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周流不停策,青龙挂空山无色。
天马周流不停策,青龙挂空山无色。
区中物物见根柢,岁年滔滔逐流水。
籲于求归归未获,客里随人送行客。
鏦金伐鼓行清秋,江头组练云如稠。
道旁老人相与语,主宾闻之愕相雇。
或云造阙如登仙,一声謦咳落九天。
岂知位高势逾逼,莫向紫宸庭下立。
非关噉刍解喑嘿,紫宸地禁鸣不得。
或云敢言似鸣凤,千古高名泰山重。
岂知说著心骨惊,臣名愈重国愈轻。
或言古人重晚节,元忠子方费分说。
岂知晚节不难保,却忧攘臂为人笑。
三人所赠不皆然,然则子也今何言。
元佑中年基绍圣,建中靖国何尝靖。
若教此事欠讲明,直将两是为端平。
是时臣言便休得,臣不忧身却忧国。
臣原天意开平治,明良长似改元时。
夬刚未终戒苋陆,姤阴虽微畏羸躅。
真教世道端且平,宁使臣无赫赫名。
三人冁然笑,子之所原吾不到。
吾言必於身,子言望於人,
子意虽厚吾言真。低头谢二老,
还以告景仁。
区中物物见根柢,岁年滔滔逐流水。
籲于求归归未获,客里随人送行客。
鏦金伐鼓行清秋,江头组练云如稠。
道旁老人相与语,主宾闻之愕相雇。
或云造阙如登仙,一声謦咳落九天。
岂知位高势逾逼,莫向紫宸庭下立。
非关噉刍解喑嘿,紫宸地禁鸣不得。
或云敢言似鸣凤,千古高名泰山重。
岂知说著心骨惊,臣名愈重国愈轻。
或言古人重晚节,元忠子方费分说。
岂知晚节不难保,却忧攘臂为人笑。
三人所赠不皆然,然则子也今何言。
元佑中年基绍圣,建中靖国何尝靖。
若教此事欠讲明,直将两是为端平。
是时臣言便休得,臣不忧身却忧国。
臣原天意开平治,明良长似改元时。
夬刚未终戒苋陆,姤阴虽微畏羸躅。
真教世道端且平,宁使臣无赫赫名。
三人冁然笑,子之所原吾不到。
吾言必於身,子言望於人,
子意虽厚吾言真。低头谢二老,
还以告景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天马(天馬)tiān mǎ
(1).骏马的美称。《史记·大宛列传》:“初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名 大宛 马曰‘天马’云。”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唐 王维 《送刘司直赴安西》诗:“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之九:“指北 黄龙 饮,从西天马来。”
(2).传说中兽名。《山海经·北山经》:“又东北二百里,曰 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3).神马。《汉书·礼乐志》:“太一况,天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在,龙为友。”《云笈七籤》卷八四:“忽见太一以天马来迎於寝卧之前。” 明 刘基 《走马引》:“精诚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马从天来,挥霍雷电扬风埃。”
(4).星名。属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晋书·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车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马。”
(5).螳螂的别名。《吕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 汉 高诱 注:“螳蜋,一曰天马。”《尔雅翼·释虫二》:“螗蜋(螳螂)…… 许叔重 又云:世谓之天马。盖驤首奋臂,颈长而身轻,其行如飞,有马之象。” ——《漢語大詞典》
(2).传说中兽名。《山海经·北山经》:“又东北二百里,曰 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3).神马。《汉书·礼乐志》:“太一况,天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在,龙为友。”《云笈七籤》卷八四:“忽见太一以天马来迎於寝卧之前。” 明 刘基 《走马引》:“精诚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马从天来,挥霍雷电扬风埃。”
(4).星名。属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晋书·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车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马。”
(5).螳螂的别名。《吕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 汉 高诱 注:“螳蜋,一曰天马。”《尔雅翼·释虫二》:“螗蜋(螳螂)…… 许叔重 又云:世谓之天马。盖驤首奋臂,颈长而身轻,其行如飞,有马之象。” ——《漢語大詞典》
周流
方言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或谓之航释名舟言周流也 ——《分类字锦》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停 tíng《國語辭典》
停 [ tíng ]
动- 中止。如:「停办」、「停止」、「雨停了」。
- 止留、暂时居留。如:「停留」。《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雨水不住,营中泥泞,军不可停,请移于前面山上。」
