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卜隣陋巷,慕孔圣人获麟作传之风规。

释绍昙宋代〕《赞延庆谦山主寿像

谦德有光,慈心摄物。
等冤亲不与较量,混尘俗初无间隔。
熙熙外气融冰谷之春,汪汪乎胸吞云梦之泽。
乐羲皇世,含饴弄孙。
下陈蕃榻,倒屐迎客。
眼睛头烨烨光明幢,脚跟下尘尘清泰国。
卜隣陋巷,慕孔圣人获麟作传之风规。
摵碎明珠,有郁山主骑驴过桥之标格。
诚所谓入廛垂手,我自调心。
继百世凛然,见古道之颜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陋巷孔圣人获麟风规

卜 ( 蔔 ) bǔ/bo《國語辭典》

卜 [ bǔ ]

  1. 古人灼烧龟甲或牛骨,辨视其裂纹以推断事情吉凶的行为。如:「占卜」、「龟卜」。
  2. 泛指一般预测吉凶的方法。如:「卜卦」。清·王漁洋〈灞橋寄內〉詩二首之二:「閨中若問金錢卜,秋雨秋風過灞橋。」
  3. 掌管问卜之事的人。《楚辭·屈原·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往見太卜鄭詹尹。」《禮記·王制》:「凡執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醫卜及百工。」
  4. 古剧脚色名称。饰演老妇人,如今戏中的老旦。如:「卜儿」。《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五出》:「(末卜商量介)​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5. 姓。如春秋时卫国有卜商,清代有卜舜牟。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灼龟占卦。《左傳·僖公四年》:「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
  2. 预料、事先推断。如:「未卜先知」、「胜败可卜」。《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試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3. 选择。如:「卜居」、「卜邻」。《左傳·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鄰是卜。」宋 ·陸遊〈呂從事夫人方氏墓誌銘〉:「以潦水齧墓趾,改卜於舊墓少東二百步。」
隣 lín《國語辭典》
  1. 「邻 」的异体字。
陋巷 lòu xiàng
(1).简陋的巷子。《论语·雍也》:“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一说,狭小简陋的居室。 刘宝楠 正义:“ 颜子 陋巷,即《儒行》所云‘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解者以为街巷之巷,非也。” 清 唐孙华 《连雨》诗:“贫突断炊烟,陋巷少行跡。” 郁达夫 《雁荡山的秋月》:“此行若果,那么我们的志愿也毕,可以永远老死在蓬窗陋巷之中了。”
(2).借指贫寒。 晋 潘岳 《杨仲武诔》:“虽舅氏隆盛,而孤贫守约,心安陋巷,体服菲薄,余甚奇之。” 宋 欧阳修 《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陋巷之士,甘藜藿而修仁义,毁誉不干其守,飢寒不累其心。”
(3).借指贫寒之家。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书丹元子宁极斋》:“ 王郎 濯紈綺,意与陋巷亲。”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巷”。  ——《漢語大詞典》
慕 mù《國語辭典》

慕 [ mù ]

  1. 思念、想念。如:「思慕」。《孟子·万章上》:「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董西厢·卷一》:「一时间见了他,十分地慕想他。」
  2. 爱羡、敬仰。如:「羡慕」、「爱慕」、「仰慕」。《庄子·徐无鬼》:「蚁慕羊肉,羊肉膻也。」
  1. 姓。如宋代有慕洧。
孔圣人(孔聖人)kǒng shèng rén
见“ 孔圣 ”。  ——《漢語大詞典》
获麟(獲麟)huò lín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漢語大詞典》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风规(風規)fēng guī
(1).风度品格。《宋书·张敷传》:“司徒故左长史 张敷 ,贞心简立,幼树风规。” 唐 白居易 《除孔戣等官判》:“驾部郎中 薛存诚 :廉洁直方,饰以词藻;中立不倚,介然风规。”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邱军门 致 浙 抚书谓扫荡鲸鯢,肃清海甸,总是大快事,不必计较功伐。真名将风规也。”
(2).指文艺作品的风格。 宋 苏辙 《吴冲卿夫人秦国挽词》之二:“《雅》《颂》成章早,《春秋》发论长。风规留 叔向 ,文采似 中郎 。”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金陵南唐画手》:“ 金陵 艾宣 ,工画花竹翎毛,孤标雅致,别是风规。”
(3).风纪法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二郎适以人命被逮,直指廵方者,为 程 同谱,风规甚烈。”
讽谏规劝。《文选·张衡〈东京赋〉》:“故 相如 壮《上林》之观, 扬雄 逞《羽猎》之辞,虽系以隤墙填壍,乱以收罝解罘,卒无补於风规,祇以昭其愆尤。” 薛综 注:“规,犹諫也。”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其词何亹亹,宛若对风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