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坐中宾客皆贤豪,一一圭璧无纖瑕。

喻良能宋代〕《二月二十一日何司业集客于张园玉牒给事命予

寒食初过天气佳,帝城名园绿藏鸦。
白绵红雨互飘泊,莺啼燕哢纷交加。
司成领客当暇日,不惜醉脸生红霞。
坐中宾客皆贤豪,一一圭璧无纖瑕。
夕郎风采照今古,封驳不贷奸与衺。
紫微笔语妙天下,文锋凛凛森莫邪。
左史声名动六合,岂特畴昔传三巴。
一朝樱笋德星聚,离骚可奴玉可衙。
兰亭觞咏仅堪比,金谷歌舞徒能奢。
我有一匹好东绢,谁为作图千古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坐中宾客贤豪一一圭璧

坐中 zuò zhōng
(1).座席之中。《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项羽 既饗军士,中酒, 亚父 谋欲杀 沛公 ,令 项庄 拔剑舞坐中,欲击 沛公 , 项伯 常屏蔽之。”
(2).旧时京剧班社在演出进行中,后台设有“帐桌”,由“文武总管”坐守桌旁,指挥全班业务,叫做“坐中”。目前剧团管理后台工作已不采取此种形式。  ——《漢語大詞典》
宾客(賓客)bīn kè
(1).客人的总称。《诗·小雅·吉日》:“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唐 姚合 《晦日宴刘值录事宅》诗:“花落鶯飞深院静,满堂宾客尽诗人。”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锁门谢宾客,虽亲故人不往拜,示自尊重。”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 曾 家家运旺盛的时代,宾客盈门。”
(2).指以宾客之礼相待。 宋 王安石 《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 春秋 、 战国 时多用称他国派来的使者。《论语·公冶长》:“ 赤 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邢昺 疏:“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今考《周礼·秋官》,凡奉使典謁之职,主於大小行人、司仪、象胥诸官,皆典謁四方之宾客者也。”
(4).指贵族的门客、策士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大喜,厚遗 武安侯 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 司马贞 索隐:“《淮南·要略》云 安 养士数千,高才者八人。”
(5). 东汉 以后对依附世家豪族人口的一种称谓。《后汉书·马援传》:“ 援 以 三辅 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多,乃上书求屯田 上林苑 中,帝许之。”《三国志·魏志·李典传》:“ 典 从父 乾 ,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 乘氏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依附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 东汉 的徒附、附从、义从、客、家客、宾客、部曲等等,都是依附农民的不同称呼。”原注:“ 东汉 豪强地主的‘宾客’,不完全是依附农民,但有时依附农民也称为‘宾客’。”
(6).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 唐 代始置, 明 代以后废。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刑部五男, 乂 终郎, 丹 终宾客, 拥 终御史,公实刑部府君第某子。”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崔 出为宾客分司。”《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己丑,詔以 长孙无忌 为太子太师……諫议大夫 褚遂良 为宾客。” 胡三省 注:“太子宾客,正三品,古无此官 唐 始置。掌侍从规諫,赞相礼仪。”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贤豪(賢豪)xián háo
(1).贤明豪迈。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文侯 曰:‘子往矣,是无邑不有贤豪辩博者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柳宗元敢为诞妄》:“其称 温 之弟 恭 亦贤豪絶人者。”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开宗》:“公子贤豪,将军义侠。”
(2).贤士豪杰。《史记·刺客列传》:“ 荆軻 虽游於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鏐》:“ 起 乃为置酒,悉召贤豪为会,阴令术者徧视之,皆不足当。”《明史·俞大猷传》:“ 大猷 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 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  ——《漢語大詞典》
一一 yī yī
(1).逐一;一个一个地。《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 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 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嘆惋。” 宋 苏轼 《次韵答子由》:“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老舍 《四世同堂》第一部十四:“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 北平 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2).完全。《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偏讳” 汉 郑玄 注:“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 孔颖达 疏:“谓两字作名,不一一讳之也。”《西游记》第五七回:“向后再不敢行凶,一一受师父教诲。”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3).旧时书信常用语。谓详细叙述。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辞多不可一一,粗举大纲,以当谈笑。” 晋 王羲之 《羊参军帖》:“ 羊参军 寻至,具一一。”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 愈 眼疾,比剧,甚无聊,不復一一。” 宋 车若水 《脚气集》卷上:“ 王右军 帖,多于后结写不具,犹言不备也。有时写不备,其不具草书似不一一。 蔡君謨 帖竝写不一一,亦不失理。”
(4). 汉 扬雄 《太玄》用语。谓玄象之始。《太玄·莹》:“夫一一,所以摹始而测深也。” 范望 注:“一一起於黄泉,故谓之始;在泉之中,故测深也。”  ——《漢語大詞典》
圭璧 guī bì
(1).古代祭祀朝聘等所用的玉器。《墨子·尚同中》:“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周宣 祈雨,珪璧斯罄。”《旧唐书·王起传》:“邦国之礼,祀为大事;珪璧之议,经有前规。”
(2).指爵位、官职。 唐 韦应物 《东林精舍寄呈阎澧州冯少府》诗:“朝廷重英彦,时辈分珪璧。”
(3).比喻高尚的人品。 汉 冯衍 《奏记邓禹》:“且大将军之事,岂特珪璧其行,束修其心而已哉!”《隶释·汉北海相景君铭》:“珪璧之质,临卒不回。”
(4).比喻佳作。 明 钱子正 《复赠张柏庭》诗:“篋中珪璧几千载,舌底风雷半九州。”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纖 xiān《國語辭典》

纤 [ xiān ]

  1. 细小、轻微。如:「纤细」、「纤尘不染」。《文选·马融·长笛赋》:「微风纤妙,若存若亡。」唐·王勃〈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2. 柔美细长。如:「纤手」。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馥馥芳袖挥,泠泠纤指弹。」
  3. 节俭、吝啬。《管子·五辅》:「纤啬省用,以备饥馑。」《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周人既纤,而师史尤甚。」
  1. 精美细致的丝织品。《楚辞·宋玉·招魂》:「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文选·班固·东都赋》:「耻纤靡而不服,贱奇丽而弗珍。」
瑕 xiá《國語辭典》

瑕 [ xiá ]

  1. 玉上的斑点。如:「白璧无瑕」、「瑕不掩瑜」。《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璧有瑕,请指示王。」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玩冰壸潋滟天上下,似一片碧玉无瑕。」
  2. 过失、缺点。晋·庾亮〈让中书监表〉:「苟无大瑕,犹或见容。」唐·陈章甫〈与吏部孙员外书〉:「不以小瑕弃大美。」
  3. 间隙、空隙。《管子·制分》:「故凡用兵书,攻坚则轫,乘瑕则神。」《西游记·第五五回》:「行者自门瑕处钻将进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