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瞳人纷炯炯,捧斝倾绿醽。

赵汝燧宋代〕《赠闾丘广文

奔走异轨辙,聚散水上萍。谁知风月夕,同登藕花亭。

驹隙昼夜駃,尘埃鬓俱星。朋旧半埋玉,念此慨颓龄。

天涯幸合席,相对谈飘零。昔别君韦布,照眼袍今青。

群儿俨成行,诵书如建瓴。瞳人纷炯炯,捧斝倾绿醽。

溪茹芹莼美,秋核查梨馨。开口笑岂易,主人愁罄瓶。

命仆更沽觅,痛饮俱忘形。明日又分袂,眠食加丁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瞳人炯炯绿醽

瞳人 tóng rén
瞳孔中有看它的人的像,故称瞳孔为“瞳人”。亦泛指眼珠。 唐 李贺 《杜家唐儿歌》:“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宋 秦观 《赠女冠畅》诗:“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乌纱裹寒玉。”  ——《漢語大詞典》
纷 ( 紛 ) fēn
纷 [ fēn ]
  1. 众多,杂乱:~~。~繁。~杂。~飞。~纭。五彩缤~。~乱。~扰。~争。
  2. 古代旗子上的飘带。
炯炯 jiǒng jiǒng
亦作“烱烱”。
(1).明亮或光亮貌。 晋 潘岳 《秋兴赋》:“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烱烱。” 唐 卢纶 《和马郎中画鹤赞》:“暮云冥冥,双垂雪翎;晨光炯炯,一直朱顶。”《明史·方孝孺传》:“ 孝孺 幼警敏,双眸炯炯。” 冰心 《寄小读者》九:“窗外严净的天空里,疏星炯炯。”
(2).光明。 唐 杜甫 《偪仄行赠毕曜》:“徒步翻愁长官怒,此心烱烱君应识。” 宋 陈亮 《祭周参政文》:“安归田里,一无懟言,烱烱此心,实昭於天。” 宋 陆游 《书感》诗:“此心炯炯空添泪,青史他年未必知。”
(3).明察貌。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精炯炯其独寤兮,物温温其烛楹。”
(4).双目不闭貌。多形容有心事而彻夜不寐。《楚辞·严忌〈哀时命〉》:“夜炯炯而不寐兮,怀隐忧而歷兹。” 王逸 注:“言己中心愁怛,目为炯炯而不能眠。” 汉 王粲 《伤夭赋》:“昼忽忽其若昏,夜炯炯而至明。”  ——《漢語大詞典》
捧 pěng《國語辭典》

捧 [ pěng ]

  1. 用两手托物。如:「捧碗」、「捧茶」。《后汉书·卷三三·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2. 扪、按。如:「捧腹大笑」。《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笑之,归亦捧心而膑其里。」
  3. 赞扬、奉承他人或代为吹嘘。如:「捧场」、「他被捧上天了。」
  1. 量词。计算两手捧承物品的单位。如:「捧著一捧花」。
斝 jiǎ《國語辭典》

斝 [ jiǎ ]

  1. 古代酒器。形狀像爵而較大,有三足、兩柱,圓口,平底。盛行於商代。如:「獸面紋斝」。
  2. 借指酒盃。宋·蘇軾〈司馬君實獨樂園〉詩:「花香襲杖履,竹色侵杯斝。」宋·姜夔〈昔遊詩〉:「酒力不支吾,數里進一斝。」
倾 ( 傾 ) qīng
倾 [ qīng ]
  1. 斜,歪:~斜。~侧。~塌。~圮。~跌。
  2. 趋向:~向。~心。~慕。~注。左~。右~。
  3. 倒塌:~颓。~覆。~轧()(在同一组织中互相排挤)。
  4. 使器物反转或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引申为尽数拿出,毫无保留:~箱倒箧(亦称“倾筐倒庋”)。~盆大雨。~城。~洒。~销。
  5. 用尽(力量):~听。~诉。~吐。
绿醽 lǜ líng
亦作“绿酃”。 酒名。亦泛指美酒。《文选·左思〈吴都赋〉》:“飞轻轩而酌緑酃,方双轡而赋珍羞。” 刘逵 注引《湘州记》:“‘ 湘州 临水县 有 酃湖 ,取水为酒,名曰酃酒。’”一本作“ 緑醽 ”。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七月调神麯,三春酿緑醽。” 前蜀 韦庄 《耒阳县浮山神庙》诗:“山曾 尧 代浮洪水,地有 唐 臣奠緑醽。” 庞树柏 《楚伧招饮以病咯血谢之》诗:“甚日搴裳去?春风醉緑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