人,而 解宾王 最受知。” 明 吴宽 《汤媪传》:“媪自 周 歷 汉 唐 至 宋 ,已二千餘岁,人谓其犹处子也,閲人虽多,无可以当意者。”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人才易得》:“美人儿而说‘多年’,自然是阅人多矣的徐娘了。”  ——《漢語大詞典》
冰鉴(冰鑑)bīng jiàn
(1).古代器物名,置冰于其中,以冷藏食物。《周礼·天官·凌人》:“春始治鑑,凡外内饔之膳羞鑑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鑑,宾客共冰。” 郑玄 注:“鑑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温气。” 宋 苏轼 《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皇太后阁》之三:“水殿开冰鑑,琼浆冻玉壶。”《宋史·礼志三》:“常祭,地祇、配位各用冰鑑一。今亲祀,盛暑,请增正配及从祀位冰鑑四十一。”
(2).镜子。 唐 席豫 《奉和敕赐公主镜》诗:“色与皇明散,光随圣泽来;妍蚩冰鑑里,从此媿非才。” 宋 司马光 《参政正肃吴公挽诗》:“驊騮寧受縶,冰鑑不栖尘。”
(3).指月亮。 唐 元稹 《月》诗:“絳河冰鑑朗,黄道玉轮巍。”
(4).比喻明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公谢开府辟召表》:“臣谬赞国机,职宜冰鉴。” 宋 秦观 《代贺运使启》:“持纲宪府,风声岂畏於悍彊;赞治天官,冰鑑无私于微眇。” 明 唐顺之 《谢欧阳石江巡抚》:“其或驰驱于世,则庶以罄葵藿之心;纵使委弃于时,则永以坚沟壑之素。期少礪顽钝之器,庶不貽冰鑑之差而已。”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至公堂》:“﹝ 高宗 ﹞又御题七律四首,结句云:‘寄语 至公堂 里客,莫将冰鑑负初心。’”
(5).引申为借鉴。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上:“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故《关雎》,兴也; 康王 晏朝,而即为冰鑑。”
(6).相面。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 宋兄 ,小弟近日颇集冰鑑之术。看你气格清标,体貌閒丽。将来必然远到,只是目下尚未偶哩。” 明 汪廷讷 《种玉记·奇术》:“非我操冰鑑,谁知骨相奇。”  ——《漢語大詞典》
净 ( 凈 ) jìng/chēng
净 [ jìng ]
  1. 清洁:~化。~水。~土。~心(a.清净的心;b.心里没有牵挂)。~院(佛寺。亦称“净宇”)。干~。洁~。窗明几~。
  2. 使干净:~面。~手(大小便)。
  3. 空,什么也没有:~尽。
  4. 单纯,纯粹的:~利。~值。~价。~重(zhòng )。纯~。
  5. 单,只,全:满地~是树叶。
  6. 中国传统戏剧扮演男人的角色名:~角(亦称“花脸”、“黑头”)。
净 [ chēng ]
     ◎ 冷的样子。
遇事 yù shì
(1).指诸侯间相会的事。《战国策·魏策一》:“三国之相,不信 齐王 之遇,遇事遂败。”
(2).碰到事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荐托》:“遇事居功不报,反为招怪。”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十二:“以后咱们遇事的时候多啦,这不算什么!”  ——《漢語大詞典》
玉衡 yù héng
(1).古代的测天仪器。《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孔 传:“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 孔颖达 疏引 蔡邕 曰:“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盖悬璣以象天而衡望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玉衡常理,顺九天而调阴阳。” 清 纳兰性德 《自鸣钟赋》:“尔其外之可见者,加尺茎于图上,儼窥天之玉衡,譬 夸父 之逐日。”
(2).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玉衡指孟冬,众星何歷歷。” 李善 注引《春秋运斗枢》曰:“北斗七星,第五曰玉衡。”《晋书·天文志上》:“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琁,三曰璣,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宋书·符瑞志下》:“玉衡从体,瑶光得正。”
(3).泛指北斗。《文选·扬雄〈长杨赋〉》:“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玉衡,北斗也。” 元 傅若金 《书南宁驿》诗:“中天日月回金闕,南极星辰绕玉衡。”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仰见玉衡移,握手言离别。”
(4).车辕头横木的美称。《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枉玉衡於炎火兮,委两馆於咸唐。” 王逸 注:“衡,车衡也。”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轻盖靡於骏奔,玉衡劳於拊翼。”  ——《漢語大詞典》
平 píng《國語辭典》

平 [ píng ]

  1. 不高不低、不凸出的。如:「平地」、「平房」、「平沙」。唐·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宋·陆游〈初发夷陵〉诗:「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2. 协调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3. 均等的。如:「平均」、「平等」。
  4. 安宁的。如:「心平气和」、「风平浪静」。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 没有战争的。如:「和平」、「太平」。唐·韩愈〈争臣论〉:「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6. 寻常的。如:「平日」、「平时」、「平常」。
  7. 不分胜负的。如:「平手」。
  8. 缺少变化的。如:「声音低平」。
  1. 公正的、无偏倚的。如:「平分」、「平反」。
  2. 不高不低的。如:「平推」、「平铲」。
  1. 使安定、征服。如:「平乱」、「跨海平魔」。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 媾和、和好。《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
  3. 压抑。如:「怨气难平」。
  4. 犁平、辗平、推平。如:「去将地平一平。」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平声 」条。
  2. 大陆地区北平市的简称。如:「王兄今日赴平公干。」
  3. 姓。如汉代有平当。

平 [ pián ]

  1. 辨别。参见「平章百姓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