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庄严一一出御帑,蜿蜒绣袋荣砗磲。

秦观宋代〕《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

薄伽梵相含空虚,化人分段同璠璵。
尔来示灭二千岁,真骨万里传中区。
钱塘有尼号法照,得自禁掖藏金铺。
欲因此胜高构阁,假设象似开群愚。
偶从好事至霅上,持出瞻玩相欢娱。
灵牙宝色玉不如,上有无数光明珠。
庄严一一出御帑,蜿蜒绣袋荣砗磲。
是时宾客尽上士,回向已登十地初。
殷勤称赞出软语。坐人顾眄惊俗污。
因悲人生信如梦,浪逐声劫霜鬓须。
一源清净谁复无,枉入诸趋更崎岖。
愿因今日诣真际,古松白日常萧疏。
乃知金仙妙难测,余润普及沾凡枯。
况复老尺亦才辩,朱甍碧凡非难图。
行看迢嶢倚青嶂,翁妪颂说倾三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庄严一一出御蜿蜒砗磲

庄严(莊嚴)zhuāng yán
(1).装饰端正。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王太后皆庄严,将入朝。”
(2).庄重而严肃。《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於远处而殯葬之。”《朱子语类》卷八七:“人不可以不庄严,所谓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张天翼 《华威先生》:“ 华威先生 的态度很庄严。”
(3).指文辞典雅庄重。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盖其文虽格律稍疎,然词藻庄严絶俗,因擢为第一人。”
(4).指建筑物壮盛严整。《宋书·夷蛮传·呵罗陁国》:“城郭庄严,清浄无秽。”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但见兰若庄严,莲臺整肃。”
(5).佛教谓用善美之物盛饰国土。《阿弥陀经》:“ 舍利弗 ,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如: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6).谓建筑寺塔,装饰佛像。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明悬尼寺》:“有三层塔一所,未加庄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於 归化城 立庙,以八寳庄严佛像。”
(7).指佛菩萨像端庄威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见 观自在菩萨 妙相庄严,威光赫奕。”
(8).佛教谓以福德等净化身心。有戒、三昧、智慧、陀罗尼四种庄严。见《大集经》卷一。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 清 俞樾 《小浮梅闲话》:“身体端正,福德庄严。”
(9).佛教语。指宏伟精妙境界。 锺动 《香江冬夜临海望月》诗:“何不策高足,竞此庄严界。”  ——《漢語大詞典》
一一 yī yī
(1).逐一;一个一个地。《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 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 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嘆惋。” 宋 苏轼 《次韵答子由》:“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老舍 《四世同堂》第一部十四:“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 北平 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2).完全。《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偏讳” 汉 郑玄 注:“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 孔颖达 疏:“谓两字作名,不一一讳之也。”《西游记》第五七回:“向后再不敢行凶,一一受师父教诲。”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3).旧时书信常用语。谓详细叙述。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辞多不可一一,粗举大纲,以当谈笑。” 晋 王羲之 《羊参军帖》:“ 羊参军 寻至,具一一。”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 愈 眼疾,比剧,甚无聊,不復一一。” 宋 车若水 《脚气集》卷上:“ 王右军 帖,多于后结写不具,犹言不备也。有时写不备,其不具草书似不一一。 蔡君謨 帖竝写不一一,亦不失理。”
(4). 汉 扬雄 《太玄》用语。谓玄象之始。《太玄·莹》:“夫一一,所以摹始而测深也。” 范望 注:“一一起於黄泉,故谓之始;在泉之中,故测深也。”  ——《漢語大詞典》
出御 chū yù
(1).出外娶妻;到外地入赘。《吕氏春秋·上农》:“苟非同姓,农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农也。” 高诱 注:“御,妻也。”
(2).出外治理。 晋 陆云 《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之一:“知机日难,子达其微。入辅帷幄,出御千里。”《晋书·齐王攸传》:“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岳。”
(3).帝王车驾临幸。《明史·刘宗周传》:“乞陛下出御 皇极门 ,延见百僚,明言宗庙山陵在此,固守外无他计。”  ——《漢語大詞典》
帑 tǎng/nú《國語辭典》

