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谏 ( 諫 ) jiàn
谏 [ jiàn ]
- ◎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劝。进~。~阻。兵~。从~如流。
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名-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固应(固应)
陆游 风雨夜坐诗 君看龟堂新境界,固应难与俗人同。 ——《分类字锦》
疏 shū《國語辭典》
疏 [ shū ]
動- 開通、使通暢。如:「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分散、散開。如:「疏散人群」。
- 清除、排解。《國語·楚語上》:「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
- 刻鏤、雕繪。《文選·張衡·西京賦》:「何工巧之瑰瑋,交綺豁以疏寮。」唐·張說〈蒲津橋贊〉:「又疏其舟閒,畫其鷁首。」
- 稀少、稀闊。如:「疏林」、「疏星」、「疏疏落落幾戶人家」。
- 不親近、不熟悉。如:「人地生疏」、「親疏遠近」。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 粗心、不注意、不細密。如:「人為疏忽」。《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其於計疏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七·象數一》:「落下閎曆法極疏,蓋當時以為密耳。」
- 空虛、不實在。如:「空疏」、「才疏學淺」。《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
- 粗糙、不精細。《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唐·韓愈〈山石〉詩:「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 窗。《史記·卷二三·禮書》:「疏房床笫几席,所以養體也。」
- 窗上的刻鏤花紋。《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疏。」
- 蔬果。《淮南子·主術》:「夏取果蓏,秋畜疏食。」通「蔬」。
疏 [ shù ]
名- 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如:「注疏」、「義疏」。唐·柳冕〈與權德輿書〉:「其有明聖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
- 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如:「上疏」。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
- 書信。唐·杜甫〈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詩:「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
- 分條陳述、記錄。《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
疏 [ sū ]
- (一)之又音。
汲 jí《國語辭典》
汲 [ jí ]
动- 自井中取水。如:「汲水」、「汲引」。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元·卢挚〈蟾宫曲·奴耕婢织生涯〉曲:「有客来,汲清泉,自煮茶芽。」
- 姓。如汉代有汲黯。
黯 àn《國語辭典》
黯 [ àn ]
名- 深黑色。《说文解字·黑部》:「黯,深黑也。」
- 暗淡没有光泽。如:「黯淡无光」。唐·李华〈吊古战场文〉:「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 失色、颓丧感伤。宋·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词:「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聊斋志异·卷一·王成》:「王呼妻出现,负败絮,菜色黯焉。」
品 pǐn《國語辭典》
品 [ pǐn ]
形- 众多的。《说文解字·品部》:「品,众庶也。」《易经·乾卦·彖曰》:「云行雨施,品物流行。 」
- 某一类东西的总称。如:「物品」、「食品」、「成品」、「商品」。
- 事物的种类。《书经·禹贡》:「厥贡惟金三品。」孔安国·传:「金、银、铜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 等级。如:「上品」、「极品」、「诗品」。
- 古代官制中的阶级。如:「一品」、「官品」。元·关汉卿《碧玉箫·秋景堪题曲》:「官品极,到底成何济!」
- 人的德性。如:「人品」、「学品」。
- 姓。如明代有品嵒。
- 评量、评断好坏优劣。如:「品诗」、「品文」。
- 吹奏乐器。如:「品竹」、「品箫」。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 人死:临~。送~。
-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 姓。
必 bì《國語辭典》
必 [ bì ]
副- 一定、肯定。如:「未必」、「务必」、「言必信,行必果。」《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假设、如果。《论语·颜渊》:「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坚定、果决。《荀子·彊国》:「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韩非子·内储说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
- 姓。宋代有必赞,明代有必沙。
相王 xiāng wáng
互称王。《史记·孟尝君列传》:“ 齐宣王 与 魏襄王 会 徐州 而相王也。”
(1).辅佐帝王。《周礼·春官·大宗伯》:“詔大号,治其大礼,詔相王之大礼。”
(2).谓宰相而封王者。《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进 晋公 爵为王”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顗 ( 荀顗 )曰:‘相王尊重, 何侯 与一朝之臣皆已尽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魏武 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文帝 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旧唐书·屈突通传》:“ 高祖 谓曰:‘何相见晚耶?’ 通 泣对曰:‘ 通 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 ——《漢語大詞典》
(1).辅佐帝王。《周礼·春官·大宗伯》:“詔大号,治其大礼,詔相王之大礼。”
(2).谓宰相而封王者。《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进 晋公 爵为王”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顗 ( 荀顗 )曰:‘相王尊重, 何侯 与一朝之臣皆已尽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魏武 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文帝 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旧唐书·屈突通传》:“ 高祖 谓曰:‘何相见晚耶?’ 通 泣对曰:‘ 通 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 ——《漢語大詞典》
嘉 jiā《國語辭典》
嘉 [ jiā ]
形- 美好的。如:「嘉名」、「嘉宾」。《诗经·豳风·东山》:「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唐·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
- 赞美、夸奖。如:「嘉奖」、「嘉许」、「其志可嘉」。《论语·子张》:「嘉善而矜不能。」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姓。如元代有嘉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