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
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
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
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
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
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
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
千峰夹水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此中岂是久留处,便欲烧丹从列仙。
爱听松风且高卧,飕飕吹尽炎氛过。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闻君往年游锦城,章仇尚书倒屣迎。
飞笺络绎奏明主,天书降问回恩荣。
肮脏不能就珪组,至今空扬高蹈名。
夫子工文绝世奇,五松新作天下推。
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
一时相逢乐在今,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
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
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
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
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
千峰夹水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此中岂是久留处,便欲烧丹从列仙。
爱听松风且高卧,飕飕吹尽炎氛过。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闻君往年游锦城,章仇尚书倒屣迎。
飞笺络绎奏明主,天书降问回恩荣。
肮脏不能就珪组,至今空扬高蹈名。
夫子工文绝世奇,五松新作天下推。
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
一时相逢乐在今,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代-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 參見「吾吾 」條。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谢 ( 謝 ) xiè
谢 [ xiè ]
-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意。面~。致~。感~。
- 认错,道歉:~过。~罪。
- 推辞:~绝。闭门~客。
- 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 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 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 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 姓。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动-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 姓。如汉代有尚长。
邀 yāo《國語辭典》
邀 [ yāo ]
动- 招请、约请。如:「应邀出席」。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求取。如:「邀功」。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诗:「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不妄希求恩顾以全禄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
- 拦截、阻挡。《旧唐书·卷一三五·卢杞传》:「长安为之罢市,百姓相率千万众邀宰相于道诉之。」
彦 ( 彥 ) yàn
彦 [ yàn ]
- ◎ 古代指有才学、德行的人:俊~。~士。
伯 bó/bǎi/bà《國語辭典》
伯 [ bó ]
读音 名- 兄长。古人以为兄弟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最大。
- 称谓:➊ 尊称父亲的哥哥。如:「大伯」、「二伯」。➋ 尊称丈夫的哥哥为「伯」。➌ 尊称年龄或辈分较高的人。如:「老伯」、「世伯」。
- 古代封建制度里,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第三等。
- 用以称擅长某种才艺的人。如:「诗伯」、「画伯」。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伯宗,楚国有伯州犁。
伯 [ bà ]
名- 古称诸侯的盟主。《左传·成公二年》:「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唐·孔颖达·正义:「伯者,长也。言为诸侯之长也。郑玄云:『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教。』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通「霸」。
- 称霸、统领。《战国策·秦策一》:「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伯 [ bǎi ]
语音名- 称谓。称丈夫的哥哥。如:「大伯子」、「二伯子」。
异代(異代)yì dài
(1).后代,后世。《文选·班固〈幽通赋〉》:“ 虞 《韶》美而仪凤兮, 孔 忘味於千载;素文信而厎麟兮, 汉 賔祚于异代。” 李周翰 注:“賔祚,谓礼其后祚也。异代,谓 汉 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大丈夫不能立功业,为异代之所称,岂可夺人爱姬,为己之嬉娱。”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 浚 终不得侑食,则 浚 在当时已有定论矣。岂有见摈於本国,而崇祀於异代者。”
(2).指后世之人。 唐 李咸用 《览文僧卷》诗:“虽无先圣耳,异代得闻《韶》。”
(3).不同时代;不同世代。 三国 魏 曹植 《辨道论》:“ 桀 紂 殊世而齐恶,姦人异代而等伪。”《南史·萧允传》:“ 允 又为长史,带 会稽 郡丞。行经 延陵季子 庙,设苹藻之荐,託异代之交,为诗以叙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夫圣人用心,异代同体。”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十二:“力振衰淫 伯玉 功, 卢 王 宋 沉 未为功; 考亭 异代真知己,特识曾推《感遇》工。”
(4).前代,前世。《新唐书·李绛传》:“圣人选当代之人,极其才分,自可致治。岂借贤异代,治今日之人哉?” 唐 周繇 《经故宅有感》诗:“异代图书藏几篋,倾城罗綺散谁家。”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 刘向 《列仙传》、 葛洪 《神仙传》、 沈汾 《续仙传》、 曾慥 《集仙传》,以异代事著于本朝者。” ——《漢語大詞典》
(2).指后世之人。 唐 李咸用 《览文僧卷》诗:“虽无先圣耳,异代得闻《韶》。”
(3).不同时代;不同世代。 三国 魏 曹植 《辨道论》:“ 桀 紂 殊世而齐恶,姦人异代而等伪。”《南史·萧允传》:“ 允 又为长史,带 会稽 郡丞。行经 延陵季子 庙,设苹藻之荐,託异代之交,为诗以叙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夫圣人用心,异代同体。”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十二:“力振衰淫 伯玉 功, 卢 王 宋 沉 未为功; 考亭 异代真知己,特识曾推《感遇》工。”
(4).前代,前世。《新唐书·李绛传》:“圣人选当代之人,极其才分,自可致治。岂借贤异代,治今日之人哉?” 唐 周繇 《经故宅有感》诗:“异代图书藏几篋,倾城罗綺散谁家。”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 刘向 《列仙传》、 葛洪 《神仙传》、 沈汾 《续仙传》、 曾慥 《集仙传》,以异代事著于本朝者。” ——《漢語大詞典》
风流(風流)fēng liú
(1).风流动或流逝。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 风流云散 ”。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各 gè/gě《國語辭典》
各 [ gè ]
代- 指代一定群体中的不同个体本身。如:「各自」。《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 每。如:「各个」。《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
一时(一時)yī shí
(1).一个季度。《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韦昭 注:“三时,春夏秋;一时,冬也。”《淮南子·天文训》:“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魏书·刑罚志》:“ 崔纂 可免郎,都坐尚书,悉夺禄一时。”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臣闻古者兵出於农,故三时耕稼,一时閲武。”
(2).一个时期。《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
(3).一代;当代。《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 祭肜 , 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 、 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
(4).一个时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
(5).暂时;一会儿。《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 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 ,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
(6).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 ,践乱 燕 ,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 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
(7).即时,立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
(9).同时,一齐。《晋书·李矩传》:“ 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
(10).犹一旦。《汉书·吴王濞传》:“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 ——《漢語大詞典》
(2).一个时期。《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
(3).一代;当代。《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 祭肜 , 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 、 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
(4).一个时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
(5).暂时;一会儿。《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 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 ,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
(6).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 ,践乱 燕 ,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 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
(7).即时,立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
(9).同时,一齐。《晋书·李矩传》:“ 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
(10).犹一旦。《汉书·吴王濞传》:“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