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有织女,皎皎云为章。
出门万里别,行行远防边。
相望各天末,北斗日夜躔。
四运秋复春,不见君子还。
燕车北其辙,越马南其辕。
目远心愈近,怅望徒悬悬。
黄云暗关塞,路险不见天。
式微夫如何,日月忽已迁。
愿言崇明德,无为终弃捐。
高台何巍巍,参差与云平。
玉绳临双阙,长河流无声。
上有羽衣人,逍遥吹玉笙。
清响氵亟明月,飞佩何泠泠。
借问弄者谁,疑是董双成。
逸思随风发,无人识其声。
曲终再三叹,感慨有余情。
所悲同门友,局促趋世荣。
愿将秋水剑,为之解尘缨。
笑呼双黄鹄,与子俱远征。
涉海采琅玕,红者珊瑚枝。
明珠盈怀袖,将以遗所思。
海阔不得返,所宝莫致之。
烂其纳我室,抱璞将何为。
皎皎明月光,照我屋东头。
寒螀鸣树间,招摇指孟秋。
白露下高梧,落叶声飕飕。
寒温更变迁,河汉东南流。
怀哉里中儿,奋志起远游。
飘然溯长风,乘槎犯斗牛。
支机织女石,为问今在不。
水深波涛阔,浮名将焉求。
青青梧桐树,托根在高冈。
与子新合欢,翕如凤与皇。
凤皇鸣锵锵,合欢期世昌。
欢情一何短,离思一何长。
嗟彼篱下菊,含英扬其芳。
晨霜秉贞节,宁随秋草黄。
终当采而佩,岁晏夫何伤。
中林多幽兰,江篱杂芳荪。
采之酌春酒,将以清心魂。
持杯未及饮,怅然念王孙。
王孙不归来,置酒在芳尊。
河东有织女,皎皎云为章。
手弄机上丝,日夕更七襄。
织成五色文,欲制君子裳。
莫言隔秋水,可以驾飞梁。
睆彼牵牛星,终日不服箱。
故人万里别,海水日夜深。
南风海上来,遗我双南金。
不见故人面,乃见故人心。
铸作黄金徽,置之白玉琴。
弹为《别鹤操》,闲以怀湘吟。
曲终听者稀,矫首望知音。
相望各天末,北斗日夜躔。
四运秋复春,不见君子还。
燕车北其辙,越马南其辕。
目远心愈近,怅望徒悬悬。
黄云暗关塞,路险不见天。
式微夫如何,日月忽已迁。
愿言崇明德,无为终弃捐。
高台何巍巍,参差与云平。
玉绳临双阙,长河流无声。
上有羽衣人,逍遥吹玉笙。
清响氵亟明月,飞佩何泠泠。
借问弄者谁,疑是董双成。
逸思随风发,无人识其声。
曲终再三叹,感慨有余情。
所悲同门友,局促趋世荣。
愿将秋水剑,为之解尘缨。
笑呼双黄鹄,与子俱远征。
涉海采琅玕,红者珊瑚枝。
明珠盈怀袖,将以遗所思。
海阔不得返,所宝莫致之。
烂其纳我室,抱璞将何为。
皎皎明月光,照我屋东头。
寒螀鸣树间,招摇指孟秋。
白露下高梧,落叶声飕飕。
寒温更变迁,河汉东南流。
怀哉里中儿,奋志起远游。
飘然溯长风,乘槎犯斗牛。
支机织女石,为问今在不。
水深波涛阔,浮名将焉求。
青青梧桐树,托根在高冈。
与子新合欢,翕如凤与皇。
凤皇鸣锵锵,合欢期世昌。
欢情一何短,离思一何长。
嗟彼篱下菊,含英扬其芳。
晨霜秉贞节,宁随秋草黄。
终当采而佩,岁晏夫何伤。
中林多幽兰,江篱杂芳荪。
采之酌春酒,将以清心魂。
持杯未及饮,怅然念王孙。
王孙不归来,置酒在芳尊。
河东有织女,皎皎云为章。
手弄机上丝,日夕更七襄。
织成五色文,欲制君子裳。
莫言隔秋水,可以驾飞梁。
睆彼牵牛星,终日不服箱。
故人万里别,海水日夜深。
南风海上来,遗我双南金。
不见故人面,乃见故人心。
铸作黄金徽,置之白玉琴。
弹为《别鹤操》,闲以怀湘吟。
曲终听者稀,矫首望知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河东(河東)hé dōng
黄河 流经 山西省 境,自北而南,故称 山西省 境内 黄河 以东的地区为“河东”。《左传·僖公十五年》:“于是 秦 始征 晋 河东 ,置官司焉。”《孟子·梁惠王上》:“ 河内 凶,则移其民於 河东 ,移其粟於 河内 。 河东 凶亦然。” 赵岐 注:“ 魏 旧在 河东 ,后为强国兼得 河内 也。”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织女(織女)zhī nǚ
(1).即织女星。织女与其附近两个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称织女三星。《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张守节 正义:“织女三星,在河北天纪东,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寳。”后衍化为神话人物。《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臣雷公、役 夸父 、妾 宓妃 ,妻 织女 ,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 汉 班固 《西都赋》:“临乎 昆明 之池,左 牵牛 而右织女。”《岁华纪丽》卷三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 织女 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月令广义·七月令》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天河之东有 织女 ,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 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絍。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后常用此典以咏夫妻暌隔,或借以表达男女相思、相爱之情。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 牵牛 织女 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 牵牛 出河西, 织女 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明 谢谠 《四喜记·巧夕宫筵》:“跨银河乌鹊桥填整,信 织女 牛郎 懽庆。”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街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 牛郎 织女 ,定能骑着牛儿来往。”参见“ 织女星 ”。
