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岁计簿书宁有尽,日生公事了无涯。

张伯玉宋代〕《九日蕺山戒珠寺戏呈僚友

秦望山前晓雁斜,蕺山云外看黄花。
谁能带芥关心绪,且插茱萸伴物华。
岁计簿书宁有尽,日生公事了无涯。
樽前况有兵厨酒,不待兵厨酒亦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岁计簿书日生公事了无

岁计(歲計)suì jì
(1).一年内收入和支出的计算。《庄子·庚桑楚》:“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餘。” 唐 朱庆余 《镜湖西岛言事》诗:“岁计有餘添橡实,生涯一半在渔舟。” 宋 苏辙 《民政策上五》:“捐其有餘,以备民之所不足,而不害於岁计。” 清 钱谦益 《南京户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李士高授承德郎制》:“而留都王业根本也,以岁计之不登,储蓄之不豫,朕盖憪然念之。”
(2).旧 中国 国家年度收支的总称。超支称为岁计缺损;收入大于支出,称为岁计盈余。  ——《漢語大詞典》
簿书(簿書)bù shū
(1).记录财物出纳的簿册。《周礼·天官·小宰》“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汉 郑玄 注:“要会,谓计最之簿书。” 宋 苏轼 《谢秋赋试官启》:“方将区区於簿书米盐之间,碌碌於尘埃箠楚之地。” 清 刘大櫆 《乞捐输以待周急引》:“其取息几何,其已用及未用几何,登之簿书,岁终会计。”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他说: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陈检点,尚恐不及,苦哉!苦哉!”
(2).官署中的文书簿册。《汉书·贾谊传》:“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 唐 李绅 《宿越州天王寺》诗:“休按簿书惩黠吏,未齐风俗昧良臣。” 明 李东阳 《再哭体斋迭见慰哭子韵》:“山斗正悬天下望,簿书长绕病中身。”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宪驾经临,自当远接,只因簿书碌碌,致失郊迎,多有得罪。”  ——《漢語大詞典》
宁 ( 寧 ) níng/nìng/zhù《國語辭典》

宁 [ zhù ]

  1. 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日生
无名氏测景台赋圭植于台日生于海当呈象以委照必澄霞而赋彩  ——《骈字类编》
公事 gōng shì
(1).朝廷之事;公家之事。《诗·大雅·瞻卬》:“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朱熹 集传:“公事,朝廷之事也。”《三国志·蜀志·刘巴传》:“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宋 赵升 《朝野类要·轮对》:“自侍从以下,五日轮一员上殿,谓之轮当面对,则必入时政或利便札子。若臺諫,则谓之有本职公事。” 浩然 《艳阳天》第八九章:“唉,咱们都是老干部家属了,都知道一个人在外边办公事,全家人怎么惦记着哪!”
(2).指公文,文件。 郭希仁 《从戎纪略》:“文牘函件,每日无虑五六十起,皆 幼宾 亲治,从无积压公事,治讫每至夜分。” 孙犁 《白洋淀纪事·识字班》:“查个路条,看个公事,看个报,不识字,不只是别扭,有时还会误事呢!”
(3).指案件;事件。《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朱三老 道:‘我不管闲帐。只是你家里有杀人公事,你须回去对理。’”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谁着这芭蕉叶纸扇翻合着酒,谁道这梨花样磁钵倒暗着灯。这公事要辩个分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地方见是杀人公事,道:‘不必相争,两下都走不脱。到了天明,一同见官去。’”
(4).即公事人。指罪犯。《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圣帝降輦升殿,众神起居毕,传圣旨,押过公事来。只见一个汉,项戴长枷,臂连双杻,推将来。”《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却説县尉次日正要勾摄公事,寻砚底下这幅访单,已不见了,一时乱将起来。”
(5).指宿娼狎妓、玩弄女人的勾当。 元 张可久 《红绣鞋·岁暮》曲之二:“竞酒争花公事,吟风弄月神思。” 茅盾 《子夜》八:“他( 赵伯韬 )在某某饭店包月的房间,就专门办的这桩公事。”
(6).指公物。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占吝公事,视同己物,狼心不厌矣。虽与数州,窘固在也。”  ——《漢語大詞典》
了无(了無)liǎo wú
全无;毫无。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錙銖之益也。” 唐 李白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 清 袁枚 《新齐谐·山阴风灾》:“二十四日晨起,天气清和,了无变态。”  ——《漢語大詞典》
涯 yá《國語辭典》

涯 [ yá ]

  1. 水边。《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汉·王充《论衡·验符》:「庐江皖侯国,民际有湖。皖民小男,曰陈爵陈挺,年皆十岁以上,相与钓于湖涯。」
  2. 边际。《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3. 极限。《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宋·苏轼〈答李方叔〉:「某以虚名过实,士大夫不察,责望逾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