- 放置、搁置。如:「停放」。《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式传》:「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把棺材就停在房子中间,开了几日丧。」
- 稳当、妥贴。《西游记·第三回》:「悟空将金冠、金甲、云履都穿戴停当。」《儒林外史·第五回》:「当下商议已定,一切办的停妥。」
策 cè《國語辭典》
策 [ cè ]
名- 馬鞭。《左傳·文公十三年》:「乃行繞朝贈之以策。」《文選·賈誼·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 枴扙。《淮南子·墬形》:「夸父棄其策,是為鄧林。」《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
- 蓍草稱為「策」。《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夫摓策定數,灼龜觀兆,變化無窮。」宋·王安石〈禮樂論〉:「是故天之高也,日月星辰陰陽之氣,可端策而數也。」
- 計謀。如:「獻策」、「束手無策」。《戰國策·秦策一》:「臣出必故之楚,以順王與儀之策,而明臣之楚與不也。」
- 古代以竹簡記事然後連編成策。《孟子·盡心下》:「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儀禮·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通「冊」。
- 文體名。內容以陳述政事的計畫為主。漢·武帝〈詔賢良〉:「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
- 永字八法之一,為斜書向上之一筆。
- 姓。如明代有策敏。
- 鞭打、驅使。如:「策馬前進」。《楚辭·宋玉·九辯》:「郤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乘白馬而不前,策青騾而轉礙。」
- 督促、勉勵。南朝齊·蕭子良〈與孔中丞稚珪書〉:「孜孜策勵,良在於斯。」《宋史·卷四三四·葉適傳》:「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勵期望者誰乎?」
- 扶、拄。《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宋·盧袓皋〈浣溪沙·午睡醒來〉詞:「午睡醒來策瘦筇,幾痕茸綠徑苔封。」
青龙(青龍)qīng lóng
(1).即苍龙。四灵之一。古时以为祥瑞之物。《淮南子·览冥训》:“凤皇翔於庭,麒麟游於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皁。”《宋书·符瑞志上》:“ 武王 没, 成王 少, 周公 旦 摄政七年……乃与 成王 观于 河 洛 ,沉璧,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昧,荣光并出幕 河 ,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礼于 洛 ,亦如之。”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五五:“青龙举步行千里,休道 蓬莱 归路长。”
(2).喻指长而虬曲的青色物。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仇兆鳌 注:“青龙,用 费长房 竹杖事,切竹桥也。《楚辞》:‘麾蛟龙以津梁。’知桥可称龙。” 唐 李贺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诗:“官不来,官庭秋,老桐错干青龙愁。” 王琦 汇解:“桐老故有错节,其势夭矫翔舞,有若青龙之状。”
(3).指骏马。《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 高诱 注:“匹,乘,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陈书·程灵洗传》:“ 王琳 前军东下, 灵洗 於 南陵 破之,虏其兵士,并获青龙十餘乘。”
(4).东方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的总称。《淮南子·兵略训》:“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高诱 注:“角、亢为青龙。”《太平御览》卷五三九引《古艳诗》:“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南斗工鼓琴(瑟),北斗吹笙竿(竽)。”
(5).太岁的别名。《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於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后汉书·律历志下》:“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时备成,万物毕改,摄提迁次,青龙移辰,谓之岁。” 唐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诗:“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原注:“星纪躔次之义。” 清 龚自珍 《伪鼎行》:“皇帝七载,青龙丽於丁。”
