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贵介(貴介)guì jiè
(1).尊贵,高贵。《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伯州犂 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 王子围 ,寡君之贵介弟也。’” 杜预 注:“介,大也。” 杨伯峻 注:“贵介即地位高贵。” 唐 白居易 《田盛可金吾将军勾当左衔事制》:“而 盛 生勋德门,有文武畧,居贵介而无佚,领谁何而有劳。”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婿谒》:“他青年贵介,怎禁路途岧嶢。” 叶圣陶 《穷愁》:“盖博徒十数,有贵介子,有硕腹贾,拘禁之后,其家或輦金、或修书以赎之。”
(2).指尊贵、富贵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 瑞云 名譟已久,自此富商贵介,日接於门。” 叶圣陶 《登雁塔》:“那时候无非兴修些帝王宫殿、公侯的第宅、贵介的别墅。”
(3).指兄弟。 唐 白居易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安定皇甫公墓志铭》:“当 宪宗 朝,公之仲,居相位,操利权也,从而附离者有之;公独超然,虽贵介之势不能及。及仲之失宠得罪也,从而缘坐者有之;公独皦然,虽骨肉之亲不能累。” 宋 苏辙 《皇弟佶加恩制》:“朕方推神之休,布泽于下,岂此贵介,而有忽遗?” ——《漢語大詞典》
(2).指尊贵、富贵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 瑞云 名譟已久,自此富商贵介,日接於门。” 叶圣陶 《登雁塔》:“那时候无非兴修些帝王宫殿、公侯的第宅、贵介的别墅。”
(3).指兄弟。 唐 白居易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安定皇甫公墓志铭》:“当 宪宗 朝,公之仲,居相位,操利权也,从而附离者有之;公独超然,虽贵介之势不能及。及仲之失宠得罪也,从而缘坐者有之;公独皦然,虽骨肉之亲不能累。” 宋 苏辙 《皇弟佶加恩制》:“朕方推神之休,布泽于下,岂此贵介,而有忽遗?” ——《漢語大詞典》
而 ér《國語辭典》
而 [ ér ]
名- 两颊上的毛。《说文解字·而部》:「而,须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诗经·大雅·桑柔》:「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左传·定公十四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 我。《战国策·赵策一》:「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壮而老」。
- 能、可以。《战国策·齐策六》:「齐多知而解此环不?」《淮南子·原道》:「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 之、的。《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淮南子·人间》:「虞之与虢,相恃而势也。」
- 以。如:「从今而后」、「自此而下」。《易经·系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 才、始。表时间。《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 犹。《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孟子·告子下》:「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 和、与。《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
- 并且。《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则、就。《易经·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左传·襄公十八年》:「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
- 如、若。《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因而、所以。《左传·成公八年》:「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情动于中,而形于声。」
- 然而、但是、却。表转折之意。《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孟子·离娄下》:「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
- 尚且。《庄子·天道》:「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之道乎?」《淮南子·人间》:「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 用于句末,相当于「兮」、「罢了」。《诗经·齐风·著》:「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 用于句首,相当于「岂」、「难道」。《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事晋,未敢携贰,况卫在君之宇下,而敢有异志?」
- 用于形容词或副词的语尾,无义。《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何能择?」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名-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大 dà/dài/tài《國語辭典》
大 [ dà ]
