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寒来暑往(寒來暑往)hán lái shǔ wǎng
(1).谓四季的更替。亦泛指时光流逝。语本《易·繫辞卜》:“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南朝 宋 鲍照 《伤逝赋》:“寒往暑来而不穷,哀极乐反而有终。”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则他这兔走乌飞,寒来暑往,春日花开,可又早秋天月朗。断送了光阴,消磨了世况。” 郭小川 《他们下山开会去了》诗:“那本小书呵,仍旧带在他们的身上。十三度寒来暑往,不知又经过多少人的手掌。”
(2).谓忽冷忽热,冷热交替。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陈全词》:“ 全 尝病疟,恼恨不胜,乃製《叨叨令》以自写云:‘冷来时冷的在冰凌上卧,热来时热的在蒸笼里坐……只被你闷杀人也么哥,真的是寒来暑往人难过。’” ——《漢語大詞典》
(2).谓忽冷忽热,冷热交替。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陈全词》:“ 全 尝病疟,恼恨不胜,乃製《叨叨令》以自写云:‘冷来时冷的在冰凌上卧,热来时热的在蒸笼里坐……只被你闷杀人也么哥,真的是寒来暑往人难过。’” ——《漢語大詞典》
何时(何時)hé shí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漢語大詞典》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漢語大詞典》
了 liǎo/le《國語辭典》
了 [ liǎo ]
動- 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 完畢、結束。如:「不了了之」、「責任未了」。《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今日大案已了,我明日一早進城銷差去了。」
- 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有「一點也不……」的意思。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 與「得」、「不」等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辦得了」、「寫不了」。
- 聰明、慧黠。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了 [ le ]
助-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了」、「吃了再走」。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不耐煩、勸止等意思。如:「走了,還談這些幹什麼?」、「別哭了,事情會好轉的。」、「好了,吵了一天還不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