(6).东方之神。 晋 葛洪 《抱朴子·感应》:“﹝ 老君 ﹞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元武。”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朱雀、元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云笈七籤》卷二五:“尊神千千万万,在吾左右;左有青龙名 孟章 ,右有白虎名 监兵 ,前有朱雀名 陵光 ,后有玄武名 执明 。” 洪深 《赵阎王》第八幕:“左青龙,右白虎,云凉佛前心,玄火神后心,先请天王将,后请黑煞神。”
(7).指左方。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水浒传》第五一回:“﹝ 雷横 ﹞入到里面,便去青龙头上第一位坐了。”
(8).赌局名目。玩押牌宝(赌博的一种)时,赌徒围在四方,做庄的人叫“庄家”,庄家对面称天门;右面称人,亦称白虎;左面是“地”,亦称青龙。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假使有钱,他便去押牌宝,一堆人蹲在地面上, 阿Q 即汗流满面的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参阅 鲁迅 《书信集·致山上正义》。
(9).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木德王者的瑞兆。《史记·封禅书》:“ 夏 得木德,青龙止於郊,草木畅茂。”《宋书·符瑞志上》:“ 夏 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
(10).常与“白虎”对举,用以表示一对相生相克的事物或概念。 明 王玉峰 《焚香记·折证》:“正是青龙共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料。”
(11).指吉地。《天雨花》第十八回:“摆齐仪仗出门行,青龙吉地来转过。”
(12).传说 伏羲氏 时春官的名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宓羲 龙师名官”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
(13).即青龙车。《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青龙蚴蟉於东厢,象舆婉蝉於西清。” 吕向 注:“青龙、象舆,皆车也。” 唐 李白 《早望海霞边》诗:“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参见“ 青龙车 ”。
(14).指舰船。(1)战舰名。即青龙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排青龙之战舰,鬭飞燕之船楼。”《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樊猛 与左卫将军 蒋元逊 将青龙八十艘於 白下 游弈,以御 六合 兵。”参见“ 青龙舰 ”。(2)用青色髹漆的龙舟。 唐 沈佺期 《三日梨园侍宴》诗:“画鷁中流动,青龙上苑来。”《花月痕》第九回:“却好亭外一条青龙,一条白龙,轰天振地的抢标。”
(15).饰青龙图像的军旗。《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陈澔 集说:“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以为旗章。”《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
(16).道教指炼丹之物丹砂汞之属。 唐 吕岩 《五言》之十四:“青龙精是汞,白虎水为铅。”《云笈七籤》卷六九:“丹砂者,是万灵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而居清玄,緫御万灵,动之则离体,定之则乾成,能变化者,故号曰青龙。” 宋 苏轼 《赠陈守道》诗:“白虎化坎青龙离,锁禁姹女关婴儿。” 查慎行 注:“本集《寄子由龙虎坎离之説》:‘龙者,汞也,精也,血也。出於肾而肝藏之,坎之物也。虎者,铅也,气也,力也。出於心而肺生之,离之物也。’青龙属东,白虎属西,此其正也。”
(17).即龙章。指佛教经典。因梵文字形如龙之蟠曲,故称。 唐 章孝标 《蜀中赠广上人》诗:“疏讲青龙归禁苑,歌抄白雪乞梨园。”
(18). 唐 时所置九宫神坛的西北神坛名。《旧唐书·礼仪志四》:“请於京东朝日坛东,置九宫贵神坛……东南曰 招摇 ,正东曰 轩辕 ,东北曰 太阴 ,正南曰 天一 ,中央曰 天符 ,正北曰 太一 ,西南曰 摄提 ,正西曰 咸池 ,西北曰 青龙 。”
(19).剑名。 清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刀剑录缺》:“ 孙权 之六剑:白蛇、紫电、辟邪、流星、青龙、玄蛟。”
20.青菜的别名。 清 赵翼 《儒餐》诗:“儒餐自我穷奢处,白虎青龙一口吞。”自注:“俗以豆腐青菜为青龙白虎汤。”
21.山名。在今 南京市 东南。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 白鷺 映春洲, 青龙 见朝暾。” 仇兆鳌 注:“《江南通志》: 青龙山 ,在 江寧府 上元县 东三十里,山产石甚良,土人取为碑础。”
22.水名。在今 上海市 青浦县 北。 三国 吴 孙权 于此造青龙战舰,因名。近江有 青龙镇 , 宋 韩世宗 尝驻军于此,以御 金 兵。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松江府》。 ——《漢語大詞典》
