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微风(微風)wēi fēng
(1).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宋 范成大 《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清 刘纯熙 《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漢語大詞典》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漢語大詞典》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动-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动-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 量词:➊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吹 chuī《國語辭典》
吹 [ chuī ]
动- 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如:「吹奏」、「吹口哨」。《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 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如:「风吹雨打」。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 夸口、说大话。如:「吹牛」、「吹嘘」。
- 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如:「他们的婚事,早就吹了。」
吹 [ chuì ]
- 参见「鼓吹」(一)条。
莲叶(莲叶)
南北朝 王筠 北寺寅上人房望远岫玩前池诗 莲叶蔓田田,菱花动摇漾。
隋 薛道衡 梅夏应教诗 集凤桐花散,胜龟莲叶开。
隋 殷英童 采莲曲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唐 王维 纳凉 贪饵凡几许,徒思莲叶东。
唐 郭受 寄杜员外 松花酒熟傍看醉,莲叶舟轻自学操。
唐 萧颖士 仰荅韦司业垂访五首 其二 游止莲叶上,岁时嘉树林。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其七 莲叶看龟上,桐花识凤过。
元 顾瑛 来龟轩 曳尾泥途来远道,负书莲叶出重光。
明 李玮 凉夜书怀 水云宽窄疑楼望,莲叶东西空棹歌。
元 陈基 次韵怀彦成 醉乘莲叶春波阔,梦落檐花夜雨飘。 ——《骈字类编》
隋 薛道衡 梅夏应教诗 集凤桐花散,胜龟莲叶开。
隋 殷英童 采莲曲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唐 王维 纳凉 贪饵凡几许,徒思莲叶东。
唐 郭受 寄杜员外 松花酒熟傍看醉,莲叶舟轻自学操。
唐 萧颖士 仰荅韦司业垂访五首 其二 游止莲叶上,岁时嘉树林。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其七 莲叶看龟上,桐花识凤过。
元 顾瑛 来龟轩 曳尾泥途来远道,负书莲叶出重光。
明 李玮 凉夜书怀 水云宽窄疑楼望,莲叶东西空棹歌。
元 陈基 次韵怀彦成 醉乘莲叶春波阔,梦落檐花夜雨飘。 ——《骈字类编》
青玉 qīng yù
(1).碧玉。《吕氏春秋·孟春》:“﹝天子﹞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柱何用於黄金,案寧劳於青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青玉》:“按《格古论》云:‘古玉以青玉为上,其色淡青,而带黄色。’”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庾文康 亡, 何扬州 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后因以“青玉”为敬称他人遗体的套语。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3).喻青翠的植物。指绿竹。 唐 杨巨源 逸句:“一院緑钱童子拂,千竿青玉主人栽。” 宋 梅尧臣 《景纯以侍儿病期与原甫月园为饮》诗:“腮肥顶瘦裁青玉,钻凿商声五音足。”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词:“青玉参差嶰管裁,琯中吹得凤凰来。”
(4).喻青翠的植物。指翠柏。 唐 骆浚 《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诗:“干耸一条青玉直,叶铺千叠緑云低。”
(5).喻青翠的植物。指碧荷。 唐 元稹 《高荷》诗:“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6).喻竹席。 唐 曹松 《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 ——《漢語大詞典》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庾文康 亡, 何扬州 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后因以“青玉”为敬称他人遗体的套语。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3).喻青翠的植物。指绿竹。 唐 杨巨源 逸句:“一院緑钱童子拂,千竿青玉主人栽。” 宋 梅尧臣 《景纯以侍儿病期与原甫月园为饮》诗:“腮肥顶瘦裁青玉,钻凿商声五音足。”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词:“青玉参差嶰管裁,琯中吹得凤凰来。”
(4).喻青翠的植物。指翠柏。 唐 骆浚 《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诗:“干耸一条青玉直,叶铺千叠緑云低。”
(5).喻青翠的植物。指碧荷。 唐 元稹 《高荷》诗:“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6).喻竹席。 唐 曹松 《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 ——《漢語大詞典》
盘中(盘中)
唐 李绅 悯农二首 其二 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骈字类编》
泻 ( 瀉 ) xiè
泻 [ xiè ]
- 液体很快地流:倾~。
- 排出稀屎:~肚。~药。
水银(水銀)shuǐ yín
(1).即汞。《史记·秦始皇本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达明 復命函 贯 首自随,以生油、水银浸之,而以生牛皮固函。”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又圆又大的热泪滚向膨胀的胸前,却有水银一般地沉重与灿烂。”
(2).指月。 唐 李白 《上云乐》诗:“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王琦 注引《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
(3).喻水珠。 南朝 梁元帝 《登江洲百花亭怀荆楚》诗:“柳絮飘春雪,荷珠漾水银。” 宋 杨万里 《六月九日晓登连天观》诗:“晓风草草君知么?不为高荷惜水银。” ——《漢語大詞典》
(2).指月。 唐 李白 《上云乐》诗:“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王琦 注引《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
(3).喻水珠。 南朝 梁元帝 《登江洲百花亭怀荆楚》诗:“柳絮飘春雪,荷珠漾水银。” 宋 杨万里 《六月九日晓登连天观》诗:“晓风草草君知么?不为高荷惜水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