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洞中 dòng zhōng
命中,切中。《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弩发輒洞中,贼势稍屈。”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 关提军 善识砲性,凡高下远近,发皆洞中。” 林纾 《枕岱轩记》:“﹝君﹞与余论吏治,洞中民隐。” ——《漢語大詞典》
风水(風水)fēng shuǐ
(1).风和水;风和雨。《宋书·武帝纪上》:“公中流蹙之,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 唐 李远 《咏雁》:“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
(2).风寒与湿气。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加以寒暑乖违,节宣失序,风水交侵,菁华已竭。”
(3).风光,风景。 唐 李绅 《移九江》诗:“ 楚 客喜风水, 秦 人悲异乡。”《水浒传》第一二○回:“其山秀丽,松柏森然,甚有风水,和 梁山泊 无异。”
(4).指遥远而阻隔的路途。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季兰》:“或以从军万里,断絶音耗;或祗役连年,迢遥风水。”
(5).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山脉等形势。就生者之屋宅而言,谓之阳宅;就死者之坟地而言,谓之阴宅。迷信者认为“风水”的好坏能决定宅主或葬者一家的祸福。旧题 晋 郭璞 《葬书》:“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此间 武彊山 广有隙地,风水儘好,我先与你葺理塟事。” 清 袁枚 《新齐谐·诸廷槐》:“或问:‘可是 诸 府祖宗功德修来乎?’曰:‘非也。是他家阴宅风水所荫。’”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在他的意思,以为我们母亲把 杜 家的祖坟山上的风水一个人占尽了,所以只发我们这一家。”
(6).指看风水的人。《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他越发慌了,託这风水到处寻地,家里养着一个风水,外面又相与了多少风水。这风水寻着一个地,叫那些风水来覆。”
(7).比喻情势。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三折:“大家要看个风水。实是船小,载不起这几个人。” 朱道南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广州起义》:“这两个家伙不看看风水,尽在‘赤子赤孙’面前出洋相。”
(8).中医学病症名。谓受风邪而致肺部肿胀、痰涌等症。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漢語大詞典》
(2).风寒与湿气。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加以寒暑乖违,节宣失序,风水交侵,菁华已竭。”
(3).风光,风景。 唐 李绅 《移九江》诗:“ 楚 客喜风水, 秦 人悲异乡。”《水浒传》第一二○回:“其山秀丽,松柏森然,甚有风水,和 梁山泊 无异。”
(4).指遥远而阻隔的路途。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季兰》:“或以从军万里,断絶音耗;或祗役连年,迢遥风水。”
(5).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山脉等形势。就生者之屋宅而言,谓之阳宅;就死者之坟地而言,谓之阴宅。迷信者认为“风水”的好坏能决定宅主或葬者一家的祸福。旧题 晋 郭璞 《葬书》:“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此间 武彊山 广有隙地,风水儘好,我先与你葺理塟事。” 清 袁枚 《新齐谐·诸廷槐》:“或问:‘可是 诸 府祖宗功德修来乎?’曰:‘非也。是他家阴宅风水所荫。’”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在他的意思,以为我们母亲把 杜 家的祖坟山上的风水一个人占尽了,所以只发我们这一家。”
(6).指看风水的人。《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他越发慌了,託这风水到处寻地,家里养着一个风水,外面又相与了多少风水。这风水寻着一个地,叫那些风水来覆。”
(7).比喻情势。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三折:“大家要看个风水。实是船小,载不起这几个人。” 朱道南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广州起义》:“这两个家伙不看看风水,尽在‘赤子赤孙’面前出洋相。”
(8).中医学病症名。谓受风邪而致肺部肿胀、痰涌等症。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漢語大詞典》
锁 ( 鎖 ) suǒ
锁 [ suǒ ]
- 加在门窗、器物等开合处或连接处,必须用钥匙、密码、磁卡等才能打开的金属装置:门~。密码~。~钥。
- 用锁锁住:把门~上。
- 链子;链条:~链。枷~。长命~。
- 关闭;幽闭:闭关~国。经济封~。
- 紧皱;蹙紧:愁眉深~。
- 一种缝纫方法,用线顺着布边或扣眼密缝:~边。~扣眼。
- 姓。
松筠 sōng yún
松树和竹子。《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后因以“松筠”喻节操坚贞。 南朝 齐 王融 《奉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日月共为照,松筠俱以贞。”《梁书·元法僧等传论》:“ 侃 则临危不挠, 鸦仁 守义殞命,可谓志等松筠,心均铁石。”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浪迹同生死,无心耻贱贫。偶然存蔗芋,幸各对松筠。”《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娇鸞 松筠之志虽存,风月之情已动。” ——《漢語大詞典》
一见(一见)
先秦 宋玉 九辩 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汉 东方朔 七谏 其五 自悲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唐 王维 送权二 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
唐 李白 戏赠郑溧阳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唐 杜甫 骢马行 夙昔传闻思一见,牵来左右神皆竦。 ——《骈字类编》
汉 东方朔 七谏 其五 自悲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唐 王维 送权二 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
唐 李白 戏赠郑溧阳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唐 杜甫 骢马行 夙昔传闻思一见,牵来左右神皆竦。 ——《骈字类编》
都忘
于鹄诗都忘醉后逢廉度不省归时见鲁恭 ——《韵府拾遗 阳韵》
老病 lǎo bìng
(1).年老多病。《汉书·韦贤传》:“时 贤 七十餘,为相五岁, 地节 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后汉书·应劭传》:“故 胶西 相 董仲舒 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 张汤 亲至陋巷,问其得失。” 唐 杜甫 《旅夜书怀》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2).旧病。曾经患过而未根治的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 陈先生 因拳术医好了老病,所以赞不绝口。” ——《漢語大詞典》
(2).旧病。曾经患过而未根治的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 陈先生 因拳术医好了老病,所以赞不绝口。” ——《漢語大詞典》
身 shēn《國語辭典》
身 [ shēn ]
名- 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 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 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
- 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 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 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身 [ juān ]
- 參見「身毒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