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筐中扇墙角檠,盍为青奴亦作白头吟。
妾家淇园北封君,劂祖慈事宗苍筼。
子孙异代贞节闻,枝分一派从南巡。
千古流落湘江滨,几番雨露敷新荣。
斑斑不改啼红痕,膏煎漆伐悔自矜。
卒以取祸罹斧斤,工巧斲削资它人。
管城夫子出意新,作涌取义何其云。
致之千里充吾庭,命以汤沐虞嫔名。
彷佛太伯之文身,虚中直外圆且明。
不丝不谷不受尘,一笑不用捐千金。
曲眉丰颊从杂陈,虽有多喙无一嗔。
晨夕荐我眠风棂,曲肱时复呼真真。
骨虽非玉肌似冰,蝶梦不到巫山云。
白家蛮素卿自卿,老我祝洋毋忘盟。
以例吾体全吾神,招魂共读离骚经。
推枕同作华胥民,只虞一夜秋气清。
犹筐中扇墙角檠,盍为青奴亦作白头吟。
子孙异代贞节闻,枝分一派从南巡。
千古流落湘江滨,几番雨露敷新荣。
斑斑不改啼红痕,膏煎漆伐悔自矜。
卒以取祸罹斧斤,工巧斲削资它人。
管城夫子出意新,作涌取义何其云。
致之千里充吾庭,命以汤沐虞嫔名。
彷佛太伯之文身,虚中直外圆且明。
不丝不谷不受尘,一笑不用捐千金。
曲眉丰颊从杂陈,虽有多喙无一嗔。
晨夕荐我眠风棂,曲肱时复呼真真。
骨虽非玉肌似冰,蝶梦不到巫山云。
白家蛮素卿自卿,老我祝洋毋忘盟。
以例吾体全吾神,招魂共读离骚经。
推枕同作华胥民,只虞一夜秋气清。
犹筐中扇墙角檠,盍为青奴亦作白头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筐 kuāng《國語辭典》
筐 [ kuāng ]
名- 盛物的方形竹器。今称用竹篾或柳条等所编成的盛物器。如:「竹筐」、「箩筐」。《诗经·召南·采苹》:「于以盛之,维筐及筥。」汉·毛亨·传:「方曰筐,圆曰筥。」
中扇
宋史仪卫志见上杀下 ——《骈字类编》
墙角(牆角)qiáng jiǎo
亦作“墻角”。 两堵墙相接处的凹角或其近处。 唐 白居易 《早寒》诗:“黄叶聚墙角,青苔围柱根。” 宋 苏轼 《次韵董夷仲茶磨》:“破槽折杵向墙角,亦其遭遇有伸屈。” 茅盾 《子夜》十四:“她已经退到墙角,背靠着墙。” ——《漢語大詞典》
檠 qíng《國語辭典》
檠 [ qíng ]
名- 辅正弓弩的器具。《淮南子·修务》:「故弓待檠而后能调,剑待砥而后能利。」汉·刘向〈劝学〉:「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
- 灯架、烛台。宋·苏轼〈姪安节远来夜坐〉诗三首之二:「梦断酒醒山雨绝,笑看饥鼠上灯檠。」
- 灯。北周·庾信〈对烛赋〉:「莲帐寒檠窗拂曙,筠笼熏火香盈絮。」元·翁森〈四时读书乐〉诗四首之三:「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 矫正。《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 拿、托。《喻世明言·卷一七·单符郎全州佳偶》:「空手忽檠双块玉,污泥挺出并头莲。」通「擎」。
盍 hé/gài《國語辭典》
盍 [ hé ]
副- 何、為何,表示疑問。《管子·戒》:「中婦諸子謂宮人盍不出從乎?君將有行。」宋·蘇軾〈壬寅重九不預會獨遊普門寺僧閣有懷子由〉詩:「花開酒美盍言歸?來看南山冷翠微。」
- 何不,表示反問。《論語·公冶長》:「盍各言爾志?」《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祭酒計甚善,王盍用之?」
- 姓。如漢代有盍延。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青奴 qīng nú
(1).夏日取凉寝具。用竹青篾编成,或用整段竹子做成。又名竹夫人。 宋 黄庭坚 《赵子充示竹夫人诗盖凉寝竹器憩臂休膝似非夫人之职予为名曰青奴并以小诗取之》之二:“我无红袖堪娱夜,政要青奴一味凉。”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垒冰山素羽青奴,翦綵仙人悬艾虎。” 清 赵翼 《暑夜戏笔》诗:“引睡有黄嬭,伴寝有青奴。”
(2).犹青蚨。指钱。 宋 吴炯 《五总志》:“﹝ 刘凝之 ﹞其子 羲仲 ,字 壮舆 ,读书万卷……未几,上疏乞骸骨。余以诗赠行云:‘束带真成屈壮图,寧思饱死叹侏儒。便拈手版还丞相,却觅芒鞵踏故庐。少日縈心但黄妳,暮年使鬼欠青奴。’” ——《漢語大詞典》
(2).犹青蚨。指钱。 宋 吴炯 《五总志》:“﹝ 刘凝之 ﹞其子 羲仲 ,字 壮舆 ,读书万卷……未几,上疏乞骸骨。余以诗赠行云:‘束带真成屈壮图,寧思饱死叹侏儒。便拈手版还丞相,却觅芒鞵踏故庐。少日縈心但黄妳,暮年使鬼欠青奴。’”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白头吟(白頭吟)bái tóu yín
(1).乐府楚调曲名。《西京杂记》卷三:“ 相如 ( 司马相如 )将聘 茂陵 人女为妾, 卓文君 作《白头吟》以自絶, 相如 乃止。” 唐 王昌龄 《悲哉行》:“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白头吟》记得不曾忘,緑鬢妇何故在他方?” 明 王九思 《次康对山〈四时闺怨〉》曲:“何处买知音?浪费黄金。 相如 空负《白头吟》。”按,《宋书·乐志》大曲中有古辞《白头吟》,《玉台新咏》列为古乐府,《乐府诗集》收两篇,都不言 卓文君 所作。
(2).古琴曲名。 ——《漢語大詞典》
(2).古琴曲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