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南去棹,北飞雁,

冯延巳五代〕《应天长

石城山下桃花绽,宿雨初晴云未散。南去棹,北飞雁,
水阔山遥肠欲断¤
倚楼情绪懒,惆怅春心无限。燕度蒹葭风晚,欲归愁满面。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南去北飞

南去
唐 李乂 寄胡皓时在南中 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
唐 杜甫 酬韦韶州见寄 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唐 皇甫冉 送李录事赴饶州 北人南去雪纷纷,雁叫汀沙不可闻。
唐 柳宗元 岭南江行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唐 贾岛 寄韩湘 花开南去后,水冻北归前。
唐 薛能 送刘驾归京 蒲多南去远,汾尽北游深。
宋 杨万里 小溪至新田四首 其二 北来南去缘何事,路上君看屐子痕。
金 李俊民 集古 其二 赠别 南去北来人自老,此中离恨两难收。  ——《骈字类编》
棹 zhào/zhuō《國語辭典》

棹 [ zhào ]

  1. 船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何处觅庾吴郡?此中便是。』」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舡分开波中浪,棹搅碎江心月。」同「櫂 」。
  2. 借以指船。《文选·张协·七命八首之二》:「纵棹随风,弭楫乘波。」同「櫂 」。
  1. 划船、泛舟。《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宋·苏轼〈好事近·湖上雨晴时〉词:「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同「櫂 」。

棹 [ zhuō ]

  1. 可放置东西的家具。如:「方棹」、「圆棹」。同「桌 」。
北飞(北飞)
宋书五行志蜀刘禅建兴九年十月江阳至江州有鸟从江南飞渡江北不能达堕水死者以千馀是时诸葛亮连年动众志吞中夏而终死渭南所图不遂又诸将分争颇丧徒旅鸟北飞不能达堕水死皆有其象也往又乐志昔有娀氏有二女居九成之台天帝使燕夜 二女覆以玉筐既而发视之燕遗二卵五色北飞不反二女作歌始为北音乳陈书徐陵传见南偃下 子夜四时歌鸿雁骞南去 燕指北飞征人难为思愿逐秋风归诗江总东飞伯劳歌见南飞下行李白醉题王汉阳厅 见南迁下 于武陵早春山 诗江草暖初绿雁行皆北飞北贾岛寄远诗门前南流水中有 飞鱼  ——《骈字类编》
雁 yàn《國語辭典》

雁 [ yàn ]

  1. 动物名。脊椎动物鸟纲雁鸭目。形状似鹅,颈和翼较长,嘴长微黄,羽淡紫褐色,鸣声嘹亮,飞时自成行列。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往南飞,为一种季节性的候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