(2).喻指长而虬曲的青色物。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仇兆鳌 注:“青龙,用 费长房 竹杖事,切竹桥也。《楚辞》:‘麾蛟龙以津梁。’知桥可称龙。” 唐 李贺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诗:“官不来,官庭秋,老桐错干青龙愁。” 王琦 汇解:“桐老故有错节,其势夭矫翔舞,有若青龙之状。”
(3).指骏马。《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 高诱 注:“匹,乘,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陈书·程灵洗传》:“ 王琳 前军东下, 灵洗 於 南陵 破之,虏其兵士,并获青龙十餘乘。”
(4).东方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的总称。《淮南子·兵略训》:“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高诱 注:“角、亢为青龙。”《太平御览》卷五三九引《古艳诗》:“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南斗工鼓琴(瑟),北斗吹笙竿(竽)。”
(5).太岁的别名。《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於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后汉书·律历志下》:“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时备成,万物毕改,摄提迁次,青龙移辰,谓之岁。” 唐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诗:“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原注:“星纪躔次之义。” 清 龚自珍 《伪鼎行》:“皇帝七载,青龙丽於丁。”
(6).东方之神。 晋 葛洪 《抱朴子·感应》:“﹝ 老君 ﹞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元武。”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朱雀、元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云笈七籤》卷二五:“尊神千千万万,在吾左右;左有青龙名 孟章 ,右有白虎名 监兵 ,前有朱雀名 陵光 ,后有玄武名 执明 。” 洪深 《赵阎王》第八幕:“左青龙,右白虎,云凉佛前心,玄火神后心,先请天王将,后请黑煞神。”
(7).指左方。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水浒传》第五一回:“﹝ 雷横 ﹞入到里面,便去青龙头上第一位坐了。”
(8).赌局名目。玩押牌宝(赌博的一种)时,赌徒围在四方,做庄的人叫“庄家”,庄家对面称天门;右面称人,亦称白虎;左面是“地”,亦称青龙。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假使有钱,他便去押牌宝,一堆人蹲在地面上, 阿Q 即汗流满面的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参阅 鲁迅 《书信集·致山上正义》。
(9).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木德王者的瑞兆。《史记·封禅书》:“ 夏 得木德,青龙止於郊,草木畅茂。”《宋书·符瑞志上》:“ 夏 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
(10).常与“白虎”对举,用以表示一对相生相克的事物或概念。 明 王玉峰 《焚香记·折证》:“正是青龙共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料。”
(11).指吉地。《天雨花》第十八回:“摆齐仪仗出门行,青龙吉地来转过。”
(12).传说 伏羲氏 时春官的名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宓羲 龙师名官”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
(13).即青龙车。《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青龙蚴蟉於东厢,象舆婉蝉於西清。” 吕向 注:“青龙、象舆,皆车也。” 唐 李白 《早望海霞边》诗:“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参见“ 青龙车 ”。
(14).指舰船。(1)战舰名。即青龙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排青龙之战舰,鬭飞燕之船楼。”《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樊猛 与左卫将军 蒋元逊 将青龙八十艘於 白下 游弈,以御 六合 兵。”参见“ 青龙舰 ”。(2)用青色髹漆的龙舟。 唐 沈佺期 《三日梨园侍宴》诗:“画鷁中流动,青龙上苑来。”《花月痕》第九回:“却好亭外一条青龙,一条白龙,轰天振地的抢标。”
