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未知肝胆向谁是,今人却忆平原君。

高适唐代〕《邯郸少年行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
未知肝胆向谁是,今人却忆平原君。
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
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肝胆今人平原君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肝胆(肝膽)gān dǎn
(1).中医认为肝与胆互为表里,称胆为肝府,故二者常并提。《列子·汤问》:“王諦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髮,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
(2).泛指人的身体或其内部器官。《庄子·大宗师》:“假於异物,託於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淮南子·俶真训》:“何况怀瓌瑋之道,忘肝胆,遗耳目,独浮游无方之外,不与物相弊摋,徙倚无形之域,而和以天地者乎?” 宋 王安石 《疟起舍弟尚未已示道原》诗:“肝胆疑俱破,筋骸谩独瘳。”
(3).比喻关系密切。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离同则肝胆为 胡 越 ,合异则万殊而一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故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 胡 越 。”参见“ 肝胆楚越 ”。
(4).比喻真心诚意。《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効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宋 曾巩 《送宣州杜都官》诗:“江湖一见十年旧,谈笑相逢肝胆倾。”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四折:“老夫不必多言。 天香 ,你面陈肝胆,説兀的做甚!”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他现在已经只剩下两个占重要位置的 程仁 和 赵得禄 ,还没有进行肝胆的谈话了。”
(5).比喻勇气、血性。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四:“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囷。” 宋 王十朋 《前诗送三乡丈行虽各献芹然非所以勉子大夫茂明大对之意更为古诗一章》:“徒令天下慷慨士,肝胆一剑生光芒。”《老残游记》第十八回:“此人 圣慕兄 不知道吗?就是你才説的那个卖药郎中,姓 铁 ,名 英 ,号 补残 ,是个肝胆男子。” 陈毅 《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  ——《漢語大詞典》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1.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3.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4.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5. 姓。如晋代有向秀。
  1.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3.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4.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1.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1.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2.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1.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今人 jīn rén
现代人;当代人。与“古人”相对。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端肃拜》:“今人止以为妇人之礼。”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漢語大詞典》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 退还,不受:盛情难~。
  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4. 去掉:失~。了(liǎo)~。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1.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2.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平原君 píng yuán jūn
(1). 战国 赵武灵王 子, 惠文王 弟,名 胜 ,封于 平原 ,故号 平原君 。相 惠文王 及 孝成王 。 秦 围 邯郸 ,危急,用 毛遂 计,与 楚 定纵约,又求救于 魏 信陵君 ,使 赵 转危为安。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 太史公 称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 平原君 。”
(2).泛指尚义重士的在位者。 明 边贡 《赠尚子》诗:“浩歌翩然却归去,眼底谁是 平原君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