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纸上(纸上)
宋 范成大 读史三首 其二 堂堂列传冠元功,纸上浮云万事空。 ——《骈字类编》
陈言(陳言)chén yán
(1).陈旧的言词。 宋 王安石 《韩子》诗:“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 清 戴名世 《丁丑房书序》:“而无用之巵辞,不切之陈言,无所得入乎其间。此则所谓以题还题也。”
(2).指旧说。 李广田 《论怎样打开一条生路》:“假如望文生义,我们试为附会作新的解释,又何取乎古人之陈言。”
(3).陈述的言论;陈述言辞。《韩非子·备内》:“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孔子家语·儒行》:“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 王肃 注:“陈言於君,不望其报。” 清 恽敬 《上陈笠帆按察书》:“大 清 之士,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议讞助之曰‘分考’,陈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辞曰:‘羞与为伍。’” ——《漢語大詞典》
(2).指旧说。 李广田 《论怎样打开一条生路》:“假如望文生义,我们试为附会作新的解释,又何取乎古人之陈言。”
(3).陈述的言论;陈述言辞。《韩非子·备内》:“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孔子家语·儒行》:“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 王肃 注:“陈言於君,不望其报。” 清 恽敬 《上陈笠帆按察书》:“大 清 之士,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议讞助之曰‘分考’,陈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辞曰:‘羞与为伍。’” ——《漢語大詞典》
刊落 kān luò
删除。谓删除文字。《后汉书·班彪传上》:“一人之精,文重思烦,故其书刊落不尽,尚有盈辞,多不齐一。”《新唐书·韩愈传赞》:“当其所得,粹然一出於正,刊落陈言,横騖别驱,汪洋大肆,要之无抵捂圣人者。” 朱维铮 姜义华 《〈章太炎选集·刑官〉说明》:“《訄书》内原有直接针对 清 朝的文字,多被刊落,便不足怪。” ——《漢語大詞典》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沧浪(滄浪)cāng láng
(1).古水名。有 汉水 、 汉水 之别流、 汉水 之下流、 夏水 诸说。《书·禹贡》:“ 嶓冢 导 漾 ,东流为 汉 。又东为 沧浪 之水。” 孔 传:“别流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刘澄之 著《永初山川记》云:‘ 夏水 ,古文以为 沧浪 ,渔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 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 清 毕沅 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苍色的水。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华硕宣 ﹞《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
(4).形容头发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关河 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
(5).《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漢語大詞典》
(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 清 毕沅 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苍色的水。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华硕宣 ﹞《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
(4).形容头发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关河 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
(5).《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漢語大詞典》
时听(時聽)shí tīng
时人的视听。 汉 蔡邕 《朱公叔谥议》:“惧礼废日久,将诡时听。” 唐 柳宗元 《〈杨评事文集〉后序》:“虽其言鄙野,足以备於用。然而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凡典雅之诗,皆不合时听。” ——《漢語大詞典》
棹歌 zhào gē
亦作“櫂歌”。
(1).行船时所唱之歌。 汉武帝 《秋风辞》:“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嶂。”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尚讶棹歌闻,那有市声起。”
(2).指《櫂歌行》曲。《南史·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櫂歌》两曲,甚有新致。” 唐 骆宾王 《櫂歌行》:“相思无别曲,并在《櫂歌》中。”参见“ 棹歌行 ”。 ——《漢語大詞典》
(1).行船时所唱之歌。 汉武帝 《秋风辞》:“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嶂。”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尚讶棹歌闻,那有市声起。”
(2).指《櫂歌行》曲。《南史·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櫂歌》两曲,甚有新致。” 唐 骆宾王 《櫂歌行》:“相思无别曲,并在《櫂歌》中。”参见“ 棹歌行 ”。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 名誉:名~。
-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