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胸襟但贮五千卷,意虑曾无分寸私。

陈宓宋代〕《谩题

胸襟但贮五千卷,意虑曾无分寸私。
叹老嗟卑真浅士,古人心事有谁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胸襟五千意虑分寸

胸襟 xiōng jīn
亦作“ 胸衿 ”。
(1).犹胸境。指心情、志趣、抱负等。《艺文类聚》卷七引 晋 刘伶 《北芒客舍》诗:“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衿。”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道至人赋》:“超埃尘以贞观,何落落此胸襟。” 唐 李白 《赠崔侍御》诗:“ 洛阳 因 剧孟 ,託宿话胸襟。” 唐 顾况 《酬房杭州》:“故人牧 餘杭 ,留我披胸衿。”《封神演义》第四九回:“此人名为闲士,腹内必有胸襟。”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他们那种大公无私的品质,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给了她很深的印象。”
(2).犹胸怀。指心里头。《南齐书·竟陵王子良等传论》:“情伪之事,不经耳目,忧惧之道,未涉胸衿。”《南史·文学传·颜协》:“而胸衿夷坦,有士君子之操焉。” 唐 杜甫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之三:“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辅国贤相厥号 须达多 ,善几策於胸衿,洞时机於即代。”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旷充眼界惟观海,盪涤胸襟是听潮。” 丁玲 《韦护》第一章四:“自然的美景将她们的胸襟洗涤得不染一点尘浊。”
(3).犹臆测。《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此乃诗书所载,非擅胸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自 贺隐 物故,率由胸襟,加以骋辩陵人,又多矜伐,为识者所鄙。”
(4).人体或衣服上身前面的部分。 梁斌 《播火记》四十:“他用手紧紧按住胸襟,眼睛对着月光,射出一种焦躁的光芒。” 邹荻帆 《星汉灿烂·红花绿叶扶》:“体育馆好像一个穿着天青色春装的少女,把花枝佩带在胸襟。”  ——《漢語大詞典》
但 dàn《國語辭典》

但 [ dàn ]

  1. 仅、只。如:「但愿如此」。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林间。」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 只要。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3. 只有、唯有。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4. 凡、所有。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
  5. 尽管。如:「但说无妨」。
  1. 不过、可是。如:「你虽然聪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1. 姓。如汉代有但钦。
贮 ( 貯 ) zhù
贮 [ zhù ]
     ◎ 储存:~存。~藏(cáng )。~积。
五千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安得突骑只五千,崒然眉骨皆尔曹。
唐 韩愈 题临泷寺 不觉离家已五千,仍将衰病入泷船。
唐 杨凝 从军行 都尉出居延,强兵集五千。
唐 卢仝 杂兴 三五图书旧揣摩,五千道德新规矩。
唐 白居易 养拙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唐 陆龟蒙 引泉诗 上善可比水,斯文参五千。
唐 温庭筠 锦城曲 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元 杨维桢 凤皇石 灰历五千劫,金锁八千顷。
《韵府拾遗 先韵》:宋书宗越传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王恽诗岁月邻期耄乡关近五千  ——《骈字类编》
卷 juàn/juǎn《國語辭典》

卷 [ juàn ]

  1. 古時書籍寫在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
  2. 指書有分卷的每一單獨部分。如:「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
  3. 可以捲起來的書、畫。如:「經卷」、「手卷」、「畫卷」、「山水長卷」。
  4. 公私機構的公事文件。如:「卷宗」、「案卷」、「文卷」、「調卷」。
  5. 考試測驗的題紙。如:「試卷」、「考卷」。
  6. 量詞。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如:「藏書三萬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卷 [ quán ]

  1. 彎曲的。如:「卷枝」、「卷雲」、「卷曲」。
  2. 好。《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漢·毛亨·傳:「卷,好貌。」

卷 [ juǎn ]

  1. 把質地軟的物品裹曲。如:「卷起袖子幹活。」、「把這畫卷起來。」通「捲」。
  2. 收藏。如:「卷藏」。唐·柳宗元〈梓人傳〉:「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通「捲」。
  1. 形狀卷曲的東西。如:「花卷」、「麻花卷」、「銀絲卷」。通「捲」。
  2. 可產生卷曲效果的器物。如:「髮卷」。
  3. 量詞。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
意虑(意慮)yì lǜ
思虑。《列子·杨朱》:“恣耳目之所娱,穷意虑之所为。”《南史·何偃传》:“ 竣 ( 颜竣 )时权倾朝野, 偃 不自安,遂发悸病,意虑乖僻。” 明 张居正 《寿封翁观吾王年丈六十序》:“夫人身百年耳,而精神意虑,每随血气以为盛衰。”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分寸 fēn cùn
(1).一分一寸。比喻微小。《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重非诸侯也,而奉我四马百人之食。我无分寸之功而得此,然吾毁之以为之也。” 唐 韩愈 《孔君墓志铭》:“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二:“僕守一官,无分寸补世教,近髮有白者而已。”
(2).短暂的时间。《北史·高允传》:“ 允 闻之,谓著作郎 宗钦 曰:‘ 閔湛 所营,分寸之间,恐为 崔 门万世之祸,吾徒无类矣。’未几而难作。” 李大钊 《青春》:“其他风骚雅士,或秉烛夜游;勤事劳人,或重惜分寸。”
(3).说话或做事应掌握的尺度,界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横死眼,不识好人,招祸口,不知分寸。”《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你我向来相怜相爱,相敬如宾,就説闺房之中甚於画眉,也要有个分寸。” 草明 《乘风破浪》第四章:“他似乎怕伤她的心,很注意讲话的分寸。”  ——《漢語大詞典》
私 sī《國語辭典》

私 [ sī ]

  1. 属于个人事物。与「公」相对。如:「大公无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2. 财产。《儒林外史·第三回》:「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
  3. 私下的言行举止。《论语·为政》:「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4. 古代指姊妹的丈夫。《诗经·卫风·硕人》:「邢侯之姨,谭公为私。」
  5. 非法的货物。如:「走私」、「缉私」。
  6. 生殖器官。如:「男私」、「女私」。清·袁枚《子不语·卷一一·医妒》:「然裙裂损,几露其私焉。」
  1. 个人的、非官方的。如:「私宅」、「私怨」、「私塾」、「私生活」。
  2. 非法、不公开的。如:「私盐」、「私娼」。
  1. 暗中的、秘密的。如:「私议」、「私相授受」。《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与私约而去。」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2. 偏重一方。《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