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思韩公门,至者凡骨换。
忆昔与子游,我齿始逾冠。
子年颇少我,已复饱经传。
白璧信少双,明珠合同穿。
吾师文献公,清慎寡推荐。
而独敬爱子,揄扬侪众彦。
庶将托斯文,岂特夸词翰。
缅思韩公门,至者凡骨换。
其时籍湜辈,抱璞争自献。
何言百世下,徽猷乃重见。
寥寥古道远,忽忽陈迹幻。
我时事远游,历揽天下半。
三年客幽燕,坐使黄金散。
却归岩穴底,还觅青精饭。
惟子负奇才,年长气逾悍。
不受世鞅羁,归钓东海岸。
誓终究遗经,世累忘贵贱。
鲛鳄者何为,腾凶起清旦。
谁云屠龙手,祇解挟书卷。
挥剑剸其鬐,腥雨洒流汗。
终然虽裂眦,竟尔成解腕。
远害图全身,有足奔走健。
自兹十年来,宇内皆糜烂。
我犹跧故园,子乃处遐甸。
踪迹无由闻,颇类弦离箭。
及是重盍簪,各诧经丧乱。
故业共讨论,殊觉贤否判。
子才云锦机,组织五色线。
待诏金銮坡,讲经白虎观。
此事诚所优,吾将迫衰晏。
溯风一泫然,徒有情绻绻。
子年颇少我,已复饱经传。
白璧信少双,明珠合同穿。
吾师文献公,清慎寡推荐。
而独敬爱子,揄扬侪众彦。
庶将托斯文,岂特夸词翰。
缅思韩公门,至者凡骨换。
其时籍湜辈,抱璞争自献。
何言百世下,徽猷乃重见。
寥寥古道远,忽忽陈迹幻。
我时事远游,历揽天下半。
三年客幽燕,坐使黄金散。
却归岩穴底,还觅青精饭。
惟子负奇才,年长气逾悍。
不受世鞅羁,归钓东海岸。
誓终究遗经,世累忘贵贱。
鲛鳄者何为,腾凶起清旦。
谁云屠龙手,祇解挟书卷。
挥剑剸其鬐,腥雨洒流汗。
终然虽裂眦,竟尔成解腕。
远害图全身,有足奔走健。
自兹十年来,宇内皆糜烂。
我犹跧故园,子乃处遐甸。
踪迹无由闻,颇类弦离箭。
及是重盍簪,各诧经丧乱。
故业共讨论,殊觉贤否判。
子才云锦机,组织五色线。
待诏金銮坡,讲经白虎观。
此事诚所优,吾将迫衰晏。
溯风一泫然,徒有情绻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缅思(緬思)miǎn sī
遥想。 唐 杜甫 《画鹘行》:“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宋 王安石 《梁王吹台》诗:“缅思当盛时,警蹕在虚空。” 明 杜岕 《咏史》:“缅思 战国 时, 淳于 秉正道。”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十五:“缅思 禹穴 藏,玉简多赢餘。” ——《漢語大詞典》
韩 ( 韓 ) hán
韩 [ hán ]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 姓。
公门(公門)gōng mén
(1).古称国君之外门为“公门”。《礼记·曲礼上》:“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乘路马,必朝服。”《穀梁传·庄公元年》:“秋,筑王姬之馆于外。筑,礼也;于外,非礼也。筑之为礼,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顷之,太子与 梁王 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 释之 追止太子、 梁王 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2).官署,衙门。《荀子·强国》:“观其士大夫,出於其门,入於公门,出於公门,归於其家,无有私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身没之后,辞讼盈公门,谤辱彰道路。”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张长史 释褐为 苏州 常熟 尉,上后旬日,有老父过状,判去。不数日復至。乃怒而责曰:‘敢以閒事屡扰公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杀人之罪已定,但得全尸,此案即结;案后,速醮可也。汝少妇,勿復出入公门。” 郭沫若 《反正前后》七:“有过一位总督很喜欢他,他时常出入公门。” ——《漢語大詞典》
(2).官署,衙门。《荀子·强国》:“观其士大夫,出於其门,入於公门,出於公门,归於其家,无有私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身没之后,辞讼盈公门,谤辱彰道路。”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张长史 释褐为 苏州 常熟 尉,上后旬日,有老父过状,判去。不数日復至。乃怒而责曰:‘敢以閒事屡扰公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杀人之罪已定,但得全尸,此案即结;案后,速醮可也。汝少妇,勿復出入公门。” 郭沫若 《反正前后》七:“有过一位总督很喜欢他,他时常出入公门。” ——《漢語大詞典》
至 zhì《國語辭典》
至 [ zhì ]
动- 到达、来到。《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 大、完善。《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 极、甚。《吕氏春秋·杂俗览·为欲》:「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是三者不足以劝。」《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王国贱俘,至微至陋。」
- 表示转折的语气。《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 二十四节气之一。如:「冬至」、「夏至」。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代-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凡骨 fán gǔ
凡人或指凡人的躯体、气质。 唐 曲龙山 《玩月诗》:“ 曲龙桥 顶玩 瀛洲 ,凡骨空陪汗漫游。” 宋 陆游 《登上清小阁》诗:“欲求灵药换凡骨,先挽天河洗俗情。”《四游记·铁拐修真求道》:“ 铁拐 姓 李 ,名 玄 , 铁拐 乃其后假身别名也。先生质非凡骨,学有根源。”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老人命生坐,言曰:‘吾女当来见客。客了无凡骨,可为吾友。’” ——《漢語大詞典》
换 ( 換 ) huàn
换 [ huàn ]
- 给人东西同时从他那里取得别的东西:交~。对~。~工。~文。兑~。
- 更改,变:变~。更(gēng )~。~马(喻撤换担负某项职务的人,含贬义)。~样。~气。~言之(换句话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