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建学文翁先美俗,雄边德裕有良筹。

程公许宋代〕《送别制置董侍郎东归

荷囊晓趁紫宸朝,玉立堂堂侍冕旒。
帝为蚕丛精择帅,诏颂虎节往分忧。
旌幢云合三千乘,锦绣春浓六十州。
仪凤雅应为国瑞,烹鲜何忍与民仇。
阳和嘘暖松州雪,膏泽长随锦水流。
酒贱途歌喧夜市,彘肥社鼓响春畴。
教条宽简难轻犯,鉴戒高明不暗投。
建学文翁先美俗,雄边德裕有良筹。
若为殿角频忧顾,何恨天涯久逗遛。
几度玺书颁北闻,四时朱履簇西楼。
神全削垩无机露,德厚如山镇俗浮。
边骑谁令轻犯塞,羽收忽讶急飞邮。
祃雅往度重关险,建旐那容一刻留。
明月三更悲鼓角,晴烟万灶宿貔貅。
乘墉妄意窥吾境,奠枕何由奈敌雠。
忠孝全军齐缟素,缥姚列校奋戈矛。
金牌不与全腰膂,铁骨安能芘触髅。
战胜游魂惊铤鹿,凯旋享士趣椎牛。
三秦席卷非难事,偏将星奔怅寡谋。
从屈戎昭亲跋履,申严师律戢奸偷。
人知福德如中令,谁省恩威似武侯。
过眼七年劳节制,焦心九陛渴才猷。
赐环笑拆封泥诏,叠鼓催装下峡舟。
织锦何伤谗口捷,憩棠翻作去思愁。
雅怀纳纳湖千顷,外物区区海一沤。
书怪无心疑咄咄,委怀何事不悠悠。
纷纭归梦寻猿鹤,浩荡诗盟狎鹭鸥。
世事未知何日定,才难莫若旧人求。
病深根本宜加护,脉在参苓或未瘳。
德望定须歌变舄,姓名伫见启金瓯。
蹇余政自臞山泽,漫仁都缘迫斧区。
彩棒乏材供击断,镂冰无技苦雕锼。
凯期吏责宽三尺,误辱儒宗放一头。
袖有神鞭驱款段,意令蹇步爱骅骝。
生遭名德为知己,誓企清尘力好修。
桂楫稳飞三峡浪,蒲帆归赴五湖秋。
百年几见轻成别,万斛清愁黯莫收。
倚俟泰阶明紫极,未愁弱水限瀛洲。
槐庭何日堤沙筑,玉食须渠鼎铉调。
议有异同宜审择,人无近远要旁搜。
非才忍负知音遇,引臂追随万里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文翁美俗雄边德裕良筹

建 jiàn《國語辭典》

建 [ jiàn ]

  1. 成立、树立、设置。如:「建功」、「建业」、「建校」、「建国」。唐·柳宗元〈封建论〉:「予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
  2. 兴工制造。如:「建屋」、「建桥」。《文选·张衡·东京赋》:「楚筑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
  3. 封立、封赐。《诗经·鲁颂·閟宫》:「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
  4. 提出意见。如:「建议」。《汉书·卷五一·邹阳传》:「爰盎等皆建以为不可。」《隋书·卷五六·张衡传》:「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1. 姓。如汉代有建公。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院。~府。中~。大~。上~。
  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文翁 wén wēng
汉 庐江 舒 人。 景帝 末,为 蜀 郡守,“仁爱好教化”,在 成都 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 蜀 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后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僉曰大平兮, 文翁 復存。”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广 不封侯。” 宋 范仲淹 《和并州郑宣徽见寄》:“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 文翁 。” 清 姜埰 《杂咏》:“思 吴 失 张翰 ,化 蜀 愧 文翁 。”  ——《漢語大詞典》
先 xiān《國語辭典》

先 [ xiān ]

  1. 祖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2. 首要的事务。《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 原先、先前。《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
  4. 先生的简称。《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
  5.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先轸。
  1. 对已去世者的尊称。如:「先父」、「先人」、「先圣先贤」、「革命先烈」。
  1. 时间或次序在前。如:「先发制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二首之一:「春江水暖鸭先 知。」
  2. 暂时。如:「你先不要慌,我们慢慢想办法来解决。」
  1. 倡导、先行。《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2. 时间居前。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 事前联系、介绍。《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先 [ xiàn ]

  1. 不当超前而超前。《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2. 领导、率导。《礼记·郊特牲》:「天先乎地,君先乎臣。」
美俗 měi sú
(1).淳美的风俗。《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
(2).使风俗淳美。《荀子·儒效》:“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汉书·何并传》:“ 詡 至,拜为美俗使者。”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宣美风化使者。”  ——《漢語大詞典》
雄边(雄邊)xióng biān
(1).称雄边地。《汉书·叙传上》:“值 汉 初定,与民无禁,当 孝惠 、 高后 时,以财雄边。”《新唐书·史敬奉传》:“﹝ 敬奉 ﹞与 凤翔 将 野诗良辅 及 郝玼 者皆以名雄边。”
(2).地势险要的边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任邱大僚》:“一时大僚,同事一方,拓雄边,开制府,接武公孤。” 清 吴伟业 《过东平故垒》诗:“重镇铜龙第,雄边珠虎牌。”  ——《漢語大詞典》
德裕(德裕)
书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  ——《韵府拾遗 遇韵》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良筹(良籌)liáng chóu
良策。 唐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诗:“方謁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元 王恽 《滹沱秋涨行》:“河防久废不復古,惟预揵治为良筹。” 明 张居正 《答蜀中开府谭二华书》:“ 老氏 至训,渊鱼不察。 定远 良筹,在门下加之意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