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解事翻然笑,元佑治平诸故老,
陈傅良〔宋代〕《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
挂梁龙骨经时蛰,井井黄云秋已及。
十日不雨民未急,使君日膳长蔬湆。
澄空飒飒云雾入,馌妇休眠儿觅笠。
村舂化出云子粒,市上明朝升二十。
农家语圃商语贾,恒愿使君无疾苦。
自今一饭吾腹果,健看将母从箫鼓。
冯翊扶风天尺五,见说严陵在何所。
诏书夺去万舌吐,九重欲扣君门阻。
栖鸟护巢驹恋皂,东人自视西人好。
那知湛露漙秋草,春意平铺无剩少。
有客解事翻然笑,元佑治平诸故老,
身要人扶功未了。谁知青丝络马横门道,
应笑江湖华发早。
十日不雨民未急,使君日膳长蔬湆。
澄空飒飒云雾入,馌妇休眠儿觅笠。
村舂化出云子粒,市上明朝升二十。
农家语圃商语贾,恒愿使君无疾苦。
自今一饭吾腹果,健看将母从箫鼓。
冯翊扶风天尺五,见说严陵在何所。
诏书夺去万舌吐,九重欲扣君门阻。
栖鸟护巢驹恋皂,东人自视西人好。
那知湛露漙秋草,春意平铺无剩少。
有客解事翻然笑,元佑治平诸故老,
身要人扶功未了。谁知青丝络马横门道,
应笑江湖华发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名-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 姓。如汉代有客孙。
-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解事 jiě shì
(1).通晓事理。《南齐书·倖臣传·茹法亮》:“ 法亮 便辟解事,善於奉承。” 宋 陆游 《雷》诗:“惟嗟妇女不解事,深屋掩耳藏婴孩。”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女仆 张嫂 --三十来岁,白净的脸儿,尚伶俐解事。”
(2).免职。 清 钱谦益 《孙公行状》:“﹝ 袁崇焕 ﹞虽兼程赴援,却又箝制诸将,坐视抢掠,功罪难掩,暂解事,权听勘。”《红楼梦》第十九回:“这些丫头们明知不讲究这些;二则 李嬷嬷 已是告老解事出去了的,如今管不着他们。” ——《漢語大詞典》
(2).免职。 清 钱谦益 《孙公行状》:“﹝ 袁崇焕 ﹞虽兼程赴援,却又箝制诸将,坐视抢掠,功罪难掩,暂解事,权听勘。”《红楼梦》第十九回:“这些丫头们明知不讲究这些;二则 李嬷嬷 已是告老解事出去了的,如今管不着他们。” ——《漢語大詞典》
翻然 fān rán
(1).迅速转变貌。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若能翻然大举,建立元勋,以应显禄,福之上也。”《隋书·炀帝纪下》:“若有识存亡之分,悟安危之机,翻然北首,自求多福。” 清 恽敬 《读孟子二》:“故 孟子 就其心之所达,可以导之於圣贤者而示之,使之心明意豁,翻然有以自悔。”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顾今者翻然思变,歷岁已多,青年之所思惟,大都归罪恶於古之文物。”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共产党员对于在工作中犯过错误的人们,除了不可救药者外,不是采取排斥态度,而是采取规劝态度,使之翻然改进,弃旧图新。”
(2).倒反,反而。《三国志·魏志·王朗传》:“朕求贤於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称疾。” 唐 杜甫 《诸将》诗之二:“岂谓尽烦 回紇 马,翻然远救 朔方 兵。” 明 徐中行 《暮发滁阳》诗:“洵美非吾土,翻然忆故溪。”
(3).高飞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须臾,化为大乌,开而视之,翻然飞去。”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翻然凌霄,背俗弃世。” 明 李东阳 《三寿图歌》:“化为老人长骨颅,翻然凌空一鹤孤。” ——《漢語大詞典》
(2).倒反,反而。《三国志·魏志·王朗传》:“朕求贤於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称疾。” 唐 杜甫 《诸将》诗之二:“岂谓尽烦 回紇 马,翻然远救 朔方 兵。” 明 徐中行 《暮发滁阳》诗:“洵美非吾土,翻然忆故溪。”
(3).高飞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须臾,化为大乌,开而视之,翻然飞去。”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翻然凌霄,背俗弃世。” 明 李东阳 《三寿图歌》:“化为老人长骨颅,翻然凌空一鹤孤。” ——《漢語大詞典》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動-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元 yuán《國語辭典》
元 [ yuán ]
