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天之美禄。会饮思量平生福。

王观宋代〕《减字木兰花

天之美禄。会饮思量平生福。一硕刘伶,五斗将来且解酲。
百年长解。三万六千能几日。劝饮瑶觞。祝寿不如岁月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美禄会饮思量平生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1.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3.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4.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5.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6.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7.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8.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9.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10.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1.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2.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3.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1.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美禄 měi lù
(1).《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后因以“美禄”指酒。 唐 元稹 《谢赐设状》:“陛下载分美禄,特降珍羞。空怀满腹之惭,未有沃心之便。” 元 马致远 《清江引·野兴》曲:“天之美禄谁不喜,偏只説 刘伶 醉。”
(2).高官厚禄。《南史·孔奂传》:“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  ——《漢語大詞典》
会饮(會飲)huì yǐn
聚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 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 秦王 与 赵王 会饮,令 赵王 鼓瑟。’” 唐 沈既济 《任氏传》:“ 崟 与 郑子 偕行於 长安 陌中,将会饮於 新昌里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彪》:“路由 固原 ,有邀其入城会饮者,公力辞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 天兴 三年(1234年)正月元旦, 蒙 军在城外会饮鼓吹。”  ——《漢語大詞典》
思量 sī liang
志趣和器量。《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评》:“ 黄权 弘雅思量, 李恢 公亮志业……咸以所长,显名发迹。”《晋书·魏舒传》:“司徒 剧阳子 舒 体道弘粹,思量佳远。”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怎么今日就这样骄其妻妾,思量高尚?”
(1).考虑;忖度。《晋书·王豹传》:“得前后白事,具意,輒别思量也。” 唐 杜荀鹤 《秋日寄吟友》诗:“閒坐细思量,惟吟不可忘。”《红楼梦》第二四回:“ 贾蓉 出了 荣国府 回家,一路思量,想出一个主意来。” 杨闻宇 《渠水儿悠悠》:“也不思量思量,这到底是为他呀还是害他呀!”
(2).商量。《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有一天祠,当须人祀,然后得过,於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属,如何可杀?’”《西游记》第七回:“﹝诸侯﹞又不敢打拱,又不敢混杂,众人思量,伏在地上,又走不动。”
(3).想念;相思。《敦煌曲子词·风归云遍·征夫数载》:“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 宋徽宗 《燕山亭》词:“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4).犹心思。 明 陈大声 《粉蝶儿·赏桂花》套曲:“正近著秋吟緑牕,写幽情费尽了思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六:“我费了多少思量,说过了几次,结果呢,也只落得一片痴心。”
(5).方言。顾虑。 梁斌 《播火记》三一:“话刚吐出,又想到: 志和 走了,家里只剩她一个人,就又犯了思量。”  ——《漢語大詞典》
平生 píng shēng
(1).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杜甫 《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福 fú《國語辭典》

福 [ fú ]

  1. 富贵寿考的统称。或泛称吉祥幸运的事。如:「享福」、「迎春纳福」、「造福人群」。《韩非子·解老》:「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
  2. 运气、机会。如:「口福」、「眼福」、「耳福」。
  3. 祭祀用的酒或肉。《国语·晋语二》:「骊姬受福,乃寘鸩于酒。」
  4. 姓。如唐代有福信。
  1. 神佑、佑助。《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 古代妇女行礼时,将手放在腰部合拳敬拜称为「福」。《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婆子千恩万谢的福了一回,便道:『今日老身偶有杯水酒,将来与大娘消遣。』」
  1. 幸运的。如:「福星福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