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茅冈(茅冈)
水经洧水又东南过茅冈邑之东北注合濩陂之西北即长舍城陂水东翼洧堤西面茅邑自城北门列筑昆道迄于此冈世尚谓之茅冈即经所谓茅邑地也 ——《骈字类编》
丛 ( 叢 ) cóng
丛 [ cóng ]
- 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生。~聚。~密。
-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草~。~刊。为~驱雀(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祠。
- 姓。
篠 xiǎo《國語辭典》
篠 [ xiǎo ]
名- 細竹。南朝梁·沈約〈休沐寄懷〉詩:「紫籜開綠篠,白鳥映青疇。」同「筱 」。
- 竹器。《論語·微子》:「遇丈人以杖荷篠。」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名-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磊砢 lěi luǒ
亦作“磊坷”。亦作“磥砢”。
(1).众多委积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蜀 石黄碝,水玉磊砢。” 郭璞 注:“磊砢,魁礨貌也。” 吕向 注:“磊砢,相委积貌。”一本作“ 磊珂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巨石磥砢,交积隍涧。”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百川萃南州,水族何磊砢。” 清 张廷璐 《岍山招游云龙山用东坡答吕梁仲屯田韵》:“古藤倒垂猿狖挂,怪石磥砢熊羆蹲。”
(2).指众多委积的石头。 宋 梅尧臣 《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幽径石》:“缘溪去欲远,磊砢忽碍行。” 清 陈梦雷 《华严岭》诗:“披荆歷磊砢,天地忽迫窄。”
(3).壮大貌;高耸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万楹丛倚,磊砢相扶。” 李善 注:“磊砢,壮大之貌。” 隋 薛道衡 《老氏碑》:“雕楹画栱,磊砢相扶,方井员渊,参差交映。” 南唐 陈陶 《巫山高》诗:“花宫磊砢 楚 宫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4).形容植物多节。亦喻人有奇特的才能。 晋 戴凯之 《竹谱》:“竹之堪杖,莫尚於笻,磥砢不凡,状若人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庾子嵩 目 和嶠 :‘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晋书·和峤传》作“磥砢”。 宋 秦观 《答丁彦良书》:“千丈松磥砢,不害他日为大器。” 元 卢挚 《蟾宫曲·敬亭赠别丁太初宪使》曲:“映苍崖磊砢孤松,待树蕙滋兰,分付春工。”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 公度 之诗乎,亦如磊砢千丈松,鬱鬱青葱,荫巖竦壑,千岁不死。”
(5).形容仪态豪放洒脱。 清 顾炎武 《李克用墓》诗:“旁有黄衣人,年少神磊砢。” 清 张惣 《万夫雄打虎传》:“亦曾亲见其人,短小精悍,与之语,意气慷慨,鬚眉状貌,殊磊砢不凡。”
(6).形容心中不平。亦指郁结在心中的不平之气。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横胸磊砢谁消得?眼见垂杨冻春色。” ——《漢語大詞典》
(1).众多委积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蜀 石黄碝,水玉磊砢。” 郭璞 注:“磊砢,魁礨貌也。” 吕向 注:“磊砢,相委积貌。”一本作“ 磊珂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巨石磥砢,交积隍涧。”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百川萃南州,水族何磊砢。” 清 张廷璐 《岍山招游云龙山用东坡答吕梁仲屯田韵》:“古藤倒垂猿狖挂,怪石磥砢熊羆蹲。”
(2).指众多委积的石头。 宋 梅尧臣 《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幽径石》:“缘溪去欲远,磊砢忽碍行。” 清 陈梦雷 《华严岭》诗:“披荆歷磊砢,天地忽迫窄。”
(3).壮大貌;高耸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万楹丛倚,磊砢相扶。” 李善 注:“磊砢,壮大之貌。” 隋 薛道衡 《老氏碑》:“雕楹画栱,磊砢相扶,方井员渊,参差交映。” 南唐 陈陶 《巫山高》诗:“花宫磊砢 楚 宫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4).形容植物多节。亦喻人有奇特的才能。 晋 戴凯之 《竹谱》:“竹之堪杖,莫尚於笻,磥砢不凡,状若人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庾子嵩 目 和嶠 :‘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晋书·和峤传》作“磥砢”。 宋 秦观 《答丁彦良书》:“千丈松磥砢,不害他日为大器。” 元 卢挚 《蟾宫曲·敬亭赠别丁太初宪使》曲:“映苍崖磊砢孤松,待树蕙滋兰,分付春工。”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 公度 之诗乎,亦如磊砢千丈松,鬱鬱青葱,荫巖竦壑,千岁不死。”
(5).形容仪态豪放洒脱。 清 顾炎武 《李克用墓》诗:“旁有黄衣人,年少神磊砢。” 清 张惣 《万夫雄打虎传》:“亦曾亲见其人,短小精悍,与之语,意气慷慨,鬚眉状貌,殊磊砢不凡。”
(6).形容心中不平。亦指郁结在心中的不平之气。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横胸磊砢谁消得?眼见垂杨冻春色。” ——《漢語大詞典》
蓬舍
唐 陈陶 续古二十九首 其五 矻矻蓬舍下,慕君麒麟阁。
宋 程俱 和江仲嘉见寄 其一 荜门蓬舍不知春,车似鸡栖甑有尘。 ——《骈字类编》
宋 程俱 和江仲嘉见寄 其一 荜门蓬舍不知春,车似鸡栖甑有尘。 ——《骈字类编》
扃 jiōng《國語辭典》
扃 [ jiōng ]
名- 安裝在門外的門閂或環鈕。《說文解字·冂部》:「扃,外閉之關也。」清·段玉裁·注:「關者,以木橫持門戶也。」《禮記·曲禮上》:「入戶奉扃,視瞻毋回。」唐·白居易〈遊悟真寺詩〉:「龕間長丈餘,門戶無扃關。」
- 門戶的通稱。《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雖情投於魏闕,或假步於山扃。」唐·白居易〈長恨歌〉:「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 關閉、關上。《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宜扃岫幌,掩雲關。」《聊齋志異·卷一·嬌娜》:「至門,則雙扉外扃。」
扃 [ jiǒng ]
- (一)之又音。
- 參見「扃扃 」條。
柴 chái《國語辭典》
柴 [ chái ]
名- 供燃燒用的小木枯枝。如:「柴火」、「木柴」。《禮記·月令》:「乃命四監,收秩薪柴,以共郊廟及百祀之薪燎。」
- 姓。如漢代有柴武。
- 燒柴祭天。《禮記·大傳》:「柴于上帝。」唐·孔穎達·正義:「謂燔柴以告天。」
- 保護、以柴塞護。《淮南子·道應》:「柴箕子之門。」
- 用柴做成的。如:「柴門」。唐·王維〈送別〉詩:「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 乾瘦。如:「這隻雞太柴了。」
- 參見「柴心兒 」條。
柴 [ zhài ]
名- 以竹或樹枝編成的柵欄。通「寨」。如唐朝王維有〈鹿柴〉一詩。《三國志·卷五五·吳書·甘寧傳》:「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