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李煜五代〕《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
红叶飕飗竞鼓声。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晚雨秋阴感时心绪

晚雨
唐 韩愈 游城南十六首 其十一 晚雨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唐 孟郊 溧阳秋霁 晚雨晓犹在,萧寥激前阶。
唐 李咸用 投所知 挂檐晚雨思山阁,拂岸烟岚忆钓矶。  ——《骈字类编》
秋阴(秋阴)
唐 韦应物 效何水部二首 其二 夕漏起遥恨,虫响乱秋阴。
唐 孙翃 奉酬张洪州九龄江上见赠 怅别秋阴尽,怀归客思长。
唐 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衮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 罗隐 汉江上作 云生岸谷秋阴合,树接帆樯晚思来。  ——《骈字类编》
酒 jiǔ《國語辭典》

酒 [ jiǔ ]

  1. 用米、麦或水果等发酵酿制而成,内含酒精的刺激性饮料。如:「米酒」、「葡萄酒」。宋·陆游〈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三首之三:「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
乍 zhà《國語辭典》

乍 [ zhà ]

  1. 突然。《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唐·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 初、刚刚。如:「乍暖还寒」、「新来乍到」、「霪雨乍晴」。
  3. 暂时。《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
  4. 怎、哪。《西游记·第三三回》:「乍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
  1. 因害怕而颤抖。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不由我意张狂,心惊乍。」
  2. 壮著、放大。《红楼梦·第六七回》:「那兴儿听见这个声音儿,早已没了主意了,只得乍著胆子进来。」
醒 xǐng《國語辭典》

醒 [ xǐng ]

  1. 酒醉或昏迷後恢復正常。如:「甦醒」、「清醒」。《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2. 睡眠狀態結束或尚未入睡。如:「你還醒著嗎?」。唐·韓愈〈東都遇春〉詩:「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3. 覺悟、明白。如:「覺醒」、「醒悟」。
  1. 顯明、清楚。如:「醒目」、「醒眼」。

醒 [ ​xīng ]

  1. (一)​之又音。
感时(感時)gǎn shí
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汉 王逸 《九思·哀岁》:“岁忽忽兮惟暮,余感时兮悽愴。” 唐 杜甫 《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清 吴敏树 《九日鹿角登高》诗序:“而骚人赋客,又或喜为感时伤物之语,以益其悲。” 钱基博 《吴禄贞传》:“ 禄贞 能为诗,感时抚事,随口吟唱,如不经意。”  ——《漢語大詞典》
心绪(心緒)xīn xù
心思,心情。 隋 孙万寿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心緖乱如麻,空怀畴昔时。” 宋 欧阳修 《与孙威敏公书》:“昨日 范公 宅得书,以埋铭见託。哀苦中无心绪作文字,然 范公 之德之才,岂易称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但重整云鬟,再施铅粉,丈夫已亡,有何心绪?” 李广田 《没有名字的人们》:“他已很少再有到街头或邻家去夜谈的心绪。”  ——《漢語大詞典》
杳 yǎo《國語辭典》

杳 [ yǎo ]

  1. 幽暗、深远。《说文解字·日部》:「杳,冥也。」《楚辞·屈原·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二》:「其坳两 旁石峰东西涌起,而坳中则下陷成井,灌木丛翳其间,杳不可窥。」
  2. 辽阔无边。唐·王维〈临高台送黎拾遗〉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宋·王安石〈送裴如晦宰吴江〉诗:「霜泽与天杳,旁临无限情。」
  1. 不见踪影,毫无消息。形容渺茫沉寂。如:「杳无音信」、「杳无人踪」。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1. 古同“傩”。
平 píng《國語辭典》

平 [ píng ]

  1. 不高不低、不凸出的。如:「平地」、「平房」、「平沙」。唐·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宋·陆游〈初发夷陵〉诗:「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2. 协调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3. 均等的。如:「平均」、「平等」。
  4. 安宁的。如:「心平气和」、「风平浪静」。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 没有战争的。如:「和平」、「太平」。唐·韩愈〈争臣论〉:「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6. 寻常的。如:「平日」、「平时」、「平常」。
  7. 不分胜负的。如:「平手」。
  8. 缺少变化的。如:「声音低平」。
  1. 公正的、无偏倚的。如:「平分」、「平反」。
  2. 不高不低的。如:「平推」、「平铲」。
  1. 使安定、征服。如:「平乱」、「跨海平魔」。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 媾和、和好。《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
  3. 压抑。如:「怨气难平」。
  4. 犁平、辗平、推平。如:「去将地平一平。」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平声 」条。
  2. 大陆地区北平市的简称。如:「王兄今日赴平公干。」
  3. 姓。如汉代有平当。

平 [ pián ]

  1. 辨别。参见「平章百姓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