帑 [ nú ]

  1. 儿子、子孙。《诗经·小雅·常棣》:「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汉·毛亨·传:「帑,子也。」通「孥」。
  2. 妻与子的合称。《左传·文公六年》:「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晋·杜预·注:「帑,妻子也。」通「孥」。

帑 [ tǎng ]

  1. 贮藏钱财的府库。汉·邯郸淳《笑林·汉世老人》:「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旧唐书·卷一七九·郑綮传》:「罢郡,有钱千缗,寄州帑。」
  2. 国有的钱财、公款。如:「公帑」、「国帑」。《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以为虚费府帑。」《儒林外史·第九回》:「这项银子,非赃非帑,何以便行监禁?」
蜿蜒 wān yán
亦作“ 蜿蜑 ”。
(1).龙蛇等曲折爬行貌。 唐 刘禹锡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引》:“如青龙蜿蜒,冰澈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豢蛇》:“蛇乃俯首入东室,蜿蜒移时,其躯始尽。” 秦牧 《花城·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首先,他们得开辟草莱,支起了篷帐,和遍地蜿蜒爬行的毒蛇和蜈蚣周旋着。”
(2).萦回屈曲貌。 汉 李尤 《德阳殿赋》:“连璧组之润漫,杂虬文之蜿蜒。” 唐 孟郊 《石淙》诗之四:“蜿蜒相缠掣,犖确亦迴旋。” 宋 苏洵 《仲兄字文甫说》:“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紆餘委虵,婉蜑沦涟。” 明 方孝孺 《点山精舍记》:“ 朝翰 能为诗,执笔作行草书,蜿蜒满纸。” 冰心 《斯人独憔悴》:“忽然一缕黑烟, 津 浦 路的晚车,从地平线边蜿蜒而来。”  ——《漢語大詞典》
绣 ( 綉 繡 ) xiù
绣 [ xiù ]
  1. 用丝线等在绸和布上缀成花纹或文字:~字。~花。刺~。
  2. 绣成的物品:粤~。苏~。湘~。锦~山河。锦心~口(形容文思、词藻都优美、华丽)。
袋 dài《國語辭典》

袋 [ dài ]

  1. 装东西的器物。如:「口袋」、「背袋」、「衣袋」、「布袋」。
  2. 具有容纳或盛装作用的部位或器具。如:「脑袋」、「旱烟袋」。
  3. 量词。计算袋装物的单位。如:「他买了一袋米。」、「他一天抽两袋烟。」
荣 ( 榮 ) róng
荣 [ róng ]
  1. 草木茂盛,引申为兴盛:~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悴(荣枯)。
  2. 受人敬重,与“”相对:光~。~升。~誉。
  3. “梧桐”的别称。
  4. 草开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绿叶素~。~华。
  5. 姓。
砗磲(硨磲)chē qú
(1).次于玉的美石。《广雅·释地》:“蜀石、碝、玫、硨磲……石之次玉。”
(2).软体动物,栖息热带海洋中。肉可食用。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长可达一米,可制器皿及装饰品。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砗磲》:“ 南海 有蚌属曰硨磲,形如大蚶,盈三尺许,亦有盈一尺以下者,惟其大者为贵。”
(3).指其介壳。古称七宝之一。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 魏武帝 以玛瑙石为马勒,硨磲为酒椀。”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游净土》:“嵌珊瑚硨磲玛瑙,光射月轮孤。” 清 朱彝尊 《赠许容》诗:“吾生好奇颇嗜此,硨磲犀象罗笥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这洋枪队过完之后,还有一个押队官,戴着硨磲顶子,骑着马。”
(4).特指酒杯。 明 屠隆 《綵毫记·展武相逢》:“斩头颅报怨都城,把硨磲使酒侯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