形-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 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 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 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 表程度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 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 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 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 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 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大 [ tài ]
形- 至高無上的。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通「太」、「泰」。
大 [ dài ]
- 參見「大夫 」條。
耐官 nài guān
《宋史·向敏中传》:“﹝ 敏中 ﹞进右僕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 李宗諤 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僕射,今命 敏中 ,此殊命也, 敏中 应甚喜。’又曰:‘ 敏中 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 宗諤 既至, 敏中 谢客,门阑寂然……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 向敏中 大耐官职!’”后谓不为宠辱所动,堪任要职为“耐官”。 明 李东阳 《次韵贺彭阁老先生》:“ 文靖 旧无旋马地, 敏中 原有耐官心。” ——《漢語大詞典》
留心 liú xīn
(1).留下不走的心意。《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 吴起 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彊 秦 壤界,臣窃恐 起 之无留心也。”
(2).关注;关心。《文子·微明》:“圣人常从事於无形之外,而不留心於已成之内。”《宋书·何尚之传》:“刑罚得失,治乱所由,圣贤留心,不可不慎。” 金 元好问 《善人白公墓表》:“子男五人,长曰 彦升 ,留心典籍而不就举选。” 邹韬奋 《经历》四四:“稍稍留心 中国 救国运动的人,没有不知道有 沈钧儒 先生其人。”
(3).小心;当心。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但和敌人对面,却必须刻刻防备。”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她边走边嘀咕,一个不留心,滑的一下掉在一个半人深的臭水沟里。” ——《漢語大詞典》
(2).关注;关心。《文子·微明》:“圣人常从事於无形之外,而不留心於已成之内。”《宋书·何尚之传》:“刑罚得失,治乱所由,圣贤留心,不可不慎。” 金 元好问 《善人白公墓表》:“子男五人,长曰 彦升 ,留心典籍而不就举选。” 邹韬奋 《经历》四四:“稍稍留心 中国 救国运动的人,没有不知道有 沈钧儒 先生其人。”
(3).小心;当心。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但和敌人对面,却必须刻刻防备。”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她边走边嘀咕,一个不留心,滑的一下掉在一个半人深的臭水沟里。” ——《漢語大詞典》
翰墨 hàn mò
(1).笔墨。 汉 张衡 《归田赋》:“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清 秦道然 《金缕曲·题云川蓉湖词隐图》词:“老矣城南 杜 ,尚依然飞扬翰墨,词填花雨。”
(2).借指文章书画。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既考文辞,兼详翰墨。”《宋史·米芾传》:“特妙於翰墨,沉著飞翥,得 王献之 笔意。” 郭沫若 《歌颂群英大会》诗:“旧状元只通翰墨,而今是各业俱全。” ——《漢語大詞典》
(2).借指文章书画。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既考文辞,兼详翰墨。”《宋史·米芾传》:“特妙於翰墨,沉著飞翥,得 王献之 笔意。” 郭沫若 《歌颂群英大会》诗:“旧状元只通翰墨,而今是各业俱全。” ——《漢語大詞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为难(爲難)wéi nán
发难;起事。《左传·文公二年》:“吾与女为难。”《国语·晋语一》:“吾欲为难,安始而可?”《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帝虑 蠕蠕 为难,戊申,班师。”
(1).作对;刁难。《韩非子·说林下》:“ 韩 赵 相与为难。 韩子 索兵於 魏 。”《孔丛子·对魏王》:“欲规霸王之业,与诸大国为难,而行酷刑以惧远近,国内之民将畔。”《老残游记》第二回:“你道 铁公 是谁?就是 明 初与 燕王 为难的那个 铁鉉 。”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他们也就倚势妄为,处处和 华 侨会为难。” 巴金 《家》三五:“我决不再为难他。”
(2).难以应付;难办。《元典章·户部二·分例》:“以此纤须之费,致令各处官府为难。”《红楼梦》第四六回:“有一件为难事,老爷托我,我不得主意。” 杨朔 《熔炉》:“你还有什么为难的事,大家都能替你办。” ——《漢語大詞典》
(1).作对;刁难。《韩非子·说林下》:“ 韩 赵 相与为难。 韩子 索兵於 魏 。”《孔丛子·对魏王》:“欲规霸王之业,与诸大国为难,而行酷刑以惧远近,国内之民将畔。”《老残游记》第二回:“你道 铁公 是谁?就是 明 初与 燕王 为难的那个 铁鉉 。”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他们也就倚势妄为,处处和 华 侨会为难。” 巴金 《家》三五:“我决不再为难他。”
(2).难以应付;难办。《元典章·户部二·分例》:“以此纤须之费,致令各处官府为难。”《红楼梦》第四六回:“有一件为难事,老爷托我,我不得主意。” 杨朔 《熔炉》:“你还有什么为难的事,大家都能替你办。”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