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没 ( 沒 ) méi/mò《國語辭典》
- 「沒 」的異體字。
边疆(邊疆)biān jiāng
亦作“ 边壃 ”。亦作“邉疆”。
(1).靠近国界的领土。《左传·昭公十四年》:“好於边疆,息民五年,而后用师,礼也。”《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从 孝文皇帝 亡来,免得塞庭无事, 汉 家将作,你的的专知抄畧边壃,今日捉降,若生是?” 唐 杜甫 《夏夜叹》:“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明 何景明 《漠将篇》:“飞符插羽募精强,连营列阵扫邉疆。” 丁玲 《杜晚香》:“保卫边疆,建设边疆。”
(2).边际。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西圻野老》:“蚕收百箔桑蔽野,麻麦极望无边疆。” ——《漢語大詞典》
(1).靠近国界的领土。《左传·昭公十四年》:“好於边疆,息民五年,而后用师,礼也。”《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从 孝文皇帝 亡来,免得塞庭无事, 汉 家将作,你的的专知抄畧边壃,今日捉降,若生是?” 唐 杜甫 《夏夜叹》:“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明 何景明 《漠将篇》:“飞符插羽募精强,连营列阵扫邉疆。” 丁玲 《杜晚香》:“保卫边疆,建设边疆。”
(2).边际。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西圻野老》:“蚕收百箔桑蔽野,麻麦极望无边疆。” ——《漢語大詞典》
暴雨 bào yǔ
(1).大而急的雨。《管子·小匡》:“时雨甘露不降,飘风暴雨数臻,五穀不蕃,六畜不育。”《清史稿·灾异志三》:“ 即墨 暴雨连绵,水与城齐,民舍倾頽无算。”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六章:“天色不知什么时候阴沈起来,一阵狂风过后,跟着来了一阵暴雨。”
(2).突然下大雨。《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於是暴雨,既霽而螟虫自销,百姓称曰神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山之东有 滥泉 ……阴雨无时,以秽物投之,輒能暴雨。” 宋 王得臣 《麈史·古器》:“ 应山 平靖关 之南,涧水盘紆,随山而行。忽一日暴雨,村民得小鼎於涧侧。”
(3).我国气象部门一般把1小时内降雨量在16毫米以上、12小时内降雨量在30毫米以上、24小时内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漢語大詞典》
(2).突然下大雨。《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於是暴雨,既霽而螟虫自销,百姓称曰神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山之东有 滥泉 ……阴雨无时,以秽物投之,輒能暴雨。” 宋 王得臣 《麈史·古器》:“ 应山 平靖关 之南,涧水盘紆,随山而行。忽一日暴雨,村民得小鼎於涧侧。”
(3).我国气象部门一般把1小时内降雨量在16毫米以上、12小时内降雨量在30毫米以上、24小时内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漢語大詞典》
狂风(狂風)kuáng fēng
猛烈的风。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九:“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恨无情捲地狂风刮,可怎生偏吹落我御苑名花。”《说岳全传》第六十回:“那怪不慌不忙,弄一阵狂风,将沥泉枪摄去,钻入水底,霎时风平浪息。” ——《漢語大詞典》
无处(無處)wú chǔ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漢語大詞典》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漢語大詞典》
藏 cáng/zàng《國語辭典》
藏 [ cáng ]
动- 储存。如:「收藏」、「储藏」。《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 隐匿。如:「躲藏」、「藏拙」、「藏污纳垢」。《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唐·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 怀抱。《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庄子·应帝王》:「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 姓。如南朝宋有藏凝之。
藏 [ zàng ]
名- 储存东西的地方。如:「宝藏」。《礼记·月令》:「命百官,谨盖藏。」《史记·卷三○·平准书》:「山海,天地之藏也。」
- 内脏。《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唐·李白〈东海有勇妇〉诗:「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通「脏」。
- 西藏的简称。如:「蒙藏一带」。
- 边疆民族。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西藏、西康、青海一带。旧称为「吐蕃」。
- 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如:「道藏」、「藏经」。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宝台大寺,为立禅师所建,三年前立师东游请藏,久离此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