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主人那得闲,袖中三尺青蛇斑。
汪莘〔宋代〕《题汪侍郎仲宗北山道院》
北山之宅可忘归,北山之山天下稀。
自非君身有仙骨,安得蓬壶阆苑相因依。
长松巨柏气象古,红鸾白凤交横飞。
朔风万里促冬日,金橘千树争光辉。
枢密曾孙侍御子,天资酷与前人似,
只今四十未为老,不选娥眉压闾里。
道院夜长霜月白,豪气犹余好宾客。
早晚春归花乱发,蝶舞莺啼亦伤魄。
此言聊戏尔,时事端可惜。
大儿只求上上考,次儿只用平平策。
胡运已衰当谢绝,西戎方强又须索。
北山主人那得闲,袖中三尺青蛇斑。
有客不知其所往,岁暮江头雪三尺。
自非君身有仙骨,安得蓬壶阆苑相因依。
长松巨柏气象古,红鸾白凤交横飞。
朔风万里促冬日,金橘千树争光辉。
枢密曾孙侍御子,天资酷与前人似,
只今四十未为老,不选娥眉压闾里。
道院夜长霜月白,豪气犹余好宾客。
早晚春归花乱发,蝶舞莺啼亦伤魄。
此言聊戏尔,时事端可惜。
大儿只求上上考,次儿只用平平策。
胡运已衰当谢绝,西戎方强又须索。
北山主人那得闲,袖中三尺青蛇斑。
有客不知其所往,岁暮江头雪三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北山 běi shān
(1).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从。” 杜预 注:“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
(3).山名。即 钟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吕向 题解:“ 钟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彦伦 隐於此山,后应詔出为 海盐县 令。今欲却过此山, 孔生 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有道寧徵 管 ,无才却荐 嵇 。 北山 休誚让, 东观 岂攀躋。”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从。” 杜预 注:“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
(3).山名。即 钟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吕向 题解:“ 钟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彦伦 隐於此山,后应詔出为 海盐县 令。今欲却过此山, 孔生 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有道寧徵 管 ,无才却荐 嵇 。 北山 休誚让, 东观 岂攀躋。” ——《漢語大詞典》
主人 zhǔ rén
(1).接待宾客的人。与“客人”相对。《仪礼·士相见礼》:“主人请见,宾反见,退,主人送於门外,再拜。”《荀子·乐论》:“宾出,主人拜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这一根(酒筹)掣得好,又合了主人待客的意思。” 巴金 《人民友谊的事业》:“到了十一点钟,似乎应当告辞了,主人说照 法国 的习惯,照他们家的习惯还可以继续到午夜。”
(2).特指留宿客人的房东。《史记·刺客列传》:“使使往之主人, 荆卿 则已驾而去 榆次 矣。” 唐 豆卢复 《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诗:“年年落第东归去;羞见 长安 旧主人。”
(3).财物或权力的支配者。《易·明夷》:“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晋 陶潜 《乞食》诗:“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皆以己族为主人,而使彼受吾统治,故一切可无异视。”
(4).仆婢及受雇佣者的家主。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诸盗入主人家,奴尚为主人拔戈持矛以逐盗。”《水浒传》第六二回:“节级哥哥,可怜小人的主人 卢员外 吃屈官司。”
(5).用为学徒(或工人)对其产业主之称。 刘半农 《学徒苦》诗:“腊月主人食糕,学徒操持臼杵。”
(6).古代指战争中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倍主人半,然可敌也。”《晋书·张轨传》:“ 曜 虽东征, 胤 犹守本。险阻路遥,为主人甚易。”
(7).主要人物;主体。《旧唐书·仆固怀恩传》:“且臣 朔方 将士,功効最高,为先帝中兴主人,是陛下蒙尘故吏,曾不别加优奬,却信嫉妬谤词。” 朱自清 《威尼斯》:“ 圣马克堂 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 卑赞廷 式,以直线为主。”
(8).指君主。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主人信谗,有惑其下;杀人无罪,诬以成过。”
(9).谓执掌教化国人之事。《韩诗外传》卷八:“司徒主人……君臣不正,人道不和,国多盗贼,下怨其上,则责之司徒。” ——《漢語大詞典》
(2).特指留宿客人的房东。《史记·刺客列传》:“使使往之主人, 荆卿 则已驾而去 榆次 矣。” 唐 豆卢复 《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诗:“年年落第东归去;羞见 长安 旧主人。”
(3).财物或权力的支配者。《易·明夷》:“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晋 陶潜 《乞食》诗:“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皆以己族为主人,而使彼受吾统治,故一切可无异视。”
(4).仆婢及受雇佣者的家主。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诸盗入主人家,奴尚为主人拔戈持矛以逐盗。”《水浒传》第六二回:“节级哥哥,可怜小人的主人 卢员外 吃屈官司。”
(5).用为学徒(或工人)对其产业主之称。 刘半农 《学徒苦》诗:“腊月主人食糕,学徒操持臼杵。”
(6).古代指战争中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倍主人半,然可敌也。”《晋书·张轨传》:“ 曜 虽东征, 胤 犹守本。险阻路遥,为主人甚易。”
(7).主要人物;主体。《旧唐书·仆固怀恩传》:“且臣 朔方 将士,功効最高,为先帝中兴主人,是陛下蒙尘故吏,曾不别加优奬,却信嫉妬谤词。” 朱自清 《威尼斯》:“ 圣马克堂 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 卑赞廷 式,以直线为主。”
