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甫奚斯鸿鴈行,彼何人哉唐漫郎。
杨万里〔宋代〕《谢邵德称示淳熙圣孝诗》
古人浪语笔如椽,何人解把笔题天。
昆仑为笔点海水,青天借作一张纸。
作商猗那周皇矣,廷尉簿正邵夫子。
淳熙圣孝贯三光,题大如天谁敢当。
夫子一洒金玉章,银河吹笙间琳琅。
吉甫奚斯鸿鴈行,彼何人哉唐漫郎。
夜来玉虫杂金粟,老夫春寒眠不足。
起来拾得圣孝诗,灯花阿那圣得知。
昆仑为笔点海水,青天借作一张纸。
作商猗那周皇矣,廷尉簿正邵夫子。
淳熙圣孝贯三光,题大如天谁敢当。
夫子一洒金玉章,银河吹笙间琳琅。
吉甫奚斯鸿鴈行,彼何人哉唐漫郎。
夜来玉虫杂金粟,老夫春寒眠不足。
起来拾得圣孝诗,灯花阿那圣得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吉甫 jí fǔ
指 周宣王 贤臣 尹吉甫 。又称 兮伯吉父 。姓 兮 ,名 甲 ,字 伯吉父 (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曾率师北伐 玁狁 至 太原 。遗物有《兮甲盘》。《诗·小雅·六月》:“文武 吉甫 ,万邦为献。”后代诗文中多以之作贤能宰辅的典型。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察之上代,则 奚斯吉甫 之徒鸣玉鸞於前。”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救文之弊,自相公之造也。当有 吉甫 辈,颂君之德。” 清 钱谦益 《益都任氏寿宴序》:“《六月》之诗,美 吉甫 之燕喜,受祉来归。” ——《漢語大詞典》
奚斯 xī sī
良马名。 三国 魏 刘劭 《赵都赋》:“其器用、良马则……飞兔、奚斯、常驪、紫燕。” ——《漢語大詞典》
鸿 ( 鴻 ) hóng
鸿 [ hóng ]
- 大雁:~雁。~毛。雪泥~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 大:~博。~图。~沟。~儒。~福。~运。~烈。
- 指书信:来~。
- 姓。
鴈 yàn《國語辭典》
鴈 [ yàn ]
- 同「雁 」。
行 háng/xíng《國語辭典》
行 [ xíng ]
动- 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难行」、「锦衣夜行」。《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往。《诗经·秦风·无衣》:「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 韵〉:「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 移动、流动。如:「运行」。《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流通。如:「流行」、「风行一时」、「通行全国」、「发行报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做、从事。如:「行医」、「行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 实施。《易经·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唐·孔颖达·正义:「因推此以可变而施行之,谓之通也。」
- 经历。《聊斋志异·卷二·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 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就行了。」
- 道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 行书的简称。如:「行草」、「行楷」。
-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饮马长城窟行〉。
-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汉·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 姓。如汉代有行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能干、干练。如:「你真行。」、「他在这方面行得很。」
- 不久、将要。如:「行将就木」。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 且。《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行 [ háng ]
名- 行列。直列为行,横排为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 量词。计算成排东西的单位。如:「一行树」、「一目十行」。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营业交易的机构。如:「银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库」。
- 职业。如:「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三句话不离本行」。
- 表处所,用于人称之后。宋·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浒传·第一四回》:「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行 [ xìng ]
名- 行为举止。如:「品行」、「操行」、「兽行」、「德行」。《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行 [ hàng ]
- 参见「行行」、「树行子」等条。
彼 bǐ《國語辭典》
彼 [ bǐ ]
代- 那、那个、那里。与「此」相对。如:「彼时」、「彼处」、「厚此薄彼」。《战国策·赵策》:「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横此大江,淹彼南汜。」
- 他。如:「彼等」、「彼辈」、「知己知彼」。《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唐·韩愈〈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哉 zāi《國語辭典》
哉 [ zāi ]
副- 始。《尔雅·释诂》:「哉,始也。」
- 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如:「何足道哉!」《诗经·邶风·北门》:「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 表示惊叹的语气。如:「大哉中华!」。《文选·宋玉·风赋》:「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表示悲哀的语气。如:「呜呼哀哉!」
- 表示肯定的语气。《左传·宣公十一年》:「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
- 吴语。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海上花列传·第一回》:「比仔从前省得多哉。」同「了 」。
唐 táng《國語辭典》
唐 [ táng ]
名- 朝代名:➊ 传说中帝尧的时代。➋ 参见「唐朝 」条。➌ 参见「[[后唐]]」条。➍ 参见「[[南唐]]」条。
- 中国的别称。如:「唐装」、「唐人街」。
- 庭院中的道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
- 姓。如明代有唐顺之。
- 广大。《文选·枚乘·七发》:「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 参见「[[荒唐]]」条。
- 参见「唐突 」条。
- 虚、空。如:「功不唐捐」。
漫郎 màn láng
(1).指 唐 朝 元结 。 唐 颜真卿 《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序:“将家 瀼 滨,乃自称浪士,著《浪説》七篇。及为郎,时人以浪者亦漫为官乎,遂见呼为‘漫郎’。” 宋 黄庭坚 《彫陂》诗:“穷山为吏如 漫郎 ,安能为人作嚆矢。” 宋 朱熹 《寿母生朝》诗之三:“徙居邂逅成嘉遯,捧檄因循愧 漫郎 。”
(2).借指放浪形骸不守世俗检束的文人。 郁达夫 《穷乡独立日暮苍茫顾影自伤漫然得句》诗:“只愁物换星移后,反被旁人唤 漫郎 。” ——《漢語大詞典》
(2).借指放浪形骸不守世俗检束的文人。 郁达夫 《穷乡独立日暮苍茫顾影自伤漫然得句》诗:“只愁物换星移后,反被旁人唤 漫郎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