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却扇披野衣,出门扣知己。

董嗣杲宋代〕《雨凉

客中贫莫支,万事付不理。
今秋易觉寒,雨意犹未止。
青青梧桐树,蠹叶浮井水。
秋来未为久,俗尘已披靡。
夜分无眠处,西风裂窗纸。
茸裘蚤关心,奈为病躯使。
云开天宇净,晴霞散馀绮。
却扇披野衣,出门扣知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却扇野衣出门知己

却扇(卻扇)què shàn
亦作“却扇”。 古代行婚礼时新妇用扇遮脸,交拜后去之。后用以指完婚。 北周 庾信 《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分杯帐里,却扇牀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花烛》:“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壻、却扇及观花烛之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 灞州 一宦家娶妇,甫却扇,新婿失声狂奔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却扇之夕,风扑花烛灭者再。”  ——《漢語大詞典》
披 pī《國語辭典》

披 [ pī ]

  1. 将衣物搭在肩背上。如:「披羊皮的狼」。《文选·曹丕·杂诗二首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2. 打开、翻开。如:「披卷」、「披襟」、「披肝沥胆」。唐·韩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3. 剖开、揭露。《汉书·卷五一·枚乘传》:「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唯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一纸私函将意去,五中深虑向君披。」
  4. 分开、拆裂。《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
  5. 分散、散开。如:「披头散发」、「披发左衽」。《明史·卷一·太祖本纪一》:「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

披 [ ​pēi ]

  1. (一)​之又音。
野衣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野衣裁薜叶,山酒酌藤花。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二十首 其十一 野衣裁薜叶,山饭晒松花。  ——《骈字类编》
出门(出門)chū mén
(1).外出;走出门外。《易·同人》:“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出门,笑曰:‘生乃与 噲 等为伍。’” 唐 白居易 《秦中吟·伤友》:“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 明 李贽 《与杨凤里书》:“我痢尚未止,其势必至十月初间方敢出门。”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当天政工组就通知我,下午市里有首长要来,你不要出门。”
(2).离开家乡远行。 唐 元稹 《出门行》:“出门不数年,同归亦同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母亲见我年纪小,不肯放心叫我出门。”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第一次从 常州 出门求学,亏得你当了当头借给我川资。” 丁玲 《母亲》:“后来二老爷又出门了,音信都没有,说是看破红尘做和尚去了。”
(3).出嫁。 唐 无名氏 《玉泉子》:“吾有女弟未出门,子能婚乎?” 姚时晓 《别的苦女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人总要出门的。”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四:“如今你要出门去了,也没有什么填箱的。”
(4).旧谓男妓出外应酬客人。《红楼梦》第四七回:“我那里还有两个絶好的孩子,从没出门的。”  ——《漢語大詞典》
扣 kòu《國語辭典》

扣 [ kòu ]

  1. 牵、勒住。《说文解字·手部》:「扣,牵马也。」《左传·襄公十八年》:「齐侯驾将走邮棠,大子与郭荣扣马。」
  2. 套住,把圈环状的东西钩结住。如:「扣纽扣」、「将门扣上」。
  3. 抓住、贴紧。如:「扣住原则」、「扣紧主题」、「扣人心弦」。
  4. 押解、拘留。如:「扣押」、「扣留」。《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那知州姓贺,奉了这项公事,不敢怠慢,即时扣了店主人到来,听四人的口词。」
  5. 敲、击。如:「扣钟」、「扣槃扪烛」。《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唐·皎然〈寻陆鸿渐不遇〉诗:「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通「叩」。
  6. 攻打。如:「扣城不下」。《封神演义·第五回》:「扣玄关,天昏地暗;击地户,鬼泣神钦。」
  7. 扳动。如:「打靶时,枪托抵住肩窝,瞄准准星,用食指扣动扳机。」
  8. 戴上、施加。如:「他不知不觉被扣上一个罪名。」、「武大郎被扣了顶大绿帽。」
  9. 减掉、减去。如:「扣钱」、「扣分」、「扣进度」、「七折八扣」。
  10. 一种烹饪方法。将主要材料处理好,依序装入碗里,再加上佐料或调味料等,蒸或炖至熟透,吃时再倒盖于碗盘中。如:「梅干扣肉」、「南乳扣肉」。
  1. 用来钩结的环状物。如:「钮扣」、「鞋扣」、「绳扣」、「领扣」。也作「扣」。
  2. 减算价钱的比例数。如:「折扣」。
知己 zhī jǐ
(1).谓了解、赏识自己。《战国策·楚策四》:“驥於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於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 伯乐 之知己也。”《史记·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 宋 杨万里 《陈安行舍人阁学挽词》之一:“ 孝宗 最知己,交臂失城墉。” 巴金 《秋》六:“我没有一个指导我的先生,我也没有一个知己的朋友。”
(2).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莫道山高水远无知己,你看海角天涯都有俺旧弟兄。”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我也常想看看 日本 ,但不喜欢让人家招待。也讨厌让便衣钉梢,只想同两三位知己走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