(2).织纴女工。《艺文类聚》卷六五引 晋 杨泉 《织机赋》:“织女扬翬,美乎如芒。” 南朝 宋 鲍照 《代堂上歌行》:“暉暉朱颜酡,纷纷织女梭。” 宋 茜桃 《呈寇公》诗之一:“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洋布作画》:“ 宋 细 唐 麁辨入微,几劳织女弄梭机。” ——《漢語大詞典》
(2).织纴女工。《艺文类聚》卷六五引 晋 杨泉 《织机赋》:“织女扬翬,美乎如芒。” 南朝 宋 鲍照 《代堂上歌行》:“暉暉朱颜酡,纷纷织女梭。” 宋 茜桃 《呈寇公》诗之一:“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洋布作画》:“ 宋 细 唐 麁辨入微,几劳织女弄梭机。” ——《漢語大詞典》
皎皎 jiǎo jiǎo
(1).洁白貌;清白貌。《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皎皎贞素,侔 夷 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一:“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美目娟娟,涵着一泓秋水;芳颜皎皎,带着几度清风。” 郭沫若 《满江红·赞南京路上好八连》词:“不染纤尘, 南京路 八连皎皎。尽教你,染缸多大,糖衣多巧。”
(2).明亮貌。《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綺罗光,轻轻云粉粧。” 明 许潮 《南楼月》曲:“皎皎银蟾如昼,看扶疎丹桂,影落金甌。” 闻一多 《晴朝》诗:“皎皎的白日啊!将照遍了朱楼底四面。”
(3).明白貌;分明貌。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不为皎皎之细行,不治察察之小廉。”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六:“单牀寤皎皎,瘦卧心兢兢。”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驰。讣皎皎而犹疑,泪汍汍而莫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羽》:“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漢語大詞典》
(2).明亮貌。《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綺罗光,轻轻云粉粧。” 明 许潮 《南楼月》曲:“皎皎银蟾如昼,看扶疎丹桂,影落金甌。” 闻一多 《晴朝》诗:“皎皎的白日啊!将照遍了朱楼底四面。”
(3).明白貌;分明貌。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不为皎皎之细行,不治察察之小廉。”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六:“单牀寤皎皎,瘦卧心兢兢。”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驰。讣皎皎而犹疑,泪汍汍而莫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羽》:“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漢語大詞典》
云为(云爲)yún wéi
(1).言论行为。《易·繫辞下》:“变化云为,吉事有祥。” 孔颖达 疏:“或口之所云,或身之所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口习丑言,身行弊事,凡所云为,使人不忍论也。” 宋 司马光 《上皇帝疏》:“举措云为,不可不慎。” 清 李颙 《四书反身录·中庸》:“能慎其所习,而先立乎其大,不移不夺,动静云为,惟依良知良能,自无不善,即此便是率性。”
(2).所为。 汉 班固 《东都赋》:“子实 秦 人,矜夸馆室,保界 河 山 ,信识 昭 襄 而知 始皇 矣,乌睹大 汉 之云为乎!”《汉书·李寻传》:“君不修道,则日失其度,晻昧无光,各有云为。” 王先谦 补注:“云犹所也。” 明 宋濂 《傅幼学字说》:“三代,圣人之所学者,大参乎天地,而小不遗乎事物;妙可以赞化机,而近不离乎云为。”
(3).变化。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顾於冥冥内,为问秉者谁?我恐更万世,此事愈云为。” ——《漢語大詞典》
(2).所为。 汉 班固 《东都赋》:“子实 秦 人,矜夸馆室,保界 河 山 ,信识 昭 襄 而知 始皇 矣,乌睹大 汉 之云为乎!”《汉书·李寻传》:“君不修道,则日失其度,晻昧无光,各有云为。” 王先谦 补注:“云犹所也。” 明 宋濂 《傅幼学字说》:“三代,圣人之所学者,大参乎天地,而小不遗乎事物;妙可以赞化机,而近不离乎云为。”
(3).变化。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顾於冥冥内,为问秉者谁?我恐更万世,此事愈云为。” ——《漢語大詞典》
章 zhāng《國語辭典》
章 [ zhāng ]
名- 成篇的文字。如:「文章」、「出口成章」、「下筆成章」。
- 文體名。古代臣子上奏國君的文書。漢·蔡邕《獨斷·卷上》:「凡群臣尚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 量詞。計算書、文等段落的單位。如:「全書共分二十五章。」
- 文采、花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 條理、次序。如:「雜亂無章」。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 法規、條例。如:「規章」。《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
- 印信。如:「私章」、「圖章」。
- 標識、標記。如:「徽章」、「勛章」、「臂章」。
- 姓。如漢代有章明。
- 表揚、顯揚。《禮記·緇衣》:「有國者章善𤺺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史記·卷三七·衛康叔世家》:「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以章有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