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十二 shí èr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漢語大詞典》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漢語大詞典》
珠帘(珠簾)zhū lián
珍珠缀成的帘子。《西京杂记》卷二:“ 昭阳殿 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珮之声。”《晋书·苻坚载记上》:“ 坚 自平诸国之后,国内殷实,遂示人以侈,悬珠帘於正殿,以朝群臣。” 唐 李白 《怨情》诗:“美人捲珠帘,深坐顰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看时节同上妆楼,手捲珠帘上玉钩。” 郁达夫 《日本竹枝词》之一:“两行红烛参差过,哄得珠帘尽上钩。” ——《漢語大詞典》
绣带(绣带)
南北朝 沈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诗 锦履并花纹,绣带同心苣。
唐 许浑 寓怀 盘金明绣带,动佩响罗襦。
唐 皇甫松 抛毬乐 其二 金蹙花毬小,真珠绣带垂。 ——《骈字类编》
唐 许浑 寓怀 盘金明绣带,动佩响罗襦。
唐 皇甫松 抛毬乐 其二 金蹙花毬小,真珠绣带垂。 ——《骈字类编》
垂 chuí《國語辭典》
垂 [ chuí ]
动- 由上往下掉落。如:「垂泪」、「垂涎」、「垂缨」。
- 留传后世。如:「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 及、将要。如:「垂危」、「功败垂成」。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垂死病中惊坐起。」
- 晚辈受长辈关爱的敬语。如:「垂爱」、「垂询」、「垂念」。
- 边疆。《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史记·卷五·秦本 纪》:「在西戎,保西垂。」通「陲」。
- 旁边。《文选·王粲·咏史诗》:「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