(15).饰青龙图像的军旗。《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陈澔 集说:“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以为旗章。”《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
(16).道教指炼丹之物丹砂汞之属。 唐 吕岩 《五言》之十四:“青龙精是汞,白虎水为铅。”《云笈七籤》卷六九:“丹砂者,是万灵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而居清玄,緫御万灵,动之则离体,定之则乾成,能变化者,故号曰青龙。” 宋 苏轼 《赠陈守道》诗:“白虎化坎青龙离,锁禁姹女关婴儿。” 查慎行 注:“本集《寄子由龙虎坎离之説》:‘龙者,汞也,精也,血也。出於肾而肝藏之,坎之物也。虎者,铅也,气也,力也。出於心而肺生之,离之物也。’青龙属东,白虎属西,此其正也。”
(17).即龙章。指佛教经典。因梵文字形如龙之蟠曲,故称。 唐 章孝标 《蜀中赠广上人》诗:“疏讲青龙归禁苑,歌抄白雪乞梨园。”
(18). 唐 时所置九宫神坛的西北神坛名。《旧唐书·礼仪志四》:“请於京东朝日坛东,置九宫贵神坛……东南曰 招摇 ,正东曰 轩辕 ,东北曰 太阴 ,正南曰 天一 ,中央曰 天符 ,正北曰 太一 ,西南曰 摄提 ,正西曰 咸池 ,西北曰 青龙 。”
(19).剑名。 清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刀剑录缺》:“ 孙权 之六剑:白蛇、紫电、辟邪、流星、青龙、玄蛟。”
20.青菜的别名。 清 赵翼 《儒餐》诗:“儒餐自我穷奢处,白虎青龙一口吞。”自注:“俗以豆腐青菜为青龙白虎汤。”
21.山名。在今 南京市 东南。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 白鷺 映春洲, 青龙 见朝暾。” 仇兆鳌 注:“《江南通志》: 青龙山 ,在 江寧府 上元县 东三十里,山产石甚良,土人取为碑础。”
22.水名。在今 上海市 青浦县 北。 三国 吴 孙权 于此造青龙战舰,因名。近江有 青龙镇 , 宋 韩世宗 尝驻军于此,以御 金 兵。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松江府》。 ——《漢語大詞典》
挂 ( 掛 ) guà《國語辭典》
挂 [ guà ]
動- 區別、劃分。《說文解字·手部》:「挂,畫也。」清·段玉裁·注:「古本多作畫者,此等皆有分別畫出之意。」《淮南子·氾論》:「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縷,手經指挂,其成猶網羅。」
- 謀求。《莊子·漁父》:「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
- 懸吊。《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挂帆席,望濤遠決,冏然鳥逝。」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通「掛」。
- 登記。宋·蘇軾〈次韻范純父涵星硯月石風林屏詩〉:「上書挂名豈待我,獨立自可當雷霆。」
- 觸犯、違背。《文選·曹植·責躬詩》:「舉挂時網,動亂國經。」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九》:「青樓金蕊先以事挂法,一時交好,無能為之道地。」→「掛」的異體字(04216)
空山 kōng shān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漢語大詞典》
无色(無色)wú sè
(1).没有颜色。《淮南子·原道训》:“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有生於无,实出於虚。”
(2).谓失去光彩。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同云映其无色,阳光沉而减暉。” 唐 高适 《东征赋》:“天地无色,风尘溃乱。”
(3).犹言面失人色。《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 贾谊 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悵然噤口不能言。”
(4).指无色界。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无色之外,方为化域;非想之中,犹称火宅。”《法苑珠林》卷八七:“自餘第四禪,其亦不定。或求无色,或求浄居,或求无想,故识亦不乐住也。”参见“ 无色界 ”。 ——《漢語大詞典》
(2).谓失去光彩。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同云映其无色,阳光沉而减暉。” 唐 高适 《东征赋》:“天地无色,风尘溃乱。”
(3).犹言面失人色。《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 贾谊 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悵然噤口不能言。”
(4).指无色界。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无色之外,方为化域;非想之中,犹称火宅。”《法苑珠林》卷八七:“自餘第四禪,其亦不定。或求无色,或求浄居,或求无想,故识亦不乐住也。”参见“ 无色界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