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向时淮西屡战胜,曾驮猛士敲金镫。

萧元之宋代〕《塞马歌答杨侍郎

侍郎赠我六尺騟,矫矫龙性天骨殊。
四蹄铁立目电闪,此其壮志畏长驱。
牵来细观问厮养,何物有此权奇状。
为言此是古孙龙,往往得之沙塞上。
森张雾鬣{左石右畏}礌鬃,萧稍骏尾摇朔风。
冰河蹙裂蹄甲锐,竹批两耳双方瞳。
向时淮西屡战胜,曾驮猛士敲金镫。
帐前欲得不敢言,空悬宝珠光照乘。
我有百发落雁鈚,前年引满射赤眉。
功成万死不见赏,归骑驴子吟楚词。
浮沈不作飞腾梦,感公赠我意勤重。
旋蒙臯比作鞍鞯,更染青丝结韁鞚。
祗今中原狐兔鸣,黄沙莽莽白骨腥。
愿公急起扫欃枪,百万勋业一旦成。
我当乘此载前旌,男儿报义要轻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向时淮西战胜猛士金镫

向时(嚮時)xiàng shí
从前;昔时。 晋 陆机 《辩亡论上》:“向时之师,无曩日之众。” 宋 王安石 《上欧阳永叔书》:“於今窘迫之势,比之向时为甚。”《天雨花》第二回:“向时还有一个养媳妇儿,如今也不见了。”
往昔,从前。 唐 柳宗元 《与杨京兆凭书》:“是用踊跃敬惧,类嚮时所被简牘,万万有加焉。” 明 李东阳 《答乔希大书》:“彼此兼职,固是祖宗朝深意,明旨昭然。嚮时单除,却是故为惜耳。”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翠云 早来,追述嚮时 徐竹逸 兄弟暨诸人皆作词咏其事。”  ——《漢語大詞典》
淮西
唐 元稹 连昌宫词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唐 王建 赠李愬仆射 独破淮西功业大,新除陇右世家雄。
唐 刘禹锡 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 其一 淮西春草长,淮水逶迤光。
唐 杜牧 郡斋独酌 淮西万虎士,怒目不敢当。  ——《骈字类编》
屡 ( 屢 ) lǚ
屡 [ lǚ ]
     ◎ 接连着,不止一次:~次。~年。~见不鲜。~试不爽(多次试验都不错)。~战~捷。
战胜(戰勝)zhàn shèng
(1).在战争中取胜;经战斗而获胜。《孙子·虚实》:“故其战胜不復,而应形於无穷。”《史记·陈丞相世家》:“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剋敌,非功而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逕 垣雍 城南,昔 晋文公 战胜于 楚 , 周襄王 劳之于此。”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冬天和春天》:“我们在过去的条件下,就已经战胜了优势装备的敌人。”
(2).指一种思想克服另一种思想。《韩非子·喻老》:“ 子夏 见 曾子 , 曾子 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 曾子 曰:‘何谓也?’ 子夏 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於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战胜臞者肥,止监流归停。” 宋 苏辙 《次韵吕君兴善寺静轩》:“老僧战胜长幽寂,瘦骨缘何未肯肥?”
(3).指科举考试登第。 唐 岑参 《送严詵擢第归蜀》诗:“战胜真才子,名高动世人。” 唐 岑参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诗:“归去新战胜,盛名人共闻。”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驮 ( 馱 ) tuó
驮 [ tuó ]
     ◎ 用背负载:~运。~着两袋米。
猛士 měng shì
(1).犹勇士。勇敢有力的人。《史记·高祖本纪》:“酒酣, 高祖 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唐 杜甫 《昔游》诗:“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宋 陆游 《九月十六日夜梦觉而有作》诗:“将军櫪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2). 太平天囯 武秀才第二等阶的称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於七月十七日考猛士,马箭三枝,步箭五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至武秀才等则攺称英士、猛士、壮士、威士之殊。”  ——《漢語大詞典》
敲 qiāo《國語辭典》

敲 [ qiāo ]

  1. 叩、击。如:「敲打」、「敲锣」。唐·李商隐〈北青萝〉诗:「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2. 斟酌、推究。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一·听经猿记》:「举手推敲,颇类苦吟之贾岛。」
  3. 揩油、讹诈、勒索。如:「敲诈」、「敲竹杠」、「狠敲一笔」。
  1. 短杖。《文选·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
金镫(金镫)
唐 杜甫 清明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唐 黄损 句 金镫冷光风宛转,锦袍红润雨霏微。
唐 皎然 酬乌程杨明府华将赴渭北对月见怀 边尘昏玉帐,杀气凝金镫。
宋 宋伯仁 边头老马 怕逐綵旗排偃月,宁思金镫趁朝天。
宋 真山民 春晓雨 无客醉敲金镫响,有人睡怯翠衾单。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