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法驾临烽塞,人烟断水乡。

鲁铎明代〕《丁丑至日写怀

海内今多事,寰中又一阳。
病常如影在,日未及愁长。
法驾临烽塞,人烟断水乡。
登台望云物,风雪正茫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法驾人烟断水

法驾(法駕)fǎ jià
天子车驾的一种。天子的卤簿分大驾、法驾、小驾三种,其仪卫之繁简各有不同。《史记·吕太后本纪》:“迺奉天子法驾,迎 代王 於邸。” 裴駰 集解引 蔡邕 曰:“天子有大驾、小驾、法驾。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时副车,皆驾四马,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 唐 沈佺期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迴。”  ——《漢語大詞典》
临 ( 臨 ) lín
临 [ lín ]
  1.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2. 到,来:光~。莅~。亲~。
  3. 遭遇,碰到:~时。面~。
  4. 挨着,靠近:~近。~街。~终。~危。~阵磨枪。
  5. 照样子摹仿字画:~摹。~帖。~写。
  6. 旧时指帝王上朝:~朝。~政。
  7. 姓。
烽 fēng《國語辭典》

烽 [ fēng ]

  1. 古代邊防警報、求援用的煙火信號。《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夫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唐·杜甫〈秦州雜詩〉二○首之一八:「警急烽常報,傳聲檄屢飛。」
塞 sāi/sài/sè《國語辭典》

塞 [ sè ]

  1. 阻隔不通。如:「堵塞」、「阻塞」、「闭塞」。《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 充满。如:「充塞」。《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3. 推托、应付。如:「搪塞」、「塞责」。
  4. 补救。《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条状,陈朕过失。」

塞 [ sài ]

  1. 险要的地方。如:「要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山有九塞,泽有九薮。」汉·高诱·注:「险阻曰塞。」
  2. 边境。如:「边塞」、「关塞」。唐·杜甫〈秋兴〉诗八首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 酬报神明。《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秦襄王病,百姓为之祷。病愈,杀牛塞祷。」《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牋》:「西塞江源,望祀民山。」通「赛」。

塞 [ ​sēi ]

  1. (一)​之又音。

塞 [ sāi ]

  1. 封口的东西,通常用软木或塑胶制成。如:「瓶塞」、「活塞」、「软木塞」。也称为「塞子」。
  1. 填满空隙。如:「嘴里塞满了糖果。」
  2. 受阻不畅。如:「塞车」、「这条路每到下班时间就交通堵塞。」
人烟(人煙)rén yān
亦作“ 人烟 ”。 住户的炊烟。亦泛指人家。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 塞通人烟。”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无隐》:“师行可七八日,入 南阳 界,日晚过一大泽中,东西路絶,目无人烟,四面阴云且合,渐暮,遇寥落三两家,乃欲寄,宿耳。” 宋 杨万里 《过张王庙》诗:“地迴人烟寂,山盘水势回。” 瞿秋白 《饿乡纪程》九:“闲着无聊,望着车窗一片雪色,往往几十里内绝无人烟。”  ——《漢語大詞典》
断水(斷水)duàn shuǐ
(1).切水。 唐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断绝水源。京剧《龙江颂》第八场:“ 李志田 :立刻关闸。 江水英 :关闸? 李志田 :对! 江水英 :断水? 李志田 :不错!你同意吗? 江水英 (稍一停顿):不能同意。”
(3).谓水源断绝。常指自来水供应不上。《新民晚报》1986.12.24:“ 鼓浪屿 这个地方用水十分紧张,一天只供应几小时,断水是常有的事。”
(4).古宝剑名。 晋 王嘉 《拾遗记·昆吾山》:“ 越王 句践 ,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 昆吾 之神,採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断水,以之划水,开即不合。”  ——《漢語大詞典》
乡 ( 鄉 ) xiāng
乡 [ xiāng ]
  1. 泛指城市外的区域:~村。穷~僻壤。
  2.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故~。~井。~里( ➊家庭久居的地方; ➋同乡的人)。~党(乡里)。~试。
  3. 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