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西河 xī hé
(1).河名。古称 黄河 南北流向的部分为 西河 。《书·禹贡》:“ 黑水 、 西河 惟 雍州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武侯 浮 西河 而下。”《史记·卫将军列传》:“度 西河 ,至 高闕 。”前二者指流经今 山西 、 陕西 间的一段,后者指今 宁夏 、 内蒙古 间自南而北的一段。
(2).古地区名。 春秋 时 卫 地。指 卫 之西境的 黄河 沿岸地区,即今 河南 浚县 、 滑县 及其迤南、迤北一带。《史记·孔子世家》:“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 之志。” 司马贞 索隐:“此 西河 在 卫 地,非 魏 之 西河 也。”
(3).古地区名。 战国 时 魏 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夏 居 西河 教授,为 魏文侯 师。”一说在今 山 陕 间 黄河 左右,又分为 陕西 大荔 、 韩城 和 山西 汾阳 等说,又说在今 河南 安阳 ,其时 黄河 流经 安阳 之东, 西河 意即 河 西。
(4).《礼记·檀弓上》:“﹝ 子夏 ﹞退而老於 西河 之上。”后即以“西河”为 孔子 弟子 子夏 的代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唐五经 ﹞聚徒五百辈,以束脩自给,优游卒岁,有 西河 、 济南 之风。” ——《漢語大詞典》
(2).古地区名。 春秋 时 卫 地。指 卫 之西境的 黄河 沿岸地区,即今 河南 浚县 、 滑县 及其迤南、迤北一带。《史记·孔子世家》:“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 之志。” 司马贞 索隐:“此 西河 在 卫 地,非 魏 之 西河 也。”
(3).古地区名。 战国 时 魏 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夏 居 西河 教授,为 魏文侯 师。”一说在今 山 陕 间 黄河 左右,又分为 陕西 大荔 、 韩城 和 山西 汾阳 等说,又说在今 河南 安阳 ,其时 黄河 流经 安阳 之东, 西河 意即 河 西。
(4).《礼记·檀弓上》:“﹝ 子夏 ﹞退而老於 西河 之上。”后即以“西河”为 孔子 弟子 子夏 的代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唐五经 ﹞聚徒五百辈,以束脩自给,优游卒岁,有 西河 、 济南 之风。” ——《漢語大詞典》
未可 wèi kě
(1).不可。《左传·庄公十年》:“公将鼓之, 劌 曰:‘未可。’ 齐 人三鼓, 劌 曰:‘可矣。’”《后汉书·荀彧传》:“若一旦生变,天下未可图也。” 唐 杜甫 《剑门》诗:“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然神道设教,使人知畏,亦警世之苦心,未可绳以妄语戒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民族主义的文学家在今年的一种小报上说‘ 鲁迅 多疑’,是不错的,我正在疑心这批人们也并非真的民族主义文学者,变化正未可限量呢。”
(2).未必可以。《论语·子罕》:“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 何晏 集解:“适,之也。虽学,或得异端,未必能之道。” ——《漢語大詞典》
(2).未必可以。《论语·子罕》:“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 何晏 集解:“适,之也。虽学,或得异端,未必能之道。” ——《漢語大詞典》
淹 yān《國語辭典》
淹 [ yān ]
动- 浸渍。《玉篇·水部》:「淹,渍也。」《楚辞·刘向·九叹·怨思》:「淹芳芷于腐井兮,弃鸡骇于筐簏。」唐·韩偓〈春尽日〉诗:「柳腰入户风斜倚,榆荚堆墙水半淹。」
- 滞留、停留。《楚辞·屈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唐·孟浩然〈赠王九〉诗:「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
- 水分长时间附著在皮肤上,而令人感觉不舒服。如:「胳肢窝被汗淹得难受。」
- 深入、精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新唐书·卷一一二·王义方传》:「淹究经术,性謇特,高自标树。」
淹 [ yàn ]
动- 浸没。如:「腌菜时要让水淹过菜来。」
吴 ( 吳 ) wú《國語辭典》
- 「吳 」的異體字。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动-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 量词:➊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南海 nán hǎi
(1).泛指南方的海。《书·禹贡》:“导 黑水 至于 三危 ,入于南海。” 孔 传:“ 黑水 自北而南,经 三危 ,过 梁州 入南海。” 唐 韩愈 《送区册序》:“有 区 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
(2).古代指极南地区。《左传·襄公十三年》:“赫赫 楚国 ,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礼记·祭义》:“推而放诸南海而準,推而放诸北海而準。”《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 中国 得而财之。”
(3).泛指东南亚地区,犹言南洋。
(4).指 东海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 会稽 ,祭 大禹 ,望于 南海 ,而立石刻颂 秦 德。”
(5).特指 南海观音 所在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汝志良嘉,但须要到南海去。” 吕湛恩 注:“ 观音大士 示现在 浙江 定海县 东 落伽山 ( 落伽山 孤峙海中)。故称 南海观音 。”
(6).指 南中国海 ,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周恩来 《别李愚如并示述弟》诗:“出国去,走 东海 、 南海 、 红海 、 地中海 ,一处处的浪卷涛涌,奔腾浩瀚。” 田汉 《梅兰芳纪事》诗之十七:“名山每看添生面, 南海 秋深访 厦门 。” ——《漢語大詞典》
(2).古代指极南地区。《左传·襄公十三年》:“赫赫 楚国 ,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礼记·祭义》:“推而放诸南海而準,推而放诸北海而準。”《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 中国 得而财之。”
(3).泛指东南亚地区,犹言南洋。
(4).指 东海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 会稽 ,祭 大禹 ,望于 南海 ,而立石刻颂 秦 德。”
(5).特指 南海观音 所在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汝志良嘉,但须要到南海去。” 吕湛恩 注:“ 观音大士 示现在 浙江 定海县 东 落伽山 ( 落伽山 孤峙海中)。故称 南海观音 。”
(6).指 南中国海 ,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周恩来 《别李愚如并示述弟》诗:“出国去,走 东海 、 南海 、 红海 、 地中海 ,一处处的浪卷涛涌,奔腾浩瀚。” 田汉 《梅兰芳纪事》诗之十七:“名山每看添生面, 南海 秋深访 厦门 。” ——《漢語大詞典》
终须
终究,毕竟 ——《整理自网络》
遣 qiǎn《國語辭典》
遣 [ qiǎn ]
动- 差使、派发。如:「差遣」、「先遣部队」、「调兵遣将」。《墨子·非儒下》:「乃遣子贡之齐,因南郭惠子,以见田常。」
- 释放、放走。如:「遣散」。《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
- 放逐、贬谪。汉·王符《潜夫论·贤难》:「及太子问疾,帝令吮痈,有难之色,帝不悦而遣太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 排解、消除。如:「消遣」、「排遣」。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红楼梦·第五回》:「趁著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 使、令。元·翁森〈四时读书乐〉诗:「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伏波 fú bō
(1). 汉 将军名号。 西汉 路博德 、 东汉 马援 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南朝 宋 鲍照 《代苦热行》:“ 戈船 荣既薄, 伏波 赏亦微。” 唐 刘长卿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诗:“盛府依 横海 ,荒祠拜 伏波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横海 、 伏波 , 戈船 、 下瀨 。”
(2).谓平息变乱。 王闿运 《丁文诚诔》:“抗急疏而请使,举偏师以伏波。” ——《漢語大詞典》
(2).谓平息变乱。 王闿运 《丁文诚诔》:“抗急疏而请使,举偏师以伏波。”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