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夫 fū/fú《國語辭典》
夫 [ fū ]
名- 古代稱成年男子為「夫」,後泛稱男子。如:「征夫」、「懦夫」。《說文解字·夫部》:「夫,丈夫也。」清·徐灝·箋:「男子已冠之偁也。」《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
- 泛指一般人。如:「千夫所指」、「萬夫莫敵」、「匹夫」。
- 夫婿。如:「姊夫」、「前夫」、「亡夫」。《樂府詩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辭三·無名氏·陌上桑詩》:「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漁夫」、「農夫」、「車夫」、「挑夫」、「樵夫」。
夫 [ fú ]
助- 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孟子·離婁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 文言文中用於句末,表示感嘆或疑問。《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曰:『吾歌,可夫?』」
- 文言文中用於句中,無義。《禮記·檀弓下》:「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
- 文言文中指示代名詞。《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
- 文言文中指示形容詞。相當於「此」、「彼」。《左傳·成公十六年》:「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壻 xù《國語辭典》
- 「婿 」的異體字。
轻薄(輕薄)qīng bó
(1).轻佻浮薄。《汉书·地理志下》:“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由斯而言,则 成帝 鱼服嫚游,乌集无度,虽外饰威重,而内肆轻薄,人君之望,不其缺如。”《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袭人 心里又着急起来,仍要拉他,只碍着 王夫人 和 寳釵 的面前,又不好太露轻薄,恰好 寳玉 一撒手就走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她恨富裕中衣轻薄的儿子有眼无珠,只看见她的外貌,却看不见她的内心。”
(2).指轻佻浮薄的人。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 江 淮 间多轻薄,妄以妖言諛 安 。”《北齐书·上党王涣传》:“﹝ 高涣 ﹞遂聚 鄴下 轻薄,凌犯郡县,为法司所纠。”《醒世姻缘传》第九回:“如今做了乡官了,有了无数的钱了,小轻薄就嫌媳妇儿丑,当不起他那大家。”
(3).侮辱玩弄。《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那妇女醒觉时,已被轻薄,欲待声张,又恐反坏名头,只得忍羞而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生甘言纠缠,但求一亲玉肌。 九郎 从之。生俟其睡寐,潜就轻薄。”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这个 内六区 的区长 阎庚 正指挥喽啰捕人、打人,看见这个瘦小的女孩子,想找便宜轻薄一下,不想碰了个没趣。”
(4).轻靡,浅薄。《北史·柳庆传》:“近代已来,文章华靡,逮于 江 左,弥復轻薄。”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此辈诚有词华,然其体轻薄,文章浮艳,必不成令器。”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学 温 李 最易入於滛哇;学 元 白 最易流於轻薄。”
(5).指物体分量轻,厚度薄。《史记·平準书》:“今半两钱法重四銖,而姦或盗摩钱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 宋 梅尧臣 《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诗:“而今制作已轻薄,比於古纸诚堪嗤。”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二)》:“例如现在器具之轻薄草率(世间误以为灵便),建筑之偷工减料,办事之敷衍一时,不要‘好看’,不想‘持久’,就都是出于同一病源的。”
(6).微薄,菲薄。 唐 张说 《观音菩萨像颂》:“轻薄束脩而归厚,流亡襁负而来復。”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你看这白银二锭,春衣一套,鞍马一副,齎发贤士。权为路费,休嫌轻薄。”《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老夫聊备三百金,权充路费……勿谓老夫轻薄,为负恩人也!”
