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东海(東海)dōng hǎi
(1).海名。所指因时而异。大抵 先秦 时代多指今之 黄海 ; 秦 汉 以后兼指今之 黄海 、 东海 ; 明 以后所指始与今之 东海 相当。今之 东海 海域,北起 长江 口北岸,南以 广东省 南澳岛 至 台湾省 南端一线为界,东至 琉球群岛 。
(2).泛指东方的大海。《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鼃,不足与语东海之乐。” 汉 枚乘 《七发》:“秉意乎南山,通望乎东海,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涘。”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元 关汉卿 《西蜀梦》第四折:“来时节玉蟾出东海,去时节残月下西楼。”《红楼梦》第四回:“东海缺少白玉牀,龙王来请 金陵王 。”
(3).指我国东方滨海地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 大公 乎!’” 杨伯峻 注:“为东海诸国之表率者,可能是 姜太公 之国。”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世胙太师,以表东海。”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二州肃清,四邦咸举。乃眷北 燕 ,遂表东海。”
(4).郡名。 秦 置。 楚 汉 之际也称郯郡。治所在 郯 (今 山东 郯城 北)。 西汉 辖境相当今 山东 费县 、 临沂 、 江苏 赣榆 以南, 山东 枣庄市 、 江苏 邳县 以东和 江苏 宿迁 、 灌南 以北地区。其后历代屡有设置,辖境及治所亦有变迁。 ——《漢語大詞典》
(2).泛指东方的大海。《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鼃,不足与语东海之乐。” 汉 枚乘 《七发》:“秉意乎南山,通望乎东海,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涘。”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元 关汉卿 《西蜀梦》第四折:“来时节玉蟾出东海,去时节残月下西楼。”《红楼梦》第四回:“东海缺少白玉牀,龙王来请 金陵王 。”
(3).指我国东方滨海地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 大公 乎!’” 杨伯峻 注:“为东海诸国之表率者,可能是 姜太公 之国。”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世胙太师,以表东海。”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二州肃清,四邦咸举。乃眷北 燕 ,遂表东海。”
(4).郡名。 秦 置。 楚 汉 之际也称郯郡。治所在 郯 (今 山东 郯城 北)。 西汉 辖境相当今 山东 费县 、 临沂 、 江苏 赣榆 以南, 山东 枣庄市 、 江苏 邳县 以东和 江苏 宿迁 、 灌南 以北地区。其后历代屡有设置,辖境及治所亦有变迁。 ——《漢語大詞典》
天台山 tiān tāi shān
(1).山名。在 浙江 天台县 北。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山﹞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 天台 。” 晋 支遁 《天台山铭》序:“ 剡县 东南有 天台山 。”
(2).山势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由 赤城 、 瀑布 、 佛陇 、 香炉 、 华顶 、 桐柏 诸山组成。主峰 华顶 海拔1133米,多悬崖、峭壁、飞瀑等名胜。为 甬江 、 曹娥江 和 灵江 的分水岭。道教曾以 天台 为南岳 衡山 之佐理,佛教天台宗亦发源于此。相传 汉 刘晨 、 阮肇 入此山采药遇仙。 ——《漢語大詞典》
(2).山势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由 赤城 、 瀑布 、 佛陇 、 香炉 、 华顶 、 桐柏 诸山组成。主峰 华顶 海拔1133米,多悬崖、峭壁、飞瀑等名胜。为 甬江 、 曹娥江 和 灵江 的分水岭。道教曾以 天台 为南岳 衡山 之佐理,佛教天台宗亦发源于此。相传 汉 刘晨 、 阮肇 入此山采药遇仙。 ——《漢語大詞典》
南方 nán fāng
(1).南面,南边。表示方位。《易·说卦》:“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高亨 注:“《説卦》又以八卦配八方,离为南方,故曰‘南方之卦’也。”《仪礼·觐礼》:“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山海经·海外北经》:“臺在其东,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
(2).泛指南部地区,指 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左传·昭公十九年》:“若大城 城父 ,而寘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后汉书·杨终传》:“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新五代史·杂传·安从进》:“自 范延光 反 鄴 , 从进 已畜异志,恃 江 为险,招集亡命,益置军兵。南方贡输道出 襄阳 者,多擅留之。” 陶成章 《浙案记略》:“凡属 长江 以南,俱属南部,称曰南方。” 丁玲 《韦护》第一章三:“那南方人的 北京 腔,又柔和,又跃动。”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南部地区,指 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左传·昭公十九年》:“若大城 城父 ,而寘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后汉书·杨终传》:“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新五代史·杂传·安从进》:“自 范延光 反 鄴 , 从进 已畜异志,恃 江 为险,招集亡命,益置军兵。南方贡输道出 襄阳 者,多擅留之。” 陶成章 《浙案记略》:“凡属 长江 以南,俱属南部,称曰南方。” 丁玲 《韦护》第一章三:“那南方人的 北京 腔,又柔和,又跃动。” ——《漢語大詞典》
缙云(縉雲)jìn yún
(1).古官名。远古传说 黄帝 时夏官为缙云,并以为族氏。 唐 代以缙云为兵部之别称。《左传·文公十八年》:“ 縉云氏 有不才子。” 杜预 注:“縉云, 黄帝 时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以某忝縉云之旧僚……见託铭誌。” 唐 张说 《岳州宴别潭州王熊》诗之二:“縉云连省阁,沟水遽西东。”
(2).山名。在 浙江省 缙云县 境。又名 仙都山 。传为 黄帝 时 缙云氏 封地。
(3).县名。 唐 置。自 括苍 及 永康 两县析出。 明 清 皆属 浙江省 处州府 。今仍名 缙云 ,县治在 五云镇 。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在 浙江省 缙云县 境。又名 仙都山 。传为 黄帝 时 缙云氏 封地。
(3).县名。 唐 置。自 括苍 及 永康 两县析出。 明 清 皆属 浙江省 处州府 。今仍名 缙云 ,县治在 五云镇 。 ——《漢語大詞典》
驿 ( 驛 ) yì
驿 [ yì ]
- 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站。~馆。~丞(掌管驿站的官员)。~吏。
- 现为地名用字:龙泉~(在中国四川省)。
- 古同“绎”,络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