(8).指君主。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主人信谗,有惑其下;杀人无罪,诬以成过。”
(9).谓执掌教化国人之事。《韩诗外传》卷八:“司徒主人……君臣不正,人道不和,国多盗贼,下怨其上,则责之司徒。” ——《漢語大詞典》
那得 nà de
怎得;怎会;怎能。《三国志·魏志·曹洪传》“於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曰:‘我家貲那得如 子廉 耶!’” 唐 钱起 《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诗:“离居见新月,那得不思君。” 明 高启 《方隐君山园》诗:“乃知厚业要德守,那得衰荣但言命?”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 中国 有这几百万几万万甘心做洋奴的人,那得不亡国!” ——《漢語大詞典》
闲 ( 閑 閒 ) xián
闲 [ xián ]
- 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忙”相对:游手好~。没有~工夫。
- 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房。机器别~着。
-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农~。忙里偷~。
- 与正事无关的:~谈。~人免进。~话。
- 栅栏。
- 防御:防~。
袖中
明 张宪 游黄公洞十八韵 欲报谷城山下矿,已无圯上袖中编。
《韵府拾遗 东韵》:白居易诗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骈字类编》
《韵府拾遗 东韵》:白居易诗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骈字类编》
三尺 sān chǐ
(1).指法律。《史记·酷吏列传》:“ 周 曰:‘三尺安出哉?’” 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以三尺竹简书法律也。”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俭德遵三尺,清朝俟一匡。”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一:“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餘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2).引申为法则、准绳。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诗曲·填词名手》:“近 沈寧庵 吏部后起,独恪守词家三尺。”
(3).指剑。《汉书·高祖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颜师古 注:“三尺,剑也。” 唐 杜甫 《奉送苏州李十五长史丈之任》诗:“一毛生凤穴,三尺献龙泉。” 明 汪錂 《春芜记·说剑》:“俺将此剑赠了你,你早提三尺殛 蚩尤 ,莫教鬼哭与神愁。”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手提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4).指小儿。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最愁人一捻娇姿,更难抛三尺啼哇。”参见“ 三尺童子 ”。 ——《漢語大詞典》
(2).引申为法则、准绳。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诗曲·填词名手》:“近 沈寧庵 吏部后起,独恪守词家三尺。”
(3).指剑。《汉书·高祖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颜师古 注:“三尺,剑也。” 唐 杜甫 《奉送苏州李十五长史丈之任》诗:“一毛生凤穴,三尺献龙泉。” 明 汪錂 《春芜记·说剑》:“俺将此剑赠了你,你早提三尺殛 蚩尤 ,莫教鬼哭与神愁。”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手提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4).指小儿。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最愁人一捻娇姿,更难抛三尺啼哇。”参见“ 三尺童子 ”。 ——《漢語大詞典》
青蛇 qīng shé
(1).青色的蛇。《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大人之国 , 釐 姓,黍食,有大青蛇、黄头、食麈。”《元史·刘秉直传》:“有青蛇蜿蜒而出,观者异之,辞神而还,行及数里,雷雨大至。”
(2).古宝剑名。亦泛指剑。 唐 白居易 《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彼戮鲸鯢与截犀兕,未若我提青蛇而斩白蛇。”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则是这袖里青蛇胆气粗,怕甚么妖精物。”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观潮》:“青虵袖里藏,白鹤云中放,乾坤一壶春自广。” ——《漢語大詞典》
(2).古宝剑名。亦泛指剑。 唐 白居易 《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彼戮鲸鯢与截犀兕,未若我提青蛇而斩白蛇。”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则是这袖里青蛇胆气粗,怕甚么妖精物。”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观潮》:“青虵袖里藏,白鹤云中放,乾坤一壶春自广。” ——《漢語大詞典》
斑 bān《國語辭典》
斑 [ bān ]
名- 杂色的点或花纹。如:「白斑」、「红斑」。《说文解字·文部》:「辬,驳文也。」清·段玉裁·注:「斑者,辬之俗。今乃斑行而辬废矣。」唐·宋之问〈晚泊湘江〉诗:「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 痕迹。元·钱惟善〈和季文山斋早春〉诗:「落梅风细小窗寒,石上余香点点斑。」
- 一小部分。如:「可见一斑」。
- 灰白。颜色杂而不纯。如:「斑白」。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 杂乱。《楚辞·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汉·王逸·注:「斑,乱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