名- 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 量词。计算钱币的单位。一元等于十角。如:「十元」、「五十元」。通「圆」。
- 代数式中,表示未知数的文字称为「元」。如:「一元一次方程式」。
- 朝代名。参见「元朝 」条。
- 姓。如唐代有元稹。
- 为首的。如:「元凶」、「元首」。
- 开始的、第一的。如:「元年」、「元旦」。
- 大的。《书经·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
- 善的。《书经·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抨巫咸以占梦兮,迺贞吉之元符。」
- 基本的。如:「元素」。
佑 yòu《國語辭典》
佑 [ yòu ]
动- 扶助、保护。如:「保佑」、「神佑」。《汉书·卷三九·萧何传》:「高祖为亭长,常佑之。」唐·白居易〈除裴垍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制〉:「咸克佑我烈祖,格于皇天。」
治平 zhì píng
(1).治国平天下。语本《礼记·大学》:“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之三:“太子异日有天下之责者也。但得青宫读书,辨古今兴亡,识人才邪正,足以治平耳矣。”
(2).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宋 苏轼 《晁错论》:“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变法》:“自 唐 虞 讫 夏 、 商 、 周 ,最称治平。”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 清 李渔 《奈何天·隐妒》:“自齠齔之年,出来应试,早登甲第之先;从学仕之日,出去临民,便擢治平之最。” ——《漢語大詞典》
(2).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宋 苏轼 《晁错论》:“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变法》:“自 唐 虞 讫 夏 、 商 、 周 ,最称治平。”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 清 李渔 《奈何天·隐妒》:“自齠齔之年,出来应试,早登甲第之先;从学仕之日,出去临民,便擢治平之最。” ——《漢語大詞典》
诸 ( 諸 ) zhū
诸 [ zhū ]
- 众,许多:~位。~君。~侯。
-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 犹“之”:“能事~乎?”。
-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
-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
- 姓。
故老 gù lǎo
(1).元老;旧臣。《诗·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郑玄 笺:“君臣在朝,侮慢元老,召之不问政事,但问占梦。”《汉书·艺文志》:“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闕,问诸故老。” 唐 韩愈 《永贞行》:“元臣故老不敢语,昼卧涕泣何汍澜。”
(2).年高而见识多的人。 晋 陶潜 《咏二疏》:“促席延故老,挥觴道平素。”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事实始末,虽不能详;而故老所传,犹得见其为人之大略。” 袁鹰 《悲欢·飞》:“ 淮安 故老相传:从幼年时代起,他就爱倚在城中心 镇淮楼 的石栏杆上……伫目纵望遥天。”
(3).前朝遗老。 宋 王安石 《和微之登高斋》:“百年故老有存者,尚忆 世宗 初伐 淮 。” 明 宋濂 《元故曾府君石表辞》:“当 宋 初改物,遗黎故老,犹有存者。”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比之自讳失节,反託於遗民故老者,更不可同年语矣。” ——《漢語大詞典》
(2).年高而见识多的人。 晋 陶潜 《咏二疏》:“促席延故老,挥觴道平素。”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事实始末,虽不能详;而故老所传,犹得见其为人之大略。” 袁鹰 《悲欢·飞》:“ 淮安 故老相传:从幼年时代起,他就爱倚在城中心 镇淮楼 的石栏杆上……伫目纵望遥天。”
(3).前朝遗老。 宋 王安石 《和微之登高斋》:“百年故老有存者,尚忆 世宗 初伐 淮 。” 明 宋濂 《元故曾府君石表辞》:“当 宋 初改物,遗黎故老,犹有存者。”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比之自讳失节,反託於遗民故老者,更不可同年语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