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回首燕城内,风尘咫尺间。

戴亨清代〕《仲夏过红桥阻雨次日寻幽至暮 其三

葛衫朝觉爽,宿雨夜初还。溪涨来新鸟,云开见远山。

偶凭丞相圃,暂豁旅人颜。回首燕城内,风尘咫尺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回首城内风尘咫尺

回首(迴首)huí shǒu
(1).回头;回头看。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昆虫闓懌,回首面内。” 宋 苏轼 《观湖》诗之一:“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红楼梦》第一○四回:“ 雨村 回首看时,只见烈焰烧天,飞灰蔽日。” 毛泽东 《十六字令》之一:“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2).谓归顺。《东观汉记·伏湛传》:“ 武王 庄公 ,所以砥礪蕃屏,劝进忠信,令四方诸侯,咸乐回首,仰望京师。”《后汉书·伏湛传》:“是故四方回首,仰望京师。”
(3).回想,回忆。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 仲宣 楼。”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清 钱之青 《归里后亲朋枉过有作》诗:“回首出门初,变迁几八九。” 李大钊 《青春》:“人事万端,那堪回首。”
(4).谓死亡。《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今日拜辞长老回首,烦乞长老慈悲,求个安身去处。”《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直到临回首的时候,还念着老伯不曾得见一面。”  ——《漢語大詞典》
燕 yàn/yān《國語辭典》

燕 [ yàn ]

  1. 鸟纲燕科各种鸟类的通称。种类繁多,约有七十余种。体小翼大,飞行力强,尾长,分叉呈剪刀状。背黑腹白、脚短,不利于步行。每年产卵二、三次,每次约三至六个 卵。常见的有毛脚燕、赤腰燕、洋燕、家燕等。俗称为「燕子」。也称为「乌衣」。
  1. 宴饮。《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通「䜩」、「宴」。

燕 [ yān ]

  1. 国名:➊ ​ 周代姬姓诸侯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河北、辽宁及韩国北部。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➋ ​ 东晋时鲜卑慕容氏称帝,国号燕,分为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
  2. 姓。如汉代有燕仓。
城内
唐 杜甫 不寐 瞿塘夜水黑,城内改更筹。
唐 曹邺 贺雪寄本府尚书 有客怀兔园,吟诗绕城内。  ——《骈字类编》
风尘(風塵)fēng chén
(1).被风扬起的尘土。 汉 焦赣 《易林·坎之咸》:“风尘暝迷,不见南北,行人失路,復反其室。”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捲出辕门。”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远望 终南山 ,黑黝黝的。近看 渭河平原 ,苍苍茫茫,风尘弥漫。”
(2).比喻战乱;戎事。《后汉书·班固传下》:“设后北虏稍彊,能为风尘,方復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唐 李端 《代村中老人答》诗:“ 京洛 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王闿运 《陈夷务疏》:“臣窃观古今史籍所纪,及近岁自庚子至於庚申二十年中,每有边竟风尘之忧。”参见“ 风尘之警 ”。
(3).尘世,纷扰的现实生活境界。 晋 郭璞 《游仙诗》:“高蹈风尘外,长揖谢 夷 齐 。” 唐 皇甫冉 《送朱逸人》诗:“虽在风尘里, 陶潜 身自閒。” 清 王源 《刘处士墓表》:“落落摄敝衣冠,躑躅风尘中。”
(4).宦途,官场。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驰骋风尘者,不懋建德业,务本求己。” 宋 沈遘 《五言送刘泌归建州》:“东都宦游客,风尘厌已久。” 明 唐顺之 《题东石草堂图赠黄松江》诗:“ 松江 太守好静者,迹在风尘心在野。”
(5).尘事,平庸的世俗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而为执政所患,随而伺察。既以利得,必以利治,微染风尘,便乖肃正。” 唐 戴叔伦 《赠殷亮》诗:“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红楼梦》第一回:“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6).谓行旅辛苦劳顿。《艺文类聚》卷三二引 汉 秦嘉 《与妻书》:“当涉远路,趋走风尘。” 唐 方干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诗:“风尘辞帝里,舟檝到家林。”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他更加瘦弱而我则带着风尘之色。”
(7).高风清尘。比喻品格清正崇高。《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天秩有礼,神监孔明。彷彿风尘,用垂颂声。” 刘良 注:“言髣髴闻其高风清尘,故此用垂颂声也。” 唐 刘得仁 《哭翰林丁侍郎》诗:“平生任公直,爱弟尚风尘。”
(8).流言蜚语。《宋书·范晔传》:“以臣昔蒙 义康 接盼,又去岁羣小为臣妄生风尘,谓必嫌惧,深见劝诱。”《宋书·刘景素传》:“故从昏者忌明,同枉者毁正,搦弦为鉤,张一作百,行坐欬嚏,皆生风尘。”《南齐书·谢朓传》:“遂復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詆贬朝政,疑閒亲贤。”参见“ 风尘之言 ”。
(9).指妓女。 唐 李商隐 《杂纂》:“难容:僧道对风尘笑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 娟娘 纵体入怀,哽咽而言曰:‘仙人已作良媒,君勿以风尘可弃,遂捨念此苦海人!’”
(10).风月场。指以色相谋生的场所。 前蜀 王衍 《甘州曲》:“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沦落在风尘。”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遇一妓,本良家子,失身于风尘,才色俱妙。”《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招亮 有一亲妹 阎越英 ,见为娼妓。但求 越英 脱离风尘,早得从良。”《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见一妓女某人,本係良家,甚为可悯,弟拟拔出风尘,纳为簉室。”  ——《漢語大詞典》
咫尺 zhǐ chǐ
(1). 周 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谓接近或刚满一尺。 唐 柳宗元 《石渠记》:“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
(2).形容距离近。《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淮南子·道应训》:“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远,岂不悲哉!” 唐 牟融 《寄范使君》诗:“未秋为别已终秋,咫尺 娄江 路阻修。”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天昏黑,咫尺莫辨。”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她们乡关咫尺,却因病抛离父母、亲爱的人。”
(3).形容地方狭小。《战国策·赵策二》:“ 舜 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 唐 张祜 《题王右丞山水障》诗之二:“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自馀轩》:“虽达官右族,曾不得咫尺园林,可以游目而憇足。”
(4).形容微小;不足道。《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史记·游侠列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儕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制》之十九:“盖诚奇伟倜儻之人,岂曰匹夫咫尺之行。”
(5).形容时间短暂。 宋 晁补之 《芳仪怨》诗:“寧知翻手明朝事,咫尺人生不可期。” 元 马谦斋 《沉醉东风·自悟》曲:“人我场慢争优劣,免使傍人做话説,咫尺韶华去也。”《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他几次想说出真情……可是话到舌边卡住了,咫尺间,他失去了最后的勇气。”  ——《漢語大詞典》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