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误上仙翁钓,羞陪虏使觥。

叶茵宋代〕《鲈脍

圉圉洞庭阴,西风苦不情。
堕罾云叶乱,落刃雪花明。
列俎移桃菊,香斋捣桂橙。
四腮传雅咏,巨口窃嘉名。
误上仙翁钓,羞陪虏使觥。
甘腴殊机肉,鲜脆厌侯鲭。
银鲫将同调,丝莼久共盟。
祗缘乡味重,自觉宦情轻。
风度偏宜酒,头颅尚可羹。
谪仙空汗漫,何处脍长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仙翁虏使

误 ( 誤 ) wù
误 [ wù ]
  1. 错,不正确:错~。失~。笔~。~差(chā)。
  2. 耽搁:耽~。
  3. 因自己做错而使受损害:~国。~人子弟。
  4. 不是故意而有害于人:~伤。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仙翁 xiān wēng
(1).称男性神仙,仙人。 唐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郑魁铭研诗》:“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神异如此,人人皆道他是仙翁再世。”
(2).对道官的敬称。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仙翁拜揖,念小生与仙翁素乏平生,何以见顾?”  ——《漢語大詞典》
钓 ( 釣 ) diào
钓 [ diào ]
  1. 用饵诱鱼上钩:~鱼。~饵。垂~。~具。
  2. 施用手段取得:沽名~誉。
羞 xiū《國語辭典》

羞 [ xiū ]

  1. 進貢、進獻。《說文解字·丑部》:「羞,進獻也。」《禮記·月令》:「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2. 侮辱,使人難堪。如:「羞辱」。《漢書·卷四·文帝紀》:「以羞先帝之遺德。」
  3. 感到恥辱。如:「他那大逆不道的行徑,使大夥都羞與為伍。」
  4. 害怕、慚愧。如:「羞於見人」。《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素懦弱,羞愧流汗,舉手不能言。」唐·錢起〈贈闕下裴舍人〉詩:「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髮對華簪。」
  5. 害臊、難為情,或使難為情。如:「害羞」。如:「不要再羞他了,他的臉已經紅到耳根了。」
  1. 精緻美味的食物。如:「珍羞」、「時羞」。《文選·枚乘·七發》:「旨酒嘉肴,羞炰膾炙,以御賓客。」同「饈 」。
  2. 羞怯的神情。如:「含羞」。唐·李商隱〈無題〉詩二首之一:「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3. 恥辱。如:「蒙羞」。《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復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
陪 péi《國語辭典》

陪 [ péi ]

  1. 重叠的土堆。《说文解字·阜部》:「陪,重土也。」
  2. 辅佐事业的人。《诗经·大雅·荡》:「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3. 陪客。如:「今天能请你来作陪,十分光荣。」
  1. 伴随。如:「陪伴」、「陪同」、「陪嫁」、「失陪」。唐·杜甫〈别房太尉墓〉诗:「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唐·朱庆余〈早梅〉诗:「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2. 辅助。《史记·卷一○·孝文本纪》:「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也。」
  3. 补偿。宋·苏轼〈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应许过时陪。」同「赔 」。
  4. 损失、亏损。《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虏使(虜使)lǔ shǐ
(1).谓当作奴隶役使之。《战国策·赵策三》:“彼 秦 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鲍彪 注:“视民如所虏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虏使其民。” 司马贞 索隐:“言( 秦 人)以奴虏使其人,言无恩以恤下。”
(2).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或敌寇所遣使者的蔑称。 宋 胡铨 《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諂諭 江 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宋 岳珂 《桯史·三忠堂记》:“惟一编脩官 胡銓 毅然上书,乞斩相参、虏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  ——《漢語大詞典》
觥 gōng《國語辭典》

觥 [ gōng ]

  1. 用兕牛角制成的饮酒器物。如:「杯觥交错」。《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兕觥,维以不永伤。」
  1. 丰盛。《国语·越语下》:「谚有之曰:『觥饭不及壶飧。』」三国吴·韦昭·注:「觥,大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