(7).轻盈纤弱。 唐 罗虬 《比红儿诗》:“金粟妆成扼臂环,舞腰轻薄瑞云间。” 明 徐渭 《眼儿媚·书唐伯虎所画美人》词:“ 吴 人惯是画 吴 娥,轻薄不胜罗。”
(8).谓减少,减轻。《后汉书·陈宠传》:“方今圣德充塞,假于上下,宜隆先王之道,荡涤烦苛之法。轻薄箠楚,以济羣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本朝富民之多》:“本朝轻薄徭税,休养生息百有餘年,故海内殷富,素封之家,比户相望。”
(9).轻视鄙薄;不尊重。《汉书·王尊传》:“劾奏 尊 ‘妄詆欺非谤赦前事,猥歷奏大臣,无正法,饰成小过,以涂污宰相,摧辱公卿,轻薄国家,奉使不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见 赵琮 是个多年不利市的寒酸秀才,没一个不轻薄他的。”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翻译》:“许多新起的论者,今年都在开始轻薄着贩来的洋货。”
(10).卑贱;低微。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命轻薄,身微贱。”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名分轻薄,俸钱些小,家私暴,又不会畊种锄鉋,倚仗着笞杖徒流绞。” ——《漢語大詞典》
(2).指轻佻浮薄的人。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 江 淮 间多轻薄,妄以妖言諛 安 。”《北齐书·上党王涣传》:“﹝ 高涣 ﹞遂聚 鄴下 轻薄,凌犯郡县,为法司所纠。”《醒世姻缘传》第九回:“如今做了乡官了,有了无数的钱了,小轻薄就嫌媳妇儿丑,当不起他那大家。”
(3).侮辱玩弄。《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那妇女醒觉时,已被轻薄,欲待声张,又恐反坏名头,只得忍羞而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生甘言纠缠,但求一亲玉肌。 九郎 从之。生俟其睡寐,潜就轻薄。”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这个 内六区 的区长 阎庚 正指挥喽啰捕人、打人,看见这个瘦小的女孩子,想找便宜轻薄一下,不想碰了个没趣。”
(4).轻靡,浅薄。《北史·柳庆传》:“近代已来,文章华靡,逮于 江 左,弥復轻薄。”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此辈诚有词华,然其体轻薄,文章浮艳,必不成令器。”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学 温 李 最易入於滛哇;学 元 白 最易流於轻薄。”
(5).指物体分量轻,厚度薄。《史记·平準书》:“今半两钱法重四銖,而姦或盗摩钱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 宋 梅尧臣 《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诗:“而今制作已轻薄,比於古纸诚堪嗤。”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二)》:“例如现在器具之轻薄草率(世间误以为灵便),建筑之偷工减料,办事之敷衍一时,不要‘好看’,不想‘持久’,就都是出于同一病源的。”
(6).微薄,菲薄。 唐 张说 《观音菩萨像颂》:“轻薄束脩而归厚,流亡襁负而来復。”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你看这白银二锭,春衣一套,鞍马一副,齎发贤士。权为路费,休嫌轻薄。”《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老夫聊备三百金,权充路费……勿谓老夫轻薄,为负恩人也!”
(7).轻盈纤弱。 唐 罗虬 《比红儿诗》:“金粟妆成扼臂环,舞腰轻薄瑞云间。” 明 徐渭 《眼儿媚·书唐伯虎所画美人》词:“ 吴 人惯是画 吴 娥,轻薄不胜罗。”
(8).谓减少,减轻。《后汉书·陈宠传》:“方今圣德充塞,假于上下,宜隆先王之道,荡涤烦苛之法。轻薄箠楚,以济羣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本朝富民之多》:“本朝轻薄徭税,休养生息百有餘年,故海内殷富,素封之家,比户相望。”
(9).轻视鄙薄;不尊重。《汉书·王尊传》:“劾奏 尊 ‘妄詆欺非谤赦前事,猥歷奏大臣,无正法,饰成小过,以涂污宰相,摧辱公卿,轻薄国家,奉使不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见 赵琮 是个多年不利市的寒酸秀才,没一个不轻薄他的。”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翻译》:“许多新起的论者,今年都在开始轻薄着贩来的洋货。”
(10).卑贱;低微。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命轻薄,身微贱。”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名分轻薄,俸钱些小,家私暴,又不会畊种锄鉋,倚仗着笞杖徒流绞。” ——《漢語大詞典》
儿 ( 兒 ) ér《國語辭典》
儿 [ rén ]
名- 同「人 」。《說文解字·儿部》:「儿,古文奇字人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八·人》:「按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則不變其本文而為人;合於下者,若『兒』若『見』則微變其本文為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翻覆 fān fù
(1).谓反覆无常;变化不定。 晋 陆机 《君子行》:“休咎相乘躡,翻覆若波澜。”《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 吕延济 注:“翻覆,不定也。” 唐 卢象 《送赵都护赴安西》诗:“黠虏多翻覆,谋臣有别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人心叵测,事后虑有翻覆。”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从我七八岁时, 中国 社会已经大大的震颠动摇之后,那疾然翻覆变更的倾向,已是猛不可当,非常之明显了。”
(2).多次重复。 唐 李频 《冬夜酬范秘书》诗:“翻覆吟佳句,何酬国士恩。” 宋 苏辙 《书〈楞严经〉后》:“杜门幽坐,取《楞严经》翻覆熟读。”《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重復在月光之下翻覆一看,口中大叫。” 叶圣陶 《四三集·一桶水》:“﹝ 孙大娘 ﹞取了两个双毫小银洋,翻覆看上几眼,就郑重地交到 张老大 手里。”
(3).反转;倾覆。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瓜》:“摘瓜法:在步道上引手而取;勿听浪人踏瓜蔓,及翻覆之。”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或以先为后,或以后为先,日月颠倒,上下翻覆。” 郑珍 《江边老叟》诗:“北风三日更不休,十室登船九翻覆!”
