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夕阳(夕陽)xī yáng
(1).指山的西面。《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 豳 居允荒。” 毛 传:“山西曰夕阳。”《释名·释山》:“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随日所照而名之也。”
(2).傍晚的太阳。 晋 庾阐 《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 戚叩落亚 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3).比喻晚年。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李周翰 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漢語大詞典》
(2).傍晚的太阳。 晋 庾阐 《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 戚叩落亚 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3).比喻晚年。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李周翰 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 种植,培育:~艺(“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 立,建立:~立。~敌。
-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梅花。
- 姓。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动-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首 shǒu《國語辭典》
首 [ shǒu ]
名- 头、脑袋。如:「顿首」、「叩首」、「昂首阔步」、「搔首弄姿」。
- 领袖、带头的人。如:「元首」、「罪魁祸首」、「群龙无首」。
- 开端、开始。如:「岁首」、「篇首」。
- 要领。《书经·秦誓》:「予誓告汝,群言之首。」
- 量词。计算诗、词、歌曲等的单位。如:「一首小诗」、「两首歌」。
- 方、边。如:「右首」、「东首」、「上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最高的、第一的。如:「首次」、「首富」、「首席代表」。
- 开始、最先的。如:「首创先例」、「首当其冲」。
- 朝向。《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
- 出面检举告发或自陈罪状。如:「出首」、「自首」。《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我明日就将落花上枝为由,教张覇到府,首他以妖术惑人。」
祇 zhǐ/qí《國語辭典》
祇 [ qí ]
名- 地神。如:「神祇」。《说文解字·示部》:「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
- 安心。《诗经·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俾我祇也。」汉·郑玄·笺:「一者之来见我,我则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 大。《易经·系辞下》:「不远复,无祇悔。」
祇 [ zhī ]
副- 正、恰、只。《诗经·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搅我心。」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诚,祇令事败。」或读为ㄓˇ zhǐ。
低垂 dī chuí
低低垂下。《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汉 郑玄 笺:“露之在牙,湛湛然,使物柯叶低垂。”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綵笔昔曾干气象,白头今望苦低垂。”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灯如豆,罗帐低垂。” 茅盾 《无题》:“夫人的头低垂着。他的眼光搜索的结果,发见夫人的眼皮也低垂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