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恶诗(惡詩)è shī
(1).拙劣或猥贱的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太保 在 淮南 ,进 崔叔清 诗百篇。 德宗 谓使者曰:‘此恶诗,焉用进?’时呼为‘准敕恶诗’。”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卷六:“ 文思 副使 方圭 ,好为恶诗,逢人即诵数十篇,其言喋喋可憎。”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前所列诸恶诗极矣。更有猥贱於此者,则诗佣是也。”
(2).用以谦称自己的诗作。 唐 白居易 《想归田园》诗:“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销春。” 宋 苏轼 《与钱志仲书》之三:“乌丝当用写道书一篇,非久纳上,恶诗不足録也。” ——《漢語大詞典》
(2).用以谦称自己的诗作。 唐 白居易 《想归田园》诗:“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销春。” 宋 苏轼 《与钱志仲书》之三:“乌丝当用写道书一篇,非久纳上,恶诗不足録也。” ——《漢語大詞典》
恨 hèn《國語辭典》
恨 [ hèn ]
名- 遗憾、悔恨的事。如:「记恨」、「饮恨而终」。《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怨、仇视。如:「怨恨」、「憎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别 ( 別 ) bié/biè《國語辭典》
- 「別 」的異體字。
江南 jiāng nán
(1).指 长江 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 汉 以前一般指今 湖北省 长江 以南部分和 湖南省 、 江西省 一带;后来多指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的南部和 浙江省 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 江 南之 梦 。”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属本州。” 唐 张九龄 《感遇》诗:“ 江 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 江 南。” 周恩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 江 南一 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社 shè《國語辭典》
社 [ shè ]
名- 传说中的土地神。《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 祭土地神的地方。《左传·昭公十七年》:「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
- 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如:「春社」、「秋社」。
- 祭土地神的典礼。《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公如齐观社,非礼也。」
- 为工作、生活或共同目标结合成的组织、团体。如:「报社」、「通讯社」、「合作社」、「学社」。
- 姓。如元代有社佑。
- 祭祀土地神。《书经·召诰》:「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驽马(駑馬)nú mǎ
劣马。《周礼·夏官·马质》:“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駑马。”《史记·淮阴侯列传》:“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马之安步。”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褐毡》:“若最粗而为毯者,则駑马诸料杂错而成,非专取料于羊也。”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譬若御駑马登峻坂,纵横险阻,而不失其驰。” ——《漢語大詞典》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辞 ( 辭 ) cí《國語辭典》
- 「辭 」的異體字。
冀北 jì běi
(1).《左传·昭公四年》:“ 冀 之北土,马之所生。”《南齐书·王融传》:“ 秦 西 冀 北,实多骏驥。”因以谓良马产地,并指人才荟萃之所。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伯乐 一过 冀 北之野,而马羣遂空…… 东都 固士大夫之 冀 北也。”
(2).指游牧地区。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徙帐幕南,空羣 冀 北。” ——《漢語大詞典》
(2).指游牧地区。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徙帐幕南,空羣 冀 北。” ——《漢語大詞典》
群 qún《國語辭典》
群 [ qún ]
名- 相聚一起的人或物。如:「鳥群」、「三五成群」、「鶴立雞群」。《禮記·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唐·白居易〈與元九書〉:「群分而氣同,形異而情一。」
- 量詞。計算群聚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群牛」、「一群小孩」。《紅樓夢·第二七回》:「只見寶釵出來了,寶玉、襲人一群人都送了出來。」
- 聚集、聚合。《國語·齊語》:「令夫士,群萃而州處。」《荀子·勸學》:「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 眾多。如:「群英」、「群經諸子」。《禮記·中庸》:「體群臣也。」唐·王勃〈滕王閣序〉:「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
- 成群的。如:「群島」、「群峰」、「群居」。
- 群集、成群。如:「群起而攻之。」《楚辭·屈原·九章·懷沙》:「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