(4).指上下震荡。 宋 苏舜钦 《杨子江观风浪》诗:“大舰失所操,翻覆如转丸。”
(5).犹翻动。如:夜间翻覆不能眠。
(6).翻飞;翻滚。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讲解将毕赋三十韵》:“青禽乍上下,云雁飞翻覆。” 唐 徐凝 《观浙江涛》诗:“ 浙江 悠悠海西緑,惊涛日夜两翻覆。” ——《漢語大詞典》
(2).多次重复。 唐 李频 《冬夜酬范秘书》诗:“翻覆吟佳句,何酬国士恩。” 宋 苏辙 《书〈楞严经〉后》:“杜门幽坐,取《楞严经》翻覆熟读。”《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重復在月光之下翻覆一看,口中大叫。” 叶圣陶 《四三集·一桶水》:“﹝ 孙大娘 ﹞取了两个双毫小银洋,翻覆看上几眼,就郑重地交到 张老大 手里。”
(3).反转;倾覆。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瓜》:“摘瓜法:在步道上引手而取;勿听浪人踏瓜蔓,及翻覆之。”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或以先为后,或以后为先,日月颠倒,上下翻覆。” 郑珍 《江边老叟》诗:“北风三日更不休,十室登船九翻覆!”
(4).指上下震荡。 宋 苏舜钦 《杨子江观风浪》诗:“大舰失所操,翻覆如转丸。”
(5).犹翻动。如:夜间翻覆不能眠。
(6).翻飞;翻滚。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讲解将毕赋三十韵》:“青禽乍上下,云雁飞翻覆。” 唐 徐凝 《观浙江涛》诗:“ 浙江 悠悠海西緑,惊涛日夜两翻覆。”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无端(無端)wú duān
(1).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管子·幼官》:“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汉书·律历志上》:“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无端,终而復始,无穷已也。” 唐 王昌龄 《大梁途中作》诗:“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时而为和,谓之春;和升而温,谓之夏;温降而凉,谓之秋;凉升而寒,谓之冬;寒降而復为和。循环无端,所谓生生之为易也。”
(2).没有界线;没有头绪。《淮南子·俶真训》:“狡猾钝惛,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错综六情,而处无端之善否。” 晋 孙绰 《喻道论》:“六合遐邈,庶类殷充,千变万化,浑然无端。” 清 王晫 《〈快说续记〉序》:“广引博喻,错杂无端。”
(3).谓无由产生。《商君书·修权》:“下信其刑,则奸无端矣。” 高亨 注:“端借为‘耑’……草木初生为耑,无耑,言无由萌生。”
(4).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楚辞·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王逸 注:“媒理断絶,无因缘也。” 晋 陆机 《君子行》诗:“福钟恆有兆,祸集非无端。” 唐 唐彦谦 《柳》诗:“ 楚王 江畔无端种,饿损宫娥学不成。” 茅盾 《子夜》十:“﹝ 李玉亭 ﹞被人家无端疑忌,他想来又是害怕,又是不平。”
(5).指莫须有的罪名。《后汉书·徐璆传》:“ 张忠 怨 璆 ,与诸阉官构造无端, 璆 遂以罪徵。”《后汉书·李固传》:“ 李 杜 二公为大臣,不能安上纳忠,而兴造无端。”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嫌疑象类,似是而非,因机会以坐无端,借素信以设巧言。”一本作“以生无端”。《宋书·徐羡之传》:“ 羡之 等暴蔑求专,忌贤畏逼,造构贝锦,成此无端。”
(6).谓无故肆虐为害。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十二:“雪侵春事太无端,舞急微还近腊寒。” 宋 杨万里 《负丞零陵万感骤集》诗:“吾母病肺生怯寒,晚风鸣屋正无端。”《前汉书平话》卷上:“ 周勃 向军阵前便駡:‘反贼怎敢无端! 汉王 有甚亏你,教你前退番军,却向此处造反!吾特来伐罪。’” 清 徐灿 《永遇乐·病中》词:“怨东风一夜无端,狼籍几番红雨。”
(7).无心;无意。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是劳精神。”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游丝有意苦相縈,垂柳无端争赠别。”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四○:“濯罢鮫綃镜槛凉,无端重试午时妆。”
