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勤 qín《國語辭典》
勤 [ qín ]
动- 使担负徭役、使劳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国语·周语下》:「勤百姓以为己名,其殃大矣。」
- 努力从事。《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帮助化解危难。《国语·晋语二》:「秦人勤我矣。」《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传》:「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
- 尽心尽力的做。如:「勤耕」、「勤读」。
- 经常、常常。如:「勤换洗」、「她洗澡洗得很勤。」唐·白居易〈送杨八给事赴常州〉诗:「须勤念黎庶,莫苦忆交亲。」
- 劳苦的事。《燕丹子·卷下》:「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晋·陶渊明〈咏三良诗〉:「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 职务、工作。如:「内勤」、「值勤」、「地勤」。
- 姓。如唐代有勤曾。
- 诚恳、周到。如:「殷勤」。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苟 gǒu《國語辭典》
苟 [ gǒu ]
副- 姑且、暂且。如:「苟同」、「苟安」、「苟延残喘」。《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唐·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恬死百忧尽,苟生万虑滋。」
- 随便、草率。如:「一丝不苟」。
- 如果、假设。《论语·里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唐·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
- 乃、才。《楚辞·屈原·离骚》:「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 姓。如汉代有苟参。
不怠 bù dài
不懈怠;不放松。《书·微子》:“降监 殷 民,用乂讎歛,召敌讎不怠。” 曾运乾 正读:“怠,懈也,缓也。”《史记·乐毅列传》:“ 紂 之时, 箕子 不用,犯諫不怠,以冀其听。” 宋 苏辙 《龙川略志》卷二:“经岁不怠,虽度世可也。”
不愉快。怠,通“ 怡 ”。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卢敖 目仰而视之,不见,乃止驾,心不怠,悵若有丧。” ——《漢語大詞典》
不愉快。怠,通“ 怡 ”。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卢敖 目仰而视之,不见,乃止驾,心不怠,悵若有丧。” ——《漢語大詞典》
令名 lìng míng
(1).美好的声誉。《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侨 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南朝 宋 鲍照 《行京口至竹里》诗:“君子树令名,细人効命力;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宋 司马光 《与王介甫书》:“方正日踈,諂諛日亲,而望万事之得其宜,令名之施四远,难矣!” 章炳麟 《五无论》:“令名既损,民所不与,攻难剽暴之徒,与社会既不相入,则无穷之希望自此而终,此所以惮於猝发也。”
(2).美好的名称。《史记·秦始皇本纪》:“ 阿房宫 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 阿房宫 。”《后汉书·王符传》:“贵戚愿其宅吉而制为令名,欲其门坚而造作铁枢。” 宋 苏轼 《赠朱逊之》诗:“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漢語大詞典》
(2).美好的名称。《史记·秦始皇本纪》:“ 阿房宫 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 阿房宫 。”《后汉书·王符传》:“贵戚愿其宅吉而制为令名,欲其门坚而造作铁枢。” 宋 苏轼 《赠朱逊之》诗:“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漢語大詞典》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名-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 季节。如:「春日」、「冬日」。
-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动-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 美好的。如:「可人儿」。
-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 参见「可汗 」条。
存 cún《國語辭典》
存 [ cún ]
动- 省视、问候。《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纪》:「罢诸军需,存恤贫无告者,民大悦。」
- 存在、生存。如:「共存」、「生死存亡」。唐·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寄放、储蓄。如:「寄存」、「存款」。
- 有、心怀。如:「存心不良」、「心存仁厚」、「你存什么心?」
- 保留、留下。如:「存疑」、「去伪存真」、「硕果仅存」。
- 停滞。《红楼梦·第二○回》:「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
- 思念。《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 姓。如宋代有存光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