(8).无奈。表示事与愿违,或没有办法。 唐 杨巨源 《大堤曲》:“无端嫁与五陵少,离别烟波伤玉颜。” 宋 柳永 《尾犯》词:“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
(9).犹无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我年少无端,致其父子死生永隔。”
(10).为詈词。犹无赖。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你这箇无端的贼吏奸猾,将老夫一谜里欺压。”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我不合打那无端的逆贼。”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剗地喧呼,无端狂少打散我一塲惊搅。”《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龙王大駡曰:‘无端匹夫,当日在 玉帝 面前当殿辱吾,好生献出寳珠,万事皆休,如若不然,立刻一命难逃。’” ——《漢語大詞典》
(2).没有界线;没有头绪。《淮南子·俶真训》:“狡猾钝惛,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错综六情,而处无端之善否。” 晋 孙绰 《喻道论》:“六合遐邈,庶类殷充,千变万化,浑然无端。” 清 王晫 《〈快说续记〉序》:“广引博喻,错杂无端。”
(3).谓无由产生。《商君书·修权》:“下信其刑,则奸无端矣。” 高亨 注:“端借为‘耑’……草木初生为耑,无耑,言无由萌生。”
(4).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楚辞·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王逸 注:“媒理断絶,无因缘也。” 晋 陆机 《君子行》诗:“福钟恆有兆,祸集非无端。” 唐 唐彦谦 《柳》诗:“ 楚王 江畔无端种,饿损宫娥学不成。” 茅盾 《子夜》十:“﹝ 李玉亭 ﹞被人家无端疑忌,他想来又是害怕,又是不平。”
(5).指莫须有的罪名。《后汉书·徐璆传》:“ 张忠 怨 璆 ,与诸阉官构造无端, 璆 遂以罪徵。”《后汉书·李固传》:“ 李 杜 二公为大臣,不能安上纳忠,而兴造无端。”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嫌疑象类,似是而非,因机会以坐无端,借素信以设巧言。”一本作“以生无端”。《宋书·徐羡之传》:“ 羡之 等暴蔑求专,忌贤畏逼,造构贝锦,成此无端。”
(6).谓无故肆虐为害。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十二:“雪侵春事太无端,舞急微还近腊寒。” 宋 杨万里 《负丞零陵万感骤集》诗:“吾母病肺生怯寒,晚风鸣屋正无端。”《前汉书平话》卷上:“ 周勃 向军阵前便駡:‘反贼怎敢无端! 汉王 有甚亏你,教你前退番军,却向此处造反!吾特来伐罪。’” 清 徐灿 《永遇乐·病中》词:“怨东风一夜无端,狼籍几番红雨。”
(7).无心;无意。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是劳精神。”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游丝有意苦相縈,垂柳无端争赠别。”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四○:“濯罢鮫綃镜槛凉,无端重试午时妆。”
(8).无奈。表示事与愿违,或没有办法。 唐 杨巨源 《大堤曲》:“无端嫁与五陵少,离别烟波伤玉颜。” 宋 柳永 《尾犯》词:“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
(9).犹无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我年少无端,致其父子死生永隔。”
(10).为詈词。犹无赖。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你这箇无端的贼吏奸猾,将老夫一谜里欺压。”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我不合打那无端的逆贼。”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剗地喧呼,无端狂少打散我一塲惊搅。”《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龙王大駡曰:‘无端匹夫,当日在 玉帝 面前当殿辱吾,好生献出寳珠,万事皆休,